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从自我心理学的研究中找回自我&陆洛 1
第一篇 华人自我研究的反思与理论建构 11
第一章 回顾港台“自我”研究:反省与展望&杨中芳 11
第一节 前言 12
第二节 “自我”作为“知觉对象”的研究 14
第三节 “自我”作为一个“行动主宰者” 33
第四节 对“自我”研究的反省 48
第五节 结语 54
第二章 试论中国人的“自己”:理论与研究方向&杨中芳 55
第一节 前言 56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对“自己”的构想 58
第三节 社会教化 65
第四节 中国人“自己”的特色 73
第五节 中国人“自己”研究应该努力的重点及方向 81
第六节 结语 84
第三章 华人自我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观点&杨国枢 86
第一节 前言 87
第二节 华人自我四元论的建构 91
第三节 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检验 110
第四节 综合讨论 125
第二篇 华人自我的多元展现与统合人我关系之界定:“折衷自我”的现身 133
第四章 人我关系之界定:“折衷自我”的现身&陆洛 133
第一节 前言 134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135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54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 155
第五节 暂时的结语:“折衷自我”的现身 176
第五章 当代华人的传统与现代双文化自我:其现身、组成与变迁&陆洛、杨国枢 179
第一节 传统华人自我的概念内涵 181
第二节 西方自我的概念内涵 185
第三节 华人双文化自我的现身 186
第四节 华人双文化自我的组成成分 188
第五节 华人双文化自我的变迁 190
第六节 有关华人双文化自我的实证证据 192
第七节 关于双文化自我后续研究的建议 202
第六章 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自我实现观:概念分析与实证初探&陆洛、杨国枢 205
第一节 前言 206
第二节 何谓自我实现——观念分析 207
第三节 台湾大学生的自我实现观——实证初探 223
第四节 暂时的结语:自我实现的多元可能 245
第五节 回首来时路:理论与方法的反思 247
第七章 社会取向自我实现者与个人取向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概念分析与实证衡鉴&杨国枢、陆洛 249
第一节 前言 250
第二节 研究方法 258
第三节 研究结果 267
第四节 讨论 292
第三篇 华人的自我评价与自尊 307
第八章 华人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肯定历程&孙蒨如、王崇信 307
第一节 自我肯定历程 308
第二节 相依我与自我肯定历程 310
第三节 华人的自我肯定历程 311
第四节 实验一 312
第五节 实验二 324
第六节 综合讨论 334
第九章 华人的内隐自尊&余思贤、孙蒨如 337
第一节 正向自尊的需求 338
第二节 内隐自尊的兴起 340
第三节 实验一 342
第四节 实验二 347
第五节 综合讨论与建议 352
第十章 华人多元自尊的概念分析与量表建构:本土化观点&翁嘉英、杨国枢、许燕 356
第一节 个人主义自尊与集体主义自尊 357
第二节 华人自尊的概念分析 358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365
第四节 研究结果 376
第五节 综合讨论 393
第十一章 华人特质自尊与状态自尊的关系: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观点&潘君凤、杨国枢、许功余 399
第一节 自尊 400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409
第三节 研究结果 413
第四节 综合讨论与检讨 419
结语 未来华人自我研究的瞻望&陆洛 426
附录 430
附录一 华人多元自尊量表之做法说明 431
附录二 多向度自我满意度评量表 431
附录三 同侪提名排名问卷 432
附录四 负面情绪评量表 434
附录五 华人整体特质自尊量表 435
附录六 华人多元特质自尊量表 435
附录七 华人状态自尊之模拟故事问卷 438
作者简介 441
参考文献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