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族经济研究导论 1
1.1 民族视角的经济研究 1
1.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依据 2
1.1.2 民族角度的经济分析框架 6
1.2 民族经济研究的理论定位 10
1.2.1 民族经济的内涵与分类 10
1.2.2 研究对象与任务 13
1.2.3 研究领域之间的关联 21
1.2.4 关于民族经济研究的方法论 28
1.3 民族经济视角的发展 31
1.3.1 发展的内涵及发展观的演进 32
1.3.2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33
1.3.3 经济发展的形式与主体 36
1.3.4 民族经济的发展与民族发展 39
1.3.5 民族经济研究视角的调整 42
第一篇 民族行为方式的历史分析第二章 民族的结构与分类及民族关系的历史约束 47
2.1 民族关系对民族分布的历史约束 47
2.1.1 民族冲突、同化、融合、迁徙的历史过程及对民族关系形成的影响 48
2.1.2 民族迁徙的历史规律 52
2.1.3 民族分布的历史地理 53
2.2 中国的民族结构与分类 56
2.2.1 中国的民族结构 56
2.2.2 按地域分的民族类型 59
2.2.3 按生产生活方式分的民族类型 60
2.2.4 按宗教信仰分的民族类型 61
2.3 生态环境与民族性格 62
2.3.1 民族生存环境的分类 62
2.3.2 不同生态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64
2.3.3 不同民族性格的不同民族行为表现方式 65
2.4 民族地位与民族行为 67
2.4.1 在民族间不平等背景下的民族心态及行为方式 67
2.4.2 在民族平等下的民族心态及行为方式 69
第三章 生产力结构的历史基础 71
3.1 不同民族类型的生产力结构背景 71
3.1.1 各民族间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72
3.1.2 各民族内部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76
3.2 生产力结构对民族行为的决定 77
3.3 建立在各具特色生产力结构之上各具特色的生产方式 80
第四章 民族的制度结构 86
4.1 民族制度的形成 86
4.1.1 制度的概念 86
4.1.2 民族制度与经济基础 89
4.1.3 民族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92
4.2 不同民族的制度差异 95
4.2.1 不同民族的制度差异及共性 95
4.2.2 民族制度对民族行为的约束 108
4.3 多民族国家的制度结构 112
4.3.1 民族间的相互联系不可阻挡 112
4.3.2 民族制度的相互约束 113
4.4 民族意识在经济生活中的表达 116
4.4.1 民族意识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16
4.4.2 民族意识在经济生活中的表达方式 117
4.4.3 民族意识淡化与强化的趋势及其与民族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121
第五章 经济伦理的民族差异 124
5.1 民族行为的价值取向 125
5.1.1 不同民族行为具有不同价值取向 126
5.1.2 民族行为的伦理约束 128
5.2 民族行为的经济伦理 130
5.3 动态过程的经济伦理 135
5.4 民族行为的经济内涵 142
5.4.1 民族特点在经济生活中的表现 142
5.4.2 民族行为的经济分析 149
第二篇 民族经济的结构变迁 153
第六章 社会形态与制度环境的变迁 153
6.1 社会形态的民族差异 154
6.1.1 原始公社制度残余 157
6.1.2 奴隶制度 158
6.1.3 封建经济制度 160
6.2 民族经济历史差异的空间结构 161
6.3 民族经济制度环境的变迁 168
6.4 制度变迁对民族行为的调整 172
第七章 生产组织 175
7.1 不同制度环境中的生产组织形式 175
7.2 生产组织的选择与调整 181
7.2.1 生产组织选择的民族习惯 182
7.2.2 生产组织的适应性 182
7.2.3 生产组织的调整 184
7.3 生产组织的功能和费用 186
第八章 民族视野的经济结构分析 192
8.1 经济结构形成的约束条件 192
8.1.1 经济结构形成的资源基础 193
8.1.2 经济结构的制度约束 195
8.1.3 民族经济的结构特征 197
8.2 产业结构的民族痕迹 199
8.2.1 民族行为的产业偏好 199
8.2.2 产业适应的历史惯性 202
8.3 民族发展对经济结构的选择 204
8.3.1 经济结构对民族发展的适用性 204
8.3.2 经济结构选择的方式 207
第九章 分工与市场发育 210
9.1 交换的民族形式 211
9.1.1 差异与交换 211
9.1.2 交换的方式 213
9.2 交换与分工 215
9.2.1 环境的约束 215
9.2.2 交易条件约束下的交易制度 216
9.3 分工形态与市场发育 220
9.3.1 从自发分工到自觉分工 220
9.3.2 市场的导引力 222
9.4 市场发育与民族经济的成长 225
第十章 民族经济的运行 234
10.1 民族经济运行的区间 235
10.2 封闭型的民族经济运行 241
10.3 开放型的民族经济运行 246
10.4 民族经济运行由封闭到开放的约束条件 250
10.5 民族经济运行的动力及趋向 253
10.5.1 民族经济运行的动力结构 253
10.5.2 民族经济运行的效率趋势及生产力的累积趋势 256
第三篇 利益协调与发展政策 259
第十一章 民族经济的利益建构 259
11.1 民族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 259
11.2 资源开发的态势与民族经济的发展 266
11.3 资源开发与民族利益的协调 269
11.4 民族现代化过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流动 274
11.5 面向发展竞争的民族利益关系和谐建构 279
第十二章 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 315
12.1 政策供给与民族经济的发展 316
12.2 扶持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内涵 320
12.3 国家扶持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实践 325
12.4 政策支持的形态及效应 331
12.5 民族经济发展的长期政策 336
第十三章 民族经济发展过程的贫困攻坚 347
13.1 贫困“黑洞” 349
13.2 贫困现象中的民族行为分析 352
13.3 贫困攻坚的长期性 355
第十四章 民族经济的特色塑造与可持续发展 384
14.1 民族经济的特色禀赋 385
14.1.1 民族经济特色禀赋的含义 385
14.1.2 民族经济特色禀赋的内容 387
14.2 民族经济特色的内在活力 391
14.2.1 民族经济的特色 392
14.2.2 民族经济的比较优势 396
14.3 民族经济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内涵 399
14.3.1 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399
14.3.2 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401
14.4 民族经济的发展创新 404
附录1:《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 340
附录2:研究思路的历史:95大纲 408
主要参考文献 432
跋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