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序 1
引言:关于“文化”与“文化史” 1
第一章 悠远的历史 14
第一节 族称、族源及其历史发展 14
第二节 创世神话及其历史观 23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 28
第四节 人口分布与生存环境 33
第二章 社会组织与民族关系 37
第一节 社会政治组织 37
第二节 “拇瓜”制度 43
第三节 同周边民族的关系 46
一、同汉族的关系 46
二、同藏族的关系 48
三、同白族的关系 52
四、同彝族的关系 54
五、同傈僳族的关系 55
六、同普米族的关系 57
第三章 婚姻与家庭 58
第一节 丽江纳西人的婚姻家庭 58
第二节 摩梭人的阿夏婚与母系家庭 62
第三节 其他婚姻家庭形态 66
一、俄亚纳日人的婚姻家庭 66
二、维西玛丽玛莎人的婚姻家庭 68
三、东巴教圣地纳西人的家庭结构 72
第四章 语言与文字 87
第一节 纳西语语音 87
第二节 纳西语词汇 91
一、同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91
二、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92
三、单纯词与合成词 92
第三节 纳西语语法 94
一、词类 94
二、词组与句子成分 102
三、句子分类 106
第四节 文字 109
第五章 多元的宗教 113
第一节 活跃于民间的东巴教和达巴教 113
第二节 藏传佛教的传入与兴盛 123
第三节 中原佛教与道教的传播 126
第四节 宗教观与道德观 128
第六章 文学与艺术 131
第一节 东巴文学与东巴艺术 131
一、东巴文学 133
二、东巴舞蹈与舞谱 134
三、东巴绘画 135
四、东巴音乐 136
第二节 口传文学与文人文学 137
第三节 摩梭人的民间文艺 143
第四节 其他艺术样式 146
第七章 岁时礼俗与人生礼仪 149
第一节 节庆礼俗 149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与人生礼仪 157
一、日常生活 158
二、定亲与结婚 161
三、生育与命名 166
四、孩子的养育和训练 170
五、丧葬礼仪 172
第三节 观念世界与禁忌 186
第八章 教育科技与体育活动 190
第一节 学校教育的发展 190
第二节 传统的家庭与社会教育 195
第三节 科学技术 199
一、天文历法 199
二、传统医学 204
三、手工造纸等技艺 206
第四节 体育活动 207
一、赛马 208
二、秋千 208
三、东巴跳 209
四、球类运动 209
五、打跳 210
六、跑罐子 210
七、转山转海 211
第九章 商贸与交通通讯 212
第一节 商贸的发展 212
第二节 商贸活动的形式与特点 215
第三节 交通的发展 217
第四节 通讯的发展 221
第十章 建筑与风景名胜 223
第一节 民居建筑与丽江古城 223
第二节 寺观衙署 228
一、玉峰寺(藏名特拉西卓飞林) 229
二、福国寺(藏名奥米南林) 229
三、指云寺(藏名吉东峰卓林) 230
四、文峰寺(藏名桑纳迦卓林) 230
五、普济寺(藏名舍培辛林) 230
六、北岳庙 230
七、大宝积宫与琉璃殿 231
八、白马龙潭寺 231
九、玉龙锁脉寺 232
十、靴顶寺 232
十一、蒗蕖土司衙署 232
十二、永宁土司衙署 233
第三节 风景名胜 233
一、玉龙雪山 234
二、虎跳峡 234
三、白水台 235
四、泸沽湖 236
五、黑龙潭 236
六、拉市海 237
七、石头城 238
八、老君山—黎明景观 239
第十一章 哲学思想与伦理观念 240
第一节 原初的宇宙观 240
第二节 人类起源说与对立统一观念 243
第三节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247
第四节 伦理道德观 250
第十二章 走出高山深谷的纳西文化 255
第一节 国外学者对纳西文化的探究 255
第二节 国内学者的研究 262
第三节 纳西文化在海外的广泛传播 276
附录 281
附录一:从纳西族的丧葬礼仪看人观 281
附录二:浅论藏文化与纳西文化之交汇 302
附录三: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及管理:中国丽江古城与韩国汉城昌德宫之比较研究 315
主要参考文献 347
后记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