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抗干扰工程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富强著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21080371
  • 页数:5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运用“矛”与“盾”的哲学原理,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通信抗干扰工程与实践中一些值得研究和认识的问题。全书共分15章,内容包括:通信抗干扰概述,通信干扰与抗干扰基本理论及其局限性,跳频通信、直扩通信、跳码通信和差分跳频通信的工程与实践,快速高精度位同步技术与实践,典型通信装备的抗干扰技术体制与实践,通信网络抗干扰基础与运用,跳频通信战场管理控制工程与运用,通信抗干扰评估工程与实践,通信抗干扰仿真方法与实践,外军通信电子战装备发展水平,通信电子进攻与电子防御作战运用,以及信息作战与通信电子防御的发展。本书将技术与战术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单装与网系运用相结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通信抗干扰技术体系,并融入了作者长期从事通信抗干扰体制、技术和战术运用研究的一系列成果。

第1章 通信抗干扰概述 1

1.1 通信抗干扰的作战需求分析 1

1.2 通信抗干扰覆盖范围的扩展 2

1.3 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的定义 5

1.4 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的分类 7

1.5 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的选择 8

1.5.1 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选择的原则 8

1.5.2 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10

本章小结 12

参考文献 12

第2章 通信干扰与抗干扰基本理论及其局限性 15

2.1 通信干扰的基本理论 15

2.2 常规通信干扰理论的局限性和价值 16

2.3 扩谱通信抗干扰的基本理论 17

2.3.1 香农公式及其工程意义 17

2.3.2 处理增益及其工程意义 20

2.3.3 干扰容限及其工程意义 21

2.4 常规扩谱通信抗干扰理论的局限性和价值 23

本章小结 24

参考文献 24

第3章 跳频通信工程与实践 26

3.1 跳频通信基本知识 26

3.1.1 跳频通信基本原理 26

3.1.2 单路跳频信号特征 27

3.1.3 跳频通信有关工程概念 28

3.2 跳频处理增益算法修正 41

3.2.1 跳频处理增益已有定义存在的问题 41

3.2.2 跳频处理增益算法修正分析 42

3.3 跳频处理增益对系统能力的影响 44

3.3.1 跳频处理增益对抗阻塞干扰能力的影响 44

3.3.2 跳频处理增益对抗跟踪干扰能力的影响 45

3.3.3 跳频处理增益对组网能力的影响 45

3.3.4 跳频处理增益对反侦察性能的影响 46

3.4 跳频图案的性能分析与检验 46

3.4.1 跳频图案复杂度分析 47

3.4.2 跳频图案的均匀性和随机性检验 50

3.5 跳频信号损伤及其估算 53

3.5.1 跳频信号损伤产生原因分析 54

3.5.2 跳频信号损伤比的理论估算 55

3.5.3 跳频信号损伤比的工程测量 57

3.6 实时频率自适应跳频 58

3.6.1 实时自适应跳频的含义及作用 58

3.6.2 实时频率自适应跳频算法 59

3.6.3 实时频率自适应跳频性能分析 62

3.7 跳频通信主要干扰威胁 67

3.7.1 跟踪干扰 68

3.7.2 阻塞干扰 69

3.7.3 其他干扰 72

3.8 跳频通信抗干扰增效措施 73

3.8.1 抗跟踪干扰增效措施 73

3.8.2 抗阻塞干扰增效措施 74

3.8.3 抗多径干扰增效措施 77

3.8.4 有关共用增效措施 77

3.8.5 跳频增效措施小结 81

