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 秘验方集 3
一、头部 3
(一)脑震荡 3
(二)中风后遗症 3
(三)高血压 4
(四)低血压 6
(五)目眩痧 7
(六)眩晕症 7
(七)白发、脱发、秃发、溢脂发 8
二、眼科 8
(一)白睛溢血 8
(二)麦粒肿 9
(三)角膜炎 9
(四)青光眼 9
(五)白内障 10
(六)夜盲 10
(七)眨眼 11
(八)胬肉攀睛 11
(九)绿风内障 11
(十)眼睛翳障 12
(十一)胞睑肿胀 13
(十二)上胞下垂 13
(十三)流泪症 13
(十四)眼睛打伤 14
(十五)眼睛受损 14
(十六)视物昏花 14
(十七)视力减退,双目肿胀感 15
(十八)老年性白内障 15
三、鼻腔 15
(一)鼻窦炎 15
(二)鼻衄 16
四、耳部 17
(一)中耳炎 17
(二)耳鸣 18
五、口腔 18
(一)慢性牙周炎 18
(二)虚火牙痛 19
(三)牙龈出血 19
(四)走马牙疳 19
六、咽喉 20
(一)急、慢性扁桃腺炎 20
(二)慢性扁桃腺炎 21
(三)白喉 21
(四)梅核气 21
(五)喉痹 22
(六)异物梗喉 22
七、脸部 23
(一)疔疮 23
(二)野蜂或蜜蜂叮肿 24
(三)蚂蜂(长脚蜂)叮肿痛 24
(四)青春痘 24
(五)过敏性皮炎 25
八、颈部 25
(一)腮腺炎 25
(二)急性淋巴结炎 26
(三)瘰疬 26
(四)落枕 27
(五)甲状腺肿大 28
九、心脏 28
(一)窦性心律过速 28
(二)心肾两虚 29
(三)伤心过度,经常晕厥 29
(四)冠心病 30
十、癫、狂、痫 30
(一)癫症 30
1.气郁型 31
2.痰气型 31
3.心热型 31
4.心虚型 32
5.阴证 32
6.阳证 32
7.行为错乱 33
8.安神定志 33
9.如痴如狂 33
10.火盛伤阴 33
11.心脾两虚 34
(二)狂证 35
1.肝火夹痰 35
2.胃火 36
3.惊恐 36
(三)痫证 39
十一、胸部 40
(一)胸部不慎掰伤,咳血 40
(二)乳腺增生 40
(三)乳腺炎 41
(四)肋间神经痛 42
(六)发背 42
十二、肺部 43
(一)哮喘病 43
(二)气管炎 45
(三)肺气肿 45
(四)肺脓肿 46
(五)肺结核 46
(六)肺肾两虚 47
十三、肝部 47
(一)急性肝炎 48
(二)慢性肝炎 48
(三)慢性肝炎或有黄疸者 48
(四)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升高 49
(五)肝硬化 49
十四、胃部 50
(一)慢性胃炎 50
(二)饮食反胃 51
(三)慢性胃溃疡 51
(四)消化不良 51
(五)胃寒气胀 51
(六)胃痛,属于伤痛者 52
(七)胃绞痛 52
(八)急性胃肠炎 52
(九)胃出血,大便排出黑粪,胃闷痛(非癌症者) 52
(十)胃痛,日静夜剧 53
(十一)胃下垂 53
十五、腹部 54
(一)急性阑尾炎、肠套叠 54
(二)消化不良或腹胀 54
(三)夏日贪凉饮冷,症见吐泻,头痛,腹胀而痛者 54
(四)夏日饮冷水,腹闷痛久治不愈 54
(五)腹痛有肿块,痛有定处者(非恶性) 55
十六、积食 55
(一)狗肉积食 55
(二)牛肉积食 56
(三)水鸡积食 57
(四)鸡、鸭配桂元肉积食 57
(五)糯米或粽子食积,引发胃、腹痛者 57
(六)暴饮暴食,引发腹胀、腹痛诸症 58
十七、下腹部 59
(一)痔疮 59
(二)疝气 59
(三)睾丸坠痛 60
(四)脱肛 60
(五)遗精或夜间多尿 60
(六)小便失禁 61
(七)尿频或排尿无力(排除前列腺炎) 61
