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情遥感监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邦杰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9097153
  • 页数:2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三部分。讨论农情遥感监测的概念与技术体系;分析农情遥感监测的关键技术;介绍国家级农情遥感监测运行系统的实现与运行,并展望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前言 3

第一部分 农情遥感监测的技术体系 3

第1章 农情与农情遥感监测 3

1.1 农情遥感监测系统 3

1.1.1 农情监测 3

1.1.2 农情地面监测 3

1.1.3 农情遥感监测 3

1.2 大尺度农情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4

1.2.1 美国与欧盟的农情遥感监测系统 4

1.2.2 中国资源与作物遥感监测进展 5

1.2.3 农情遥感监测运行系统 6

1.3 农情信息需求调查 6

1.3.1 需求调查总体设计 7

1.3.2 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7

1.3.3 农情信息技术需要研究的问题 11

1.4 国家级农情遥感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12

1.4.1 目标 12

1.4.2 基本思路 12

1.4.3 研究与开发 13

1.4.4 实现与运行方案 13

1.5 小结 14

第2章 农情遥感监测的系统设计与技术体系 15

2.1 资源监测与作物监测 15

2.2 资源监测系统设计 15

2.2.1 系统目标 15

2.2.2 资源监测要素 15

2.2.3 系统设计 16

2.2.4 系统实现与运行方案 17

2.3 作物监测系统设计 17

2.3.1 作物监测要素 17

2.3.2 系统设计 17

2.3.3 系统实现与运行方案 18

2.4 作物监测的技术体系—东北大豆生产遥感监测 19

2.4.1 作物监测的技术体系 19

2.4.2 东北大豆的种植制度与布局 19

2.4.3 遥感监测技术路线 20

2.4.4 种植面积的抽样调查 20

2.4.5 重点地区遥感调查 24

2.4.6 管理决策 24

2.4.7 结果分析 526

2.5 小结 26

第二部分 数据处理方法与应用分析模型 29

第3章 遥感图像与数据融合 29

3.1 数据融合的概念 29

3.2 数据融合的层次 30

3.3 数据融合的应用现状 30

3.3.1 数据源 30

3.3.2 方法与应用 31

3.4 遥感图像融合 33

3.4.1 常用的遥感图像类型 33

3.4.2 常用的融合模型 40

3.4.3 融合流程 41

3.5 遥感图像融合实例 42

3.5.1 数据源及研究区概况 42

3.5.2 试验目标与方案设计 43

3.5.3 数据处理过程 43

3.5.4 结果评价与讨论 45

3.6 小结 47

第4章 多源数据复合分析 48

4.1 概述 48

4.1.1 多源数据复合分析的概念 48

4.1.2 多源数据复合分析的应用 48

4.2 多源数据复合分析方法 48

4.2.1 RS数据之间的复合 49

4.2.2 RS与GIS数据复合 53

4.2.3 RS与GPS数据复合 54

4.2.4 GIS数据之间复合 55

4.2.5 GIS数据与属性数据复合 57

4.3 基于多源数据复合分析的作物识别 58

4.3.1 应用背景数据库提取和处理数据 59

4.3.2 地面调查 59

4.3.3 数据复合分析 60

4.3.4 技术流程 61

4.4 小结 61

第5章 基于光谱特征的作物识别模型 62

5.1 作物识别方法 62

5.1.1 作物识别 62

5.1.2 遥感图像特征 62

5.1.3 作物的光谱特征 62

5.1.4 作物识别的基本过程 64

5.1.5 基于光谱特征的作物识别模型 65

5.2 基于光谱特征的作物识别模型的建立 65

5.2.1 基本思路 65

5.2.2 技术路线 65

5.2.3 作物光谱测定与最佳时相确定 66

5.2.4 作物光谱测定数据处理与分析 67

5.2.5 棉花遥感识别模型的建立 69

5.2.6 棉花识别模型的验证 73

5.3 新疆棉花遥感监测区划 74

5.3.1 棉花区划与遥感监测区划 74

5.3.2 自然地理特点与种植制度 75

5.3.3 遥感监测区划的内容与方法 77

5.3.4 遥感监测图像信息源区的划分 78