3.9 跳频体制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82

3.9.1 常规跳频体制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83

3.9.2 改进型跳频体制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85

本章小结 85

参考文献 86

第4章 直扩通信工程与实践 90

4.1 直扩通信基本知识 90

4.1.1 直扩通信基本原理 90

4.1.2 单路直扩信号特征 91

4.1.3 直扩通信有关工程概念 93

4.2 直扩处理增益算法修正 100

4.2.1 直扩处理增益已有定义存在的问题 100

4.2.2 直扩处理增益算法修正分析 101

4.3 直扩处理增益对系统能力的影响 102

4.3.1 直扩处理增益对抗干扰能力的影响 102

4.3.2 直扩处理增益对组网能力的影响 103

4.3.3 直扩处理增益对反侦察能力的影响 104

4.4 直扩编码与译码 104

4.4.1 直扩编码与纠错编码的异同点 104

4.4.2 直扩编码方式 105

4.4.3 多进制直扩编码与译码的实现 107

4.5 直扩相关峰衰落概率分布 108

4.5.1 “直扩死区”及其出现的概率 108

4.5.2 相关峰衰落概率分布密度 110

4.6 直扩多径分集及其实现 114

4.6.1 多径分集的基本概念 114

4.6.2 一种简化的直扩多径分集方案 114

4.6.3 直扩多径分集的效果 116

4.7 直扩伪码优选 117

4.7.1 直扩伪码优选的数学模型描述 117

4.7.2 基于0-1规划的直扩伪码优选算法 120

4.7.3 计算机搜索 123

4.8 直扩通信的主要干扰威胁 123

4.8.1 非相关干扰 123

4.8.2 相关干扰 124

4.8.3 其他干扰 125

4.9 直扩通信抗干扰增效措施 125

4.9.1 抗非相关干扰增效措施 125

4.9.2 抗相关干扰增效措施 127

4.9.3 抗多径干扰增效措施 128

4.9.4 有关共用增效措施 129

4.9.5 直扩增效措施小结 130

4.10 直扩体制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30

4.10.1 常规直扩体制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31

4.10.2 改进型直扩体制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33

本章小结 134

参考文献 135

第5章 跳码通信工程与实践 139

5.1 跳码通信基本知识 139

5.1.1 跳码通信研究的意义 139

5.1.2 跳码通信基本类型 140

5.1.3 跳码通信基本原理 141

5.2 跳码通信关键技术 146

5.2.1 跳码合成技术 146

5.2.2 跳码图案产生技术 148

5.2.3 跳码同步技术 150

5.2.4 选择跳码速率应考虑的因素 153

5.3 跳码通信体制的扩展 154

5.3.1 跳码/跳频通信体制及基本原理 154

5.3.2 跳码/跳时通信体制及基本原理 155

5.4 跳码通信性能分析 156

5.4.1 跳码通信基本性能 156

5.4.2 跳码通信抗干扰性能 159

5.4.3 跳码通信反侦察性能 166

5.5 跳码通信体制指标体系 169

本章小结 171

参考文献 171

第6章 差分跳频通信工程与实践 173

6.1 差分跳频通信基本知识 173

6.1.1 差分跳频通信基本原理 173

6.1.2 差分跳频信号帧结构 174

6.1.3 差分跳频通信体制特点 175

6.2 短波差分跳频最高跳速分析 177

6.2.1 短波差分跳频跳速的制约因素 177

6.2.2 短波天波群时延对跳速的影响 178

6.3 差分跳频G函数算法 181

6.3.1 线性G函数算法及其性能检验 181

6.3.2 一种改进型G函数算法及其性能检验 186

6.4 差分跳频通信中的误码扩散及其校正 188

6.4.1 误码扩散的形成及分类 188

6.4.2 无误码扩散差分跳频映射构造 189

6.5 短波差分跳频信号的频率检测方法 191

6.5.1 影响短波差分跳频信号频率检测的因素 192

6.5.2 基于STFT的频率检测方法 193

6.5.3 基于STFT与G函数相结合的频率检测方法 195

