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历史变迁 1
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建构 5
一、华人移民的南来 5
二、多元异质的移民社群 7
三、帮群社会的建构 10
华人社会的发展与转型 19
一、华人社会的发展 19
二、华人社会的转型 22
华人社会的调整与再生 24
一、挑战与危机 25
二、契机与再生 30
第二章 聚族而居的潘家村 40
新加坡实里达流域种植经济的发展 42
福建南安潘氏族人的南来 48
潘家村的社会与经济结构 51
一、“潘家村”的村民构成 51
二、“潘家村”村民的经济活动 53
横山庙的建立与运作 56
一、横山庙的建立 56
二、横山庙的管理机构 57
三、横山庙的经济功能 60
四、横山庙的社会功能 63
海外华人宗族社会的重建与特征 71
第三章 帮群坟山 79
帮群坟山的设立 80
坟山组织的功能 85
坟山组织的运作与管理 91
一、碧山亭发展的历史概况 93
二、“淡化社群认同差异”的组织机构 95
三、制度化的坟山管理系统 115
第四章 怡和轩俱乐部 129
创立之初 131
一、怡和轩创立的历史背景 131
二、怡和轩的创办与早期的活动 135
抗日与筹赈 140
转变认同与关注自治 159
“寓娱乐于公益” 166
第五章 祖先崇拜 175
埋葬形态与两类先人 177
一、殖民地时代帮群坟山内的两类先人 177
二、建国以来华人坟场内的两类先人 179
社群先人崇拜 183
一、社团总坟 183
二、社群共祖 194
三、“社群共祖”与华人社群之整合 208
四、对社群共祖的祭祀 215
家族(家庭)先人崇拜 237
一、丧后安置 237
二、牌位处理 241
三、祭祀先人 254
新加坡华人祖先崇拜的几个特征 261
一、祖先崇拜的形态 262
二、祖先崇拜的场所 266
三、祖先崇拜的方式 267
四、祖先崇拜的功能 268
第六章 民间信仰 273
华人社会与华人庙宇 273
华人社团与神明信仰 279
一、坟山时代的碧山大庙 279
二、灵塔时代的新神明 283
三、新神明的功能与碧山亭的转型 286
龙牌崇拜 290
一、龙牌的种类 292
二、龙牌的设立 297
三、龙牌组合方式与龙牌群 300
四、龙牌崇拜的特征与功能 310
第七章 岁时节日 315
春节采青 317
一、舞狮与采青的传说 317
二、舞狮采青习俗的历史与形态 318
三、社团采青 322
中元普渡 328
一、中元节概况 329
二、庆赞中元的方式与内容 335
三、中元节之社会功能 342
中秋迎月 345
一、中秋节概况 345
二、社团庆中秋 351
三、中秋习俗的启示 358
第八章 认同形态与跨国网络 361
宗乡文化认同与跨国网络建构 365
本土认同与跨国网络特征 381
一、“乡情报告” 382
二、本土特色的展示 385
三、关注所在国社会 388
双重认同形态与跨国网络功能 390
第九章 结语 399
参考文献 404
ABSTRACT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