第一章 国内外隐喻研究综述 1
第一节 国外隐喻研究述要 1
一 隐喻界说 1
二 隐喻的语用分析 7
三 隐喻的认知研究 20
第二节 中国隐喻研究回顾 30
一 汉语隐喻及相关辞格 30
二 先秦时期的隐喻思想 34
三 秦汉—近代的隐喻思想 36
四 当前隐喻研究概况 43
第二章 隐喻研究的语用综观视角 48
第一节 语用综观的理论特色 48
一 语用综观的跨学科性 48
二 语用综观的方法论启示 54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对象、目标和创新点 60
一 研究对象 60
二 研究目标 62
三 主要创新点 62
第三章 隐喻生成与最佳适应 64
第一节 最佳适应与经济性 64
一 语言适应的基本内涵 64
二 语言适应的环境系统 66
三 适应程度的评价标准 70
第二节 隐喻命名的经济性 74
一 隐喻命名的普遍性 74
二 隐喻命名的经济学分析 79
第三节 隐喻陈述的经济性 83
一 语言表达的意图类型与意图体系 83
二 隐喻在命题意图实现中的经济性 86
三 隐喻在交际意图实现中的经济性 96
第四章 源域选择的协商性 108
第一节 源域选择的可及性 108
一 相似性:从此岸到彼岸 108
二 临近性:对省力的追求 116
第二节 源域选择的可接受性 128
一 最佳个体关联原则 128
二 信息的协调性原则 138
第三节 源域选择的假设性 145
一 概念整合与认知假设 145
二 源域假设的类型和实现方式 152
第五章 隐喻变异性的历时纵观 166
第一节 隐喻的生成态 166
一 隐喻生成的双重指称 166
二 从联结主义看隐喻生成 183
第二节 隐喻的繁衍态 190
一 隐喻的量变繁衍 190
二 隐喻的质变繁衍 196
第三节 隐喻的消亡态 207
一 隐喻消亡的认知动因 207
二 隐喻消亡的社会动因 211
第六章 隐喻理解中的解释性选择 216
第一节 隐喻解释性选择的适应对象 216
一 认知语境与隐喻理解 216
二 认知语境的动态建构 226
第二节 隐喻理解的选择与适应过程 227
一 隐喻识别的理据性判断 227
二 语义网络的选择性激活 235
三 语义要素的选择性投射 241
四 语义假设的适应性判定 245
第三节 汉语隐喻理解的逻辑表征 250
一 从内涵逻辑的角度看隐喻理解 250
二 汉语隐喻句的类型与结构 256
三 汉语隐喻逻辑表征的案例分析 278
四 隐喻语句的真值条件分析 289
第七章 隐喻理解与非等值选择 303
第一节 隐喻的增解与减解 303
一 隐喻的增解 303
二 隐喻的减解 309
第二节 隐喻的误解与悖解 312
一 隐喻的误解 312
二 隐喻的悖解 322
主要参考文献 327
后记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