6.5.4 基于小波分析的频率检测方法 198

6.5.5 基于修正周期图的频率检测方法 198

6.5.6 基于Viterbi算法的频率检测方法 203

6.6 差分跳频通信抗干扰能力 205

6.6.1 抗阻塞干扰能力 205

6.6.2 抗跟踪干扰能力 205

6.6.3 抗多径干扰能力 206

本章小结 207

参考文献 207

第7章 快速高精度位同步技术与实践 209

7.1 位同步的作用机理 209

7.2 常规位同步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 209

7.3 一种新型快速位同步技术方案 213

7.3.1 设计思想 213

7.3.2 快速捕获问题 213

7.3.3 环路滤波问题 216

7.3.4 环路切换问题 217

7.4 位同步性能分析 218

7.4.1 基带脉冲的相位抖动 219

7.4.2 一阶环性能分析 219

7.4.3 二阶环性能分析 221

7.4.4 自动切换电路性能分析 227

7.4.5 自动变阶数字锁相环整体性能 230

本章小结 231

参考文献 231

第8章 典型通信装备的抗干扰技术体制与实践 233

8.1 典型扩谱技术体制的抗干扰性能比较 233

8.1.1 对典型扩谱技术体制的几点认识 233

8.1.2 典型扩谱技术体制特性的综合比较 234

8.1.3 典型多址方式及其与抗干扰的关系 235

8.2 短波通信及其抗干扰技术体制 239

8.2.1 短波通信的战术使用特点 239

8.2.2 短波通信的发展及需求 239

8.2.3 典型短波模拟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及其关键技术 241

8.2.4 典型短波数字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及其关键技术 244

8.2.5 短波跳频非对称跳频频率表技术 251

8.3 超短波通信及其抗干扰技术体制 253

8.3.1 超短波通信的战术使用特点 253

8.3.2 超短波通信的发展及需求 253

8.3.3 典型超短波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及其关键技术 255

8.4 微波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 262

8.4.1 微波接力通信的战术使用特点 262

8.4.2 微波接力通信的发展及需求 262

8.4.3 典型微波接力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及其关键技术 265

8.5 末端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及其关键技术 274

8.5.1 末端通信的战术使用特点 274

8.5.2 末端通信的发展及需求 275

8.5.3 典型末端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及其关键技术 276

本章小结 278

参考文献 278

第9章 通信网络抗干扰基础与运用 282

9.1 通信网络抗干扰的基本知识 282

9.1.1 通信网络抗干扰的基本概念 282

9.1.2 通信网络抗干扰应用的需求 283

9.1.3 通信网络抗干扰的研究内容 285

9.2 跳频组网方式及其性能分析 287

9.2.1 跳频组网的分类及存在的问题 287

9.2.2 跳频同步组网及其性能分析 288

9.2.3 跳频异步组网及其性能分析 291

9.2.4 跳频正交组网与非正交组网 294

9.2.5 几种组网方式之间的关系及性能比较 294

9.3 跳频电台有效反侦察组网与运用 295

9.3.1 跳频电台反侦察组网的意义 295

9.3.2 跳频网分选概率与跟踪干扰概率 296

9.3.3 跳频电台有效反侦察组网数量 298

9.3.4 高密度跳频异步组网方法及性能分析 299

9.4 跳频电台的组网状态及其转换 304

9.4.1 组网状态和工作状态的划分 304

9.4.2 典型组网状态的转换及其条件 305

9.5 跳频电台协同互通及其运用 306

9.5.1 跳频电台的定频互通 306

9.5.2 跳频电台的跳频互通 307

9.6 干扰椭圆分析及其运用 307

9.6.1 干扰椭圆及其意义 308

