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上篇 辽宁省工业化进程中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问题研究第一章 导论 2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1.2 文献综述与观点评价 3
1.2.1 国外研究现状 3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6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1.3.1 研究目标 16
1.3.2 研究内容 17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8
1.4 针对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8
1.4.1 研究方法 18
1.4.2 技术路线 20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21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2
2.1 工业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的理论 22
2.1.1 工业化过程中城乡发展关系的三个阶段理论 22
2.1.2 工业化过程中的城乡协调发展理论 23
2.2 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理论 24
2.2.1 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内涵的界定 24
2.2.2 城乡要素互动的经济学分析 25
2.3 工业化进程中城乡要素互动的模型 33
2.3.1 系统论 33
2.3.2 城乡物质交换的空间互动模型 34
2.4 小结 37
第三章 工业化发展与城乡统筹的互动关系分析 38
3.1 辽宁省工业化进程的判断 38
3.1.1 工业化的含义 38
3.1.2 工业化的评价指标 39
3.1.3 辽宁省工业化发展的动态描绘 41
3.2 辽宁省工业化进程中城乡统筹的状况 44
3.2.1 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阶段性变化 44
3.2.2 城乡居民消费差别的阶段性变化 45
3.2.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阶段性变化 46
3.3 工业化发展程度与城乡统筹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48
3.3.1 研究方法 49
3.3.2 数据来源 51
3.3.3 选用指标说明 51
3.3.4 数据处理 52
3.3.5 工业化程度与城乡统筹的测度 52
3.3.6 工业化发展和城乡统筹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56
3.4 小结 61
第四章 工业化进程中统筹城乡要素配置和转移的实证研究 62
4.1 辽宁省工业化进程中统筹城乡要素配置和转移的综合评价 63
4.1.1 统筹城乡要素配置和转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63
4.1.2 方法和数据来源 68
4.1.3 辽宁省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综合评价 68
4.2 辽宁省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区域比较分析 74
4.2.1 辽宁省地级市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区域比较分析 74
4.2.2 辽宁省县(市、区)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区域比较分析 82
4.3 小结 89
第五章 工业化进程中统筹城乡要素配置和转移的障碍因素分析 91
5.1 市场化程度和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 92
5.1.1 农村的市场化改革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92
5.1.2 工农业二元结构与农业相对生产率下降 92
5.2 工业化进程中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要素障碍分析 95
5.2.1 城乡分割体制与劳动力转移滞缓 95
5.2.2 农村土地产权不完善使城乡土地的一体化管理受到严重阻碍 96
5.2.3 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与农村的资金缺乏 97
5.2.4 科技、教育支出偏低与农村人才资源流出 98
5.2.5 基础设施不完善使要素互动缺乏必要的基础条件 99
5.3 产业关联的迟滞,使工业难以对农业等其他产业产生关联效应 100
5.4 小结 101
第六章 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国际经验借鉴 102
6.1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普遍规律 102
6.1.1 要处理好工业化发展阶段与反哺农业的关系 102
6.1.2 要处理好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 103
6.1.3 要处理好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103
6.2 市场价格支持和直接收入支持 104
6.2.1 市场价格支持 104
6.2.2 直接收入支持 106
6.3 投入补贴和保障性措施 108
6.4 促进农村综合发展 108
6.4.1 开展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运动 108
6.4.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09
6.4.3 加强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建设 109
6.4.4 加强信息服务建设 110
6.5 扶持农业合作社发展,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10
6.6 小结 111
第七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112
7.1 主要结论 112
7.1.1 辽宁省的工业化发展和城乡统筹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 112
7.1.2 辽宁省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总体趋势是趋于改善的 113
7.1.3 辽宁省地区之间的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水平很不平衡 114
7.1.4 制约辽宁省城乡要素互动与关联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 114
7.2 政策建议 115
7.2.1 建立城乡有序的城乡市场,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城乡互通 115
7.2.2 建立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机制 116
7.2.3 推动城乡统筹的制度改革与创新 117
7.2.4 推动城乡联动的工业化路线,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 117
7.2.5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118
中篇 都市经济作用下辽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120
第一章 导论 120
