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路径选择 3
导言 3
第1章 当今时代的三大经济变化 5
1.1 二元结构的世界经济格局 5
1.2 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12
1.3 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 15
第2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初衷 19
2.1 弱化经济增长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 20
2.2 一提高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4
2.3 扭转对外科技依存度过高的状况 28
第3章 科技经济—体化的创新型国家 36
3.1 创新型国家的属性与特征 36
3.2 后工业社会国家与经济现代化的参照标准 40
3.3 科技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的融合 45
第4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路径 53
4.1 全球工业社会国家的二元发展路径 53
4.2 我国各地区工业化程度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 58
4.3 我国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 62
4.4 分阶段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 72
第5章 东部地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区域进程 78
5.1 全面完成东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78
5.2 提高东部地区的经济服务化程度 81
5.3 提高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活动的产业化程度 83
5.4 北京地区与上海地区的比较研究 84
5.5 北京地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努力 91
第6章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95
6.1 经济增长类型 95
6.2 经济增长方式 101
6.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条件与路径 107
6.4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现机制 112
第7章 实现科技进步方式的转变 116
7.1 科技进步的机制与态势 116
7.2 科技进步方式的选择 122
7.3 我国科技进步方式的转变 126
第8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131
8.1 科技创新能力的类型 131
8.2 科技创新能力形成的资源条件 134
8.3 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衡量 138
8.4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路径 143
第9章 科技创新系统的重塑 147
9.1 关于科技创新系统的概念 147
9.2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科技创新系统 149
9.3 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创新活动方式的历史演变 152
9.4 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的科技创新系统 155
9.5 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科技创新系统 157
9.6 科技创新系统中的辅助支持系统 161
9.7 我国科技创新系统的重塑 162
第二部分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府行为 167
第10章 参数异质性、经济趋同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167
10.1 引言 167
10.2 文献综述 170
10.3 模型和计量方法 173
10.4 数据和变量选取 175
10.5 估计结果及其解释 180
10.6 结论和政策建议 189
第11章 财政分权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 195
11.1 引言 195
11.2 文献综述 196
11.3 模型设计和数据 200
11.4 计量结果分析 204
11.5 结论和政策含义 209
第12章 财政分权、FDI竞争与技术进步 215
12.1 引言 215
12.2 文献综述 216
12.3 财政分权体制下的FDI技术进步效应 217
12.4 中国各省技术进步的测度 219
12.5 实证检验 221
12.6 结论和政策建议 227
第13章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教育发展 231
13.1 引言 231
13.2 有限财政分权和教育发展 233
13.3 数据来源、指标选取说明 237
13.4 实证检验 239
13.5 结论 244
第14章 区域综合性创新政策与区域创新能力 248
14.1 引言 248
14.2 文献综述和研究框架设计 250
14.3 计量模型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253
14.4 计量结果分析 256
14.5 结论和政策含义 261
第15章 产业标准竞争与转型经济中政府的作用 264
15.1 引言 264
15.2 WAPI标准战中的企业策略选择 267
15.3 转型时期标准战中政府的作用 271
15.4 结论 273
第三部分 公共产品供给的实验经济学分析 279
导言 279
第16章 研究目的与方法 282
16.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282
16.2 文献综述 283
16.3 研究方法 286
16.4 本书第三部分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290
第17章 作为公共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否由社会自愿供给 292
17.1 引言 292
17.2 文献综述 294
17.3 实验设计 301
17.4 实验结果 306
17.5 进一步说明 316
17.6 结论和政策建议 318
第18章 政府奖励和处罚对于公共产品自愿供给影响的实验研究 320
18.1 引言 320
18.2 实验设计 322
18.3 实验结果 327
18.4 结论 334
第19章 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供给吗 336
19.1 引言 336
19.2 大都市背景下城市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特点分析 341
19.3 以城市政府为主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有效性 344
19.4 大都市公共产品供给中居民自愿供给的可能性 354
19.5 通过提高居民参与度来改进公共产品自愿供给 358
附录 美国ICT产业基础研发政策在NITRD计划中的体现 362
参考文献 410
后记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