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刘国光 1
导言 1
第一篇 绪论 10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引论 10
第一节 构建意义和条件 10
第二节 内涵与特色 16
第三节 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22
第二章 历史经验和中国国情 30
第一节 苏联兴衰的历史借鉴 30
第二节 新中国建设的历史经验 41
第三节 中国的国情和国际环境 53
第二篇 基本范畴 60
第三章 社会主义本质论 60
第一节 新的逻辑起点 60
第二节 “本质”论的科学内涵 74
第三节 基本范畴体系 82
第四章 科学发展论 94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 94
第二节 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 102
第三节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108
第五章 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论 118
第一节 “自我完善”论的形成 118
第二节 “自我完善”机理分析 124
第三节 “自我完善”比较优势 137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1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革命 1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生机理 14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取向 166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18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分阶段发展规律 18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领 191
第三节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02
第三篇 建设道路 214
第八章 新型工业化和发展模式 214
第一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14
第二节 经济发展理论创新 227
第三节 全程优化经济结构 246
第九章 “第一生产力”和生态文明 260
第一节 科技主导经济发展规律 261
第二节 建设创新型国家 278
第三节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285
第十章 扩大消费和优化投资 301
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消费经济 301
第二节 中国积累和投资的特点 318
第三节 扩大和优化国内需求 329
第四篇 经济改革 342
第十一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342
第一节 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律性 342
第二节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350
第三节 发展和引导非公有经济 360
第十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 378
第一节 主导作用:控制命脉 378
第二节 融入市场:形态蛹化 388
第三节 生命整体:深层改革 406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 42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与实践 420
第二节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432
第三节 实现公平分配的途径 443
第十四章 市场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463
第一节 规范全国统一市场 463
第二节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476
第三节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486
第五篇 统筹发展 496
第十五章 农业产业革命与农村改革 496
第一节 探索农业现代化之路 496
第二节 农业的“两个飞跃” 503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19
第十六章 推进城镇化进程 527
第一节 城镇化的必然趋势 527
第二节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536
第三节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机制 543
第十七章 区域发展的理论创新 555
第一节 区域失衡的矛盾 555
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理论创新 563
第三节 区域发展中的若干关系 574
第六篇 对外开放 586
第十八章 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和原则性 586
第一节 参与全球经济的规律性 586
第二节 中国对外开放之路 597
第三节 对外开放的原则性 604
第十九章 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式和政策 612
第一节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612
第二节 “引进来”与“走出去” 626
第三节 扩大开放的特殊形式 638
第七篇 宏观经济 646
第二十章 宏观调控的任务和方式 646
第一节 配置资源两种方式比较 646
第二节 转换政府经济职能 655
第三节 宏观调控手段 664
第二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 679
第一节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679
第二节 金融改革的基本方向 689
第三节 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 699
第二十二章 发挥财税调节功能 711
第一节 中国财政的转型 711
第二节 正确运用财政杠杆 719
第三节 完善税务机制 727
第二十三章 扩大就业与社会保障 734
第一节 就业为民生之本 734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743
第三节 商业保险和救助机制 750
第八篇 整体循环 764
第二十四章 探索整体良性循环之路 7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整体经济学 764
第二节 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 771
第三节 党的先进性和精神文明建设 783
第二十五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91
第一节 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 791
第二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796
第三节 人口问题和社会事业 803
参考文献 813
后记 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