1.1 研究意义 120
1.2 研究目标 122
1.3 研究框架 122
1.4 研究综述 123
第二章 都市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内涵 127
2.1 都市经济 127
2.1.1 都市的内涵 127
2.1.2 都市的本质 129
2.2 县域经济 131
2.2.1 县域经济的内涵 131
2.2.2 县域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34
2.2.3 县域经济的发展 136
第三章 辽宁都市经济与县域经济的总体描述 140
3.1 辽宁都市经济的总体描述 140
3.1.1 总体状况 140
3.1.2 发展变化 141
3.2 辽宁县域经济的总体描述 143
3.2.1 国内比较 143
3.2.2 经济总量 146
3.3 总体描述 148
第四章 都市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趋向分析 149
4.1 区域趋同的含义 149
4.2 发展趋向分析 151
4.3 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53
4.3.1 要素制约 154
4.3.2 制度制约 157
第五章 区域梯度理论的实证分析 164
5.1 区域梯度理论概述 164
5.2 都市经济的梯度分析 166
5.3 县域经济的梯度分析 169
5.4 都市经济分组比较 173
5.5 县域经济分组比较 177
5.6 县域经济发展趋向分析 182
5.7 本章小结 184
第六章 区域扩散效应与回流效应 186
6.1 概述 186
6.2 扩散效应的形成基础 188
6.3 回流效应分析 194
第七章 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因素分析 202
7.1 辽宁县域经济总体分析 202
7.2 经济发达县域的指标计算 205
7.3 经济较发达县域的指标计算 207
7.4 经济欠发达县域的指标计算 209
7.5 经济不发达县域的指标计算 211
7.6 回归方程的分析解释 213
7.6.1 回归系数分析 213
7.6.2 通径系数分析 214
7.7 本章小结 215
第八章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219
8.1 宏观战略 219
8.2 发展模式选择 228
8.2.1 同质化模式 229
8.2.2 异质化模式 232
下篇 辽宁省农村经济的空间分布及增长因素研究 240
第一章 绪论 240
1.1 研究背景 240
1.1.1 经济全球化 240
1.1.2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240
1.1.3 产业结构重构与空间转移 241
1.1.4 “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241
1.1.5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经济圈战略构建给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契机 24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2
1.2.1 农村经济空间分布状态研究 242
1.2.2 国外关于农村经济增长的研究 244
1.2.3 国内关于农村经济增长的研究 245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252
1.4 研究方案 252
1.4.1 研究方法 252
1.4.2 样本时间尺度选择 253
1.4.3 指标变量 254
1.4.4 技术路线 255
1.5 研究创新之处 256
1.6 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 256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58
2.1 古典增长理论 258
2.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259
2.3 新经济增长理论 261
2.4 新经济地理理论 264
2.4.1 经济行为的空间集聚 265
2.4.2 区域经济增长趋同 266
2.4.3 几个概念的说明 267
2.5 本章小结 268
第三章 辽宁省农村经济增长分析 269
3.1 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及分析 269
3.1.1 辽宁省“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回顾 269
3.1.2 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描述分析 272
3.1.3 辽宁省农村经济的阶段特征分析 272
3.1.4 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75
3.2 辽宁省农村产业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分析 276
3.2.1 辽宁省农村产业结构变动 277
3.2.2 三次产业对辽宁省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278
3.2.3 影响辽宁省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因素分析 279
3.3 辽宁省农村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岭回归分析 281
3.3.1 变量与数据的选取 281
3.3.2 计量结果与讨论 285
3.4 本章小结 291
第四章 辽宁省县域单元农村经济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292
4.1 空间自相关 293
4.1.1 全局空间自相关及Moran's I指数 293
4.1.2 空间相关局部指标——LISA 295
4.2 辽宁省农村经济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296
4.2.1 辽宁省县域单元农村经济全局自相关分析 297
4.2.2 辽宁省县域单元农村经济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297
4.3 辽宁省县域单元农村经济空间分布格局 299
4.3.1 辽宁省县域单元农村经济局部Moran指数及空间分布 299
4.3.2 不同阶段农村经济的空间相互作用格局及其变化 302
4.3.3 结论说明 304
4.4 本章小结 304
第五章 辽宁省县域空间农村经济增长因素研究 305
5.1 Panel Data(面板数据)模型方法 305
5.1.1 面板数据模型 305
5.1.2 模型形式的设定 307
5.2 辽宁省27个农业县农村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309
5.2.1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309
5.2.2 样本代表性、数据来源及工具 311
5.2.3 辽宁省27个农业县农村经济增长因素的计量分析 312
5.3 辽宁省不同空间分布状态下农村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317
5.3.1 不同时段农村经济的空间分布状态 317
5.3.2 不同农村经济空间分布状态的面板模型形式选择 318
5.3.3 不同农村经济空间分布状态下农村经济增长因素的计量分析 319
5.3.4 结论及说明 326
5.4 本章小结 327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328
6.1 研究结论 328
6.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31
6.2.1 从宏观角度省级层面的考虑 331
6.2.2 从微观角度县域空间角度的考虑 333
6.3 研究展望 334
参考文献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