9.6.2 干扰椭圆的形成机理 308

9.6.3 干扰椭圆的特点分析 309

9.6.4 干扰椭圆的战术运用 310

9.6.5 干扰椭圆与差分跳频的关系 312

9.7 短波通信组网及其运用 312

9.7.1 对短波通信组网能力的要求 312

9.7.2 短波通信组网的复杂性 313

9.7.3 短波通信网的网络结构 313

9.7.4 短波通信网的协同点及其分布 314

9.7.5 短波跳频组网与运用 316

9.8 战术电台互联网及其运用 318

9.8.1 战术电台互联网与战术互联网的关系 318

9.8.2 战术电台互联网的基本组网要求 318

9.8.3 战术电台互联网的基本组网形式 319

9.9 微波接力机组网及其运用 321

9.9.1 微波接力机与野战地域通信网的关系 321

9.9.2 微波接力机组网要求 321

9.9.3 跳频接力机组网 322

9.9.4 直扩接力机组网 325

9.10 跳码通信组网及其运用 326

9.10.1 跳码同步组网 326

9.10.2 跳码异步组网 327

9.11 差分跳频组网及其运用 327

9.11.1 差分跳频组网参数种类分析 327

9.11.2 差分跳频同步组网特性分析 328

9.11.3 差分跳频异步组网特性分析 334

本章小结 337

参考文献 338

第10章 跳频通信战场管理控制工程与运用 341

10.1 跳频通信对战场管理控制的需求 341

10.1.1 海湾战争的教训及原因分析 341

10.1.2 跳频通信设备使用特点分析 342

10.1.3 跳频通信战场管理控制目的 343

10.2 跳频通信战场管理控制的体制 345

10.2.1 跳频通信战场管理控制体制的统一性 345

10.2.2 战场电磁频谱的管理控制 346

10.2.3 跳频通信设备的管理控制 346

10.2.4 跳频通信参数的管理控制 347

10.2.5 几种管理控制之间的关系 347

10.2.6 跳频参数的种类及内涵 347

10.3 跳频通信战场管理控制的作战运用 349

10.3.1 管理控制的要素及基本步骤 349

10.3.2 无缝管理控制的需求及原理 350

10.3.3 远程管理控制的需求及原理 351

10.3.4 实时管理控制的需求及原理 352

10.3.5 短波跳频参数管理控制的特殊性 353

10.4 跳频通信战场管理控制对跳频信号特征的影响 354

10.4.1 对跳频信号频域特征的影响 354

10.4.2 对跳频信号时域特征的影响 354

10.4.3 对跳频信号空域特征的影响 354

10.4.4 对跳频信号网域特征的影响 355

本章小结 355

参考文献 356

第11章 通信抗干扰评估方法与实践 357

11.1 通信抗干扰评估的基本知识 357

11.1.1 评估的基本概念 357

11.1.2 评估方法分类 358

11.2 通信抗干扰评估指标体系 358

11.2.1 层次分析法原理 358

11.2.2 通信抗干扰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59

11.2.3 通信抗干扰评估指标体系内容和结构 359

11.3 效能评估方法 363

11.3.1 基本概念 363

11.3.2 评估模型及算法 364

11.3.3 评估范例 366

11.4 灰关联评估方法 367

11.4.1 基本概念 367

11.4.2 评估模型及算法 367

11.4.3 评估范例 369

11.5 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372

11.5.1 基本概念 372

11.5.2 评估模型及算法 373

11.5.3 评估范例 375

11.6 能力指数评估方法 376

11.6.1 基本概念 376

11.6.2 评估模型及算法 377

11.6.3 评估范例 378

11.7 德尔菲评估方法 379

11.7.1 基本概念 379

11.7.2 评估模型及算法 380

11.8 通信对抗演习效果评估方法 380

11.8.1 对抗演习效果评估的意义 380

11.8.2 兰切斯特评估方法 381

11.8.3 平均时效评估方法 383

11.9 几种典型的评估方法比较 385

本章小结 386

参考文献 386

第12章 通信抗干扰仿真方法与实践 388

12.1 通信抗干扰仿真研究的需求 388

12.1.1 通信抗干扰仿真的意义 388

12.1.2 通信抗干扰仿真的指导思想 389

