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1
什么是东方哲学? 4
始于何处 6
东方哲学的四个特征 8
东方或西方……哪一个是最好的? 11
东方哲学仅仅是宗教吗? 13
东方哲学vs西方哲学? 14
什么是“真”? 17
印度:语言分类 18
印度:种族分布 19
印度哲学一览 20
印度哲学要点 21
《吠陀经》的发展 22
印度的多样性 26
雅利安人的《吠陀经》 28
因果报应和种姓制度 29
因果层次 30
印度哲学的大问题 34
《奥义书》 36
人生的四阶段 39
学生期 40
居家期 41
林栖期 42
最后一时期 43
轮回的牺牲品:女人 45
《爱经》 48
“吠檀多”哲学的基本原则 49
因果报应 51
《博伽梵歌》 53
《博伽梵歌》的要点 54
佛经时期和六个学派 56
正理学派和毗湿奴学派 57
新正理学派(新逻辑学派) 59
毗湿奴学派 60
数论学派 62
神我和原初物质 63
瑜伽学派 66
不二论吠檀多学派 68
中世纪及以后的印度思想 74
摩德瓦(13世纪) 75
耆那教 76
佛教 78
佛 79
四圣谛 80
佛教和吠陀思想的差异 82
佛教中的“自我” 83
佛教的“重生”理念 84
佛教的传播 87
中国和哲学 90
汉语 91
中国文化 92
哲学的角色 93
中华文明一览 95
中国哲学之精神 96
中国思想的主线 97
古代王朝 98
四个阶段 99
两个主要趋势 100
中国的人本主义 101
第一批学者 102
司马迁的划分 104
孔子 106
六经 109
儒家哲学 110
三个主要原则 112
被动与主动的仁 113
如何行为 114
孟子 115
名家 118
普遍的问题 119
墨家 121
反对孔子 122
墨家的逻辑 123
法家,或法学家 124
道家学派 126
道 127
无为 128
德之力 129
道与政治 132
庄子 133
自然与知识 134
圣人的幸福之道 135
佛教在中国 138
佛教如何传入中国 139
印度传教士 141
禅宗 142
业 143
日本佛教 145
禅是什么? 146
禅的中心思想 147
它的中心观点是 148
禅是哲学吗? 149
禅宗大师道元 150
中国的新儒学 152
气,太和 154
气和社会道德 155
理的形式 157
两个学派 158
朱子 159
新儒家政治学 161
心学 162
现代中国 164
马克思主义化的毛泽东思想 167
《矛盾论》 168
古代还是后现代? 170
超越东西方 172
附言 173
拓展阅读 174
附录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