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遗传学 611
286.Mendel氏第二法 611
287.基因之相互作用 613
辅助基因 614
附加基因 616
288.复对基因 617
289.复对对偶基因 620
290.致死基因 622
291.性别之决定 623
292.性形质 624
293.性改变形质 65
294.联锁与交换 626
295.基因之显现率与表现度 629
296.近亲交配与远亲交配 629
297.族羣遗传学 631
298.生物化学遗传学 633
基因之化学性质 633
基因数目与大小之估计 634
基因之改变:突变 634
基因作用 635
问题 638
补充读物 640
第三十二章 人类之遗传 641
299.人类之系谱 641
300.体貌形质之遗传 642
301.遗传性与环境 646
302.精神病之遗传 648
303.一般才能与天才之遗传 649
304.优生学 651
问题 654
补充读物 655
第七篇 演化论 657
第三十三章 演化之原理与学说 657
305.有机演化 657
Jean Baptiste de Lamarck氏 659
种源论之时代背景 660
306.自然淘汰说 661
307.自然淘汰说之现代修正 662
诱發变异及突变 662
隔离 662
308.基因之偏差 664
309.先机适应 665
310.突变:构成演化之物质基礎 666
de Vries氏之突变说 666
突变之种类 668
突变之原因 668
311.直线演化 669
312.杂种之起源 670
313.生命之起源 671
314.演化之原理 674
问题 675
补充读物 676
第三十四章 演化论之化石证据 377
315.古生物学 677
316.地质年代表 679
317.地质之各代 680
玄古代 680
原生代 680
古生代 680
中生代(爬虫时代) 685
新生代(哺乳类时代) 695
问题 700
补充读物 701
第三十五章 演化论之生物证据 702
318.分類学上之证据 702
319.解剖学上之证据 703
同源器官 703
痕跡器官 703
320.比较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上之证据 704
321.胚胎学上之证据 705
322.遗传学上之证据 708
323.生物地理分佈土之证据 709
生物地理之分区 711
问题 712
补充读物 713
第三十六章 人类之演化 714
324.人及其他灵长类 714
325.灵长类之化石 720
326.人猿 721
327.猿人之化石 722
爪哇人 722
北京人 723
辟尔当人 724
328.人属之化石类 726
海得堡人 726
尼安德塔尔人 726
索罗人 727
罗迪西亞人 727
现代人 728
329.文化之演进 731
330.现代人类之种族 733
白种人 735
黑种人 736
蒙古人 737
问题 739
补充读物 739
第三十七章 生态学之原理 741
331.限制植物与动物分佈之因子 741
332.食物链 743
333.族羣及其特徵 745
334.族羣之週期变化 749
335.生物之羣落 751
336.羣落之消長 752
337.生态学原理之应用 754
问题 757
补充读物 757
第三十八章 演化之结果:适应 758
338.适应之辐射散佈 758
339.趋同性之演化 759
340.构造上之适应 759
341.生理上之适应 760
342.颜色上之适应 761
343.物种间之适应 763
344.陆地生命区:生物相 764
北极平原 766
北部针叶森林 766
温带落叶森林 767
阔叶常绿亚热带森林 767
草原 767
沙漠区 768
热带雨森林 768
345.海洋生命区 769
346.淡水生命区 771
347.自然界之动态平衡 772
问题 772
补充读物 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