12.2 通信抗干扰仿真系统基本框架 389

12.2.1 通信抗干扰仿真系统的层次及研究内容 390

12.2.2 通信抗干扰仿真系统的基本组成 390

12.3 链路级抗干扰仿真方法 391

12.3.1 链路级抗干扰仿真平台基本框架 391

12.3.2 跳频通信系统仿真的建模技术 392

12.3.3 短波数字跳频抗干扰仿真方法 395

12.3.4 超短波数字跳频抗干扰仿真方法 398

12.4 通信网络抗干扰仿真方法 401

12.4.1 通信网络级抗干扰仿真平台基本框架 401

12.4.2 通信网络抗干扰的性能指标 403

12.4.3 通信抗干扰网络的物理及数学模型 404

12.4.4 通信网络抗干扰性能仿真 408

12.5 通信电子战仿真方法 409

12.5.1 通信电子战仿真平台基本框架 410

12.5.2 HLA主要内容 411

12.5.3 仿真平台功能扩展 412

本章小结 413

参考文献 413

第13章 外军通信电子战装备发展水平及基本态势 415

13.1 外军通信抗干扰典型装备实用水平 415

13.1.1 基于跳频体制的典型装备及其主要指标 415

13.1.2 基于直扩体制的典型装备及其主要指标 420

13.2 外军通信抗干扰装备基本态势 421

13.2.1 外军通信抗干扰装备基本特点 421

13.2.2 外军通信抗干扰装备发展趋势 422

13.3 外军通信电子进攻典型装备实用水平 425

13.3.1 外军通信侦察典型装备及其主要指标 425

13.3.2 外军通信干扰典型装备及其主要指标 429

13.4 外军通信电子进攻装备基本态势 432

13.4.1 外军通信电子进攻装备基本特点 432

13.4.2 外军通信电子进攻装备发展趋势 435

本章小结 436

参考文献 437

第14章 通信电子进攻与电子防御作战运用 440

14.1 常用通信干扰类型划分 440

14.1.1 通信干扰来源划分 440

14.1.2 通信干扰方式划分 440

14.1.3 通信干扰样式划分 441

14.2 通信电子进攻作战运用 441

14.2.1 通信电子进攻一般作战策略 441

14.2.2 通信电子进攻一般作战程序 444

14.3 通信电子防御作战运用 445

14.3.1 通信电子防御一般作战策略 445

14.3.2 通信电子防御一般战术方法 446

14.4 现代通信电磁欺骗及其使用 451

14.4.1 现代通信电磁欺骗作用意义 451

14.4.2 无线电佯动一般战术方法 452

14.4.3 跳频佯动一般战术方法 453

14.5 复杂电磁环境与通信抗干扰训练 454

14.5.1 复杂电磁环境的实质 454

14.5.2 电磁环境对无线通信的影响 455

14.5.3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通信抗干扰训练 455

本章小结 457

参考文献 458

第15章 信息作战与通信电子防御的发展 459

15.1 信息作战概述 459

15.1.1 信息作战的有关基本概念 459

15.1.2 信息作战的发展历程 460

15.2 伊拉克战争信息作战特点分析 460

15.2.1 美英联军信息作战的优势分析 460

15.2.2 美英联军信息作战的教训分析 462

15.3 无线病毒攻击与通信电子防御 463

15.3.1 无线病毒攻击的基本原理及作用 463

15.3.2 无线病毒防御的基本原理及意义 464

15.3.3 国外无线病毒攻击与防御的研究现状 465

15.4 高功率电磁攻击与通信电子防御 465

15.4.1 高功率电磁脉冲武器攻击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465

15.4.2 高功率电磁脉冲对无线电台耦合的范例分析 472

15.4.3 高功率电磁脉冲武器防御的基本原理及措施 477

15.4.4 国外高功率电磁脉冲武器与防御的研究现状 479

15.5 新型作战理论与通信电子防御 480

15.5.1 作战理论与通信电子防御的关系 480

15.5.2 作战理论与通信电子防御的适应性 480

15.6 通信电子防御的发展 483

15.6.1 通信电子防御框架结构的形成 483

15.6.2 通信电子防御发展策略的讨论 485

本章小结 493

参考文献 493

缩略语 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