5.3.5 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相区的划分 78

5.3.6 根据作物农时历进行最佳时相区划分 78

5.3.7 根据作物地面光谱测量数据进行最佳时相区划 80

5.3.8 新疆棉花遥感监测棉花识别区划 80

5.3.9 新疆棉花遥感监测区划 82

5.4 模型应用—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监测 83

5.4.1 棉花种植面积监测的技术流程 84

5.4.2 遥感图像处理与预判 85

5.4.3 棉花识别与提取 89

5.4.4 棉花种植面积估算 89

5.4.5 新疆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外推 92

5.5 小结 94

第6章 作物面积监测 95

6.1 概述 95

6.1.1 作物面积监测 95

6.1.2 目标 95

6.2 作物面积监测的技术路线 95

6.2.1 美国与欧盟的技术路线 95

6.2.2 中国的技术路线 96

6.3 全国作物面积遥感监测抽样设计—以棉花为例 97

6.3.1 新疆棉区 97

6.3.2 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棉区 101

6.4 作物面积总量估计 103

6.5 线状地物面积提取与扣除方法 104

6.5.1 线状地物对面积监测的影响 104

6.5.2 线状地物面积提取与扣除方法 104

6.5.3 田间试验 106

6.5.4 结果分析与验证 107

6.6 作物面积遥感监测 108

6.6.1 调查范围 108

6.6.2 遥感数据 109

6.6.3 地面调查 109

6.6.4 图像解译 111

6.6.5 面积量算与统计 112

6.7 小结 112

第7章 长势监测 114

7.1 概述 114

7.1.1 长势监测 114

7.1.2 长势监测的目的 114

7.1.3 长势遥感监测特点 114

7.2 长势的定义与参数 114

7.2.1 长势的定义 114

7.2.2 长势参数的差异与共性 115

7.3 长势遥感监测的可行性 115

7.3.1 基本思路 115

7.3.2 NDVI与LAI 116

7.3.3 长势遥感监测的可行性 116

7.4 NDVI的时空特征提取与作物长势模型设计 116

7.4.1 长势模型设计的思路 116

7.4.2 多时相NDVI数据库 117

7.4.3 多时相NDVI数据库的特征提取 118

7.4.4 作物长势模型设计 119

7.5 长势监测的遥感模型 120

7.5.1 评估模型 120

7.5.2 诊断模型 120

7.6 冬小麦与秋粮的长势监测 121

7.6.1 长势遥感监测过程 121

7.6.2 全国作物长势图 121

7.6.3 长势遥感监测报告 122

7.7 小结 124

第8章 干旱监测 126

8.1 概述 126

8.1.1 干旱遥感监测 126

8.1.2 干旱遥感监测进展 126

8.1.3 目标 127

8.2 干旱遥感监测指标 128

8.2.1 干旱的气象学标准 128

8.2.2 干旱监测指标 128

8.3 干旱遥感监测模型 129

8.3.1 热惯量方法 129

8.3.2 植被指数距平法 131

8.3.3 植被干旱指数 132

8.3.4 植被供水指数 132

8.3.5 缺水系数 132

8.3.6 模型应用 132

8.4 干旱遥感监测运行系统 134

8.4.1 系统设计 134

8.4.2 关键技术 136

8.4.3 运行系统技术方案 137

8.5 小结 138

第9章 洪涝监测 140

9.1 概述 140

9.1.1 洪涝遥感监测 140

9.1.2 技术路线 140

9.2 洪涝监测原理 141

9.3 洪涝监测方法 141

9.3.1 云干扰检测 142

9.3.2 水体识别 143

9.3.3 洪涝面积计算 144

9.3.4 微波遥感洪涝监测 145

9.4 洪涝监测运行系统 145

9.4.1 洪涝水体的判别 145

9.4.2 洪涝区面积量算 145

9.4.3 数据处理流程 146

9.4.4 应用试验 146

9.4.5 结果分析 147

9.5 小结 148

第10章 冻害监测 149

10.1 概述 149

10.2 技术路线 149

10.3 气象数据预处理 150

10.4 遥感数据预处理 152

10.5 监测分析与讨论 154

10.5.1 监测分析 154

10.5.2 结果讨论 154

10.6 小结 155

第11章 产量估计 156

11.1 产量估计的技术路线 156

11.1.1 基本思路 156

11.1.2 单产模型 156

11.1.3 总产模型 158

11.2 水稻单产气象模型 158

