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协力网络与班底 1
一、协力网络与社会资源可移转性 3
二、协力网络中的班底 8
三、班底的概念内涵 12
四、老板、班底与企业组织 15
五、企业之班底与组织能力 20
六、结论:认清产业结构,找出班底 23
第二章 组织能力与网络能力:台湾企业的国际协力网络形构 25
一、国际协力网络的形构 27
二、「主流」与「利基」:产业发展的历史结构 52
三、组织能力和网络能力之间的弹性连带 60
四、结论 68
第三章 自发型网络与建构型网络:台湾中小企业组织与网络的转型 71
一、厂商组织意义的新诠释与新行动 72
二、厂商与网络的内在关系 77
三、在社会资源可移转范围内建构社会网络 84
四、自发型网络与建构型网络 89
五、结论 96
第四章 班底与老板(一):台湾小型企业组织能力之发展 99
一、前言 99
二、T公司的班底形成 101
三、「班底」运作的基础 112
四、老板和班底 120
五、产业「主流」、组织能力与网络能力 138
六、结论 148
第五章 班底与老板(二):台湾中型企业组织能力之发展 151
一、乔福班底发展历程及企业策略之使用 152
二、老板与班底在乔福 176
三、老板及班底形塑组织能力 215
四、组织能力与网络能力的发展 248
五、国际化、组织能力与网络能力 283
六、结论 311
第六章 班底与老板(三):台湾大型企业组织能力之发展 315
一、前言 315
二、中华汽车组织能力之发展 321
三、个人能力与组织能力 357
四、老板与班底 371
五、网络能力之发展:从自发型网络到建构型网络 386
六、结论 411
附录 访问名录 415
参考书目 421
表2-1 自行车产业的产值及出口比例 32
表2-2 自行车成车的产值及出口比例 33
表2-3 自行车零组件产值及出口比例 34
表2-4 自行车成车及零组件出口值之比较 35
表2-5 汽车产业产值及出口比例 36
表2-6 汽车产业成车产值及出口比例 37
表2-7 汽车产业零组件产值及出口比例 38
表2-8 汽车产业成车与零组件出口值之比较 39
表2-9 机械产业产值及出口比例 40
表2-10 机械产业整部机器产值及出口比例 41
表2-11 机械产业零组件产值及出口比例 43
表2-12 机械产业整部机器与零组件出口值之比较 44
表2-13 自行车、汽车、机械、个人电脑零组件平均出口比率 44
表2-14 电脑产业产值及出口比例 45
表2-15 桌上型电脑产值及出口比例 46
表2-16 笔记型电脑产值及出口比例 47
表2-17 电脑零组件产值及出口比例 48
表2-18 整部电脑和零组件出口值之比较 49
表2-19 台湾资讯产品主要出口项目之世界市场占有率 50
表2-20 主要工业国的资讯硬体产品产值 51
表2-21 1999年台湾制造业产值各行业之比例 58
表2-22 台湾企业发展类型 59
表2-23 组织能力和网络能力之间的弹性连带 68
表4-1 小型企业经理级以上干部分布状况 104
表4-2 T公司的营业额、呆帐与毛利 105
表4-3 T公司营运毛利与中小企业、纺织业及半导体业之比较 106
表4-4 T公司「班底」形成的过程 108
表4-5 T公司的产品变化 122
表4-6 T公司客户量的变化 123
表4-7 T公司的绩效奖金制度 136
表4-8 T公司的红利和薪资 137
表4-9 企业发展的类型 139
表4-10 1989年-1999年台湾纺织品出口值 146
表4-11 1992年-1999年台湾布料出口量和比例 146
图4-1 T公司班底形成 111
图4-2 T公司班底形成与竞争者的关系 113
图4-3 T公司客户变化 142
图4-4 T公司客户变化与班底形成的关系 144
图5-1 乔福第一个七年阶段(1976-1982)组织图 158
图5-2 乔福第二个七年阶段(1982-1990)组织图 159
图5-3 乔福第三个七年阶段(1990-1997)组织图 161
图5-4 乔福第四阶段组织图 163
图5-5 总裁办公室组织图 225
图5-6 乔福组织营业额与竞争对手关系图 281
图6-1 中华汽车与其他汽车业之纯益率比较 318
图6-2 中华汽车与其他汽车业之营业额比较 319
图6-3 中华汽车与其他汽车业之市场占有率比较 320
图6-4 中华汽车与其他汽车业之员工人数之比较 322
图6-5 中华汽车1992年-1999年教育经费支出之变化 367
图6-6 协力体系辅导与营业额之比较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