11.2.1 单产气象模型 159

11.2.2 单产估计流程 160

11.2.3 单产模型建立 160

11.2.4 试验结果分析 160

11.2.5 模型验证与误差分析 161

11.3 玉米单产遥感模型 162

11.3.1 单产遥感模型 162

11.3.2 数据采集 162

11.3.3 模型建立 163

11.3.4 试验结果分析 166

11.4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小麦单产估计 166

11.4.1 作物生长模型 166

11.4.2 作物生产模型的建立 166

11.4.3 试验结果分析 169

11.5 根据单产估计总产量 170

11.5.1 根据单产估计总产量 170

11.5.2 根据单产估计总产量的变化率 170

11.6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估计的总产模型 170

11.6.1 模型建立 171

11.6.2 净初级生产力计算 171

11.6.3 产量估计 172

11.6.4 结果分析 173

11.7 小结 174

第三部分 国家级农情遥感监测系统的实现与运行 177

第12章 地面调查 177

12.1 地面监测与地面调查 177

12.1.1 地面监测系统 177

12.1.2 地面调查 177

12.1.3 地面调查目标 177

12.2 地面调查方法 178

12.2.1 调查方法 178

12.2.2 调查时间 179

12.2.3 抽样方案 179

12.2.4 地面样方设计 181

12.3 基于GPS的地面调查数据采集 182

12.3.1 准备工作 182

12.3.2 随机点采样与线采样 183

12.3.3 样方采样 184

12.4 数据处理 187

12.4.1 航迹点 187

12.4.2 样点 187

12.4.3 样线 187

12.4.4 样方 188

12.4.5 遥感图像与照片编辑 188

12.4.6 文件入库 188

12.5 地面调查数据的应用 188

12.5.1 解译分区 188

12.5.2 解译标志 188

12.5.3 遥感图像的几何纠正 188

12.5.4 样方数据的使用 188

12.5.5 数据更新 189

12.6 小结 189

第13章 背景数据库 191

13.1 概述 191

13.2 目标与需求分析 191

13.3 功能与结构设计 192

13.3.1 数据采集与编辑 192

13.3.2 数据检索 192

13.3.3 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联结 193

13.3.4 结构设计与系统管理 194

13.3.5 制图 199

13.3.6 系统日志 199

13.4 数据源分析 200

13.4.1 空间数据 200

13.4.2 属性数据 200

13.5 信息分类编码体系 201

13.5.1 空间信息分类及编码体系 201

13.5.2 属性信息分类及编码体系 203

13.6 统计数据处理 203

13.6.1 数据特点 203

13.6.2 数据处理 203

13.6.3 数据一致性 204

13.7 小结 205

第14章 国家级农情遥感监测系统的实现与运行 206

14.1 国家级农情遥感监测 206

14.2 运行系统实现 206

14.2.1 系统功能 206

14.2.2 数据流程 207

14.3 作物监测系统运行 208

14.3.1 监测内容 208

14.3.2 监测范围 209

14.3.3 时间与进度 209

14.3.4 作业流程 209

14.3.5 运行系统管理 214

14.4 资源监测系统的实现 214

14.4.1 基本思路 214

14.4.2 地面调查 214

14.4.3 图像处理和解译 215

14.4.4 统计分析汇总 216

14.5 土地利用遥感调查的关键技术 216

14.5.1 遥感图像波段选择 216

14.5.2 遥感图像时相选择 217

14.5.3 解译标志库的建立 217

14.5.4 解译过程中的经验 217

14.5.5 线状地物的扣除方法 218

14.5.6 野外地面调查样区的选择 218

14.6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遥感调查 218

14.6.1 监测区的基本情况 218

14.6.2 图像的选择与处理 219

14.6.3 解译标志建立 220

14.6.4 统计结果分析 222

14.7 小结 222

第15章 结论与展望 224

15.1 结论 224

15.2 展望 224

参考文献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