(八)膀胱结石 61
(九)阿米巴痢 62
十八、腰部 62
(一)腰痛 62
(二)腰肌劳损 63
(三)坐骨神经痛 63
十九、肾部 63
(一)肾炎 64
(二)慢性肾炎 64
(三)慢性肾炎(药膳) 64
(四)肾结石 65
(五)肾虚 65
二十、糖尿病 66
(一)消渴汤 66
(二)健脾益肾汤 66
(三)参芪益肾汤 67
二十一、腿部 71
(一)夜间脚抽筋 71
(二)四肢疼痛难以伸屈者 71
(三)插水伤筋 72
(四)插水伤筋 72
(五)脚痛无力,不能下床 72
(六)午夜脚痛 72
二十二、风湿病 73
(一)风湿性关节炎 73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74
(三)骨质增生 75
(四)痛风 76
二十三、妇产科 76
甲 月经 77
(一)经水先期 77
(二)经水后期 77
(三)经水先后无定 78
(四)经闭 79
(五)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 80
(六)经来腹痛 81
(七)行经后腹痛 82
(八)经前腹痛吐血 82
(九)经水过多或经水过少,行后复行 83
(十)经前泄水 83
(十一)血崩 84
乙 带下及其它 85
(一)赤带 85
(二)白带 85
(三)输卵管炎 86
(四)子宫内膜炎 86
(五)外阴瘙痒 86
(六)外阴炎 87
(七)不孕症 87
丙 妊娠 88
(一)受孕特征 88
(二)安胎 88
丁 产科 100
(一)行房小产 100
(二)难产 100
(三)临产 101
(四)正产胎衣不下 101
(五)正产血晕 101
(六)产后恶露不下 102
(七)产后恶露不绝 103
(八)产后血崩 104
(九)产后小腹痛 105
(十)产后腹泻 105
(十一)产后四肢浮肿 105
戊 孕产妇保健 106
(一)孕妇保健 106
(二)月子期间保健 107
(三)产后奶少 108
(四)断奶 108
(五)子宫下垂 108
二十四、老人病及保健验方 109
(一)老年人便秘 109
(二)老年人尿频或小便失禁 110
(三)中老年阳痿、早泄 110
(四)老年保健方 111
(五)老人肾虚腰痛 111
(六)老人视力减退、视物昏花 111
(七)老年保健药酒 112
二十五、老年人养生食疗 113
(一)虫草益心煲 113
(二)参兔汤 114
(三)猪心益心汤 114
(四)益心乌鸡汤 115
(五)甲鱼益寿汤 115
(六)益肺汤 115
(七)核桃红薯粥 116
(八)杏仁益肺汤 116
(九)肺肾双补汤 116
(十)首乌粥 117
(十一)田鸭泻肝汤 117
(十二)鲤鱼汤 118
(十三)益肝甲鱼汤 118
(十四)猪肚健脾汤 118
(十五)羊肉补血汤 119
(十六)牛肚汤 119
(十七)板糖粥 119
(十八)益肾壮阳汤 120
(十九)益气续筋汤 120
(二十)鸭肫排石汤 120
(二十一)当归猪胫汤 120
(二十二)腰子益肾汤 121
(二十三)甲鱼壮骨汤 121
(二十四)牛骨杜仲汤 121
(二十五)鹌鹑蛋 122
(二十六)猪血 122
二十六、儿科 123
(一)看舌苔 124
(二)察气色 124
(三)小儿指纹歌诀 125
(四)婴儿发风 125
(五)婴儿喘口风、锁口风 126
(六)婴儿初生、七旦风、九旦风、十四旦风 126
(七)小儿受惊夜啼 126
(八)小儿夜惊啼哭或睡中惊跳 126
(九)小儿夜啼哭声洪亮 127
(十)小儿夜啼哭声低弱 127
(十一)小儿百日咳初起 128
(十二)小儿百日咳 128
(十三)咳嗽渐减,单纯性喉炎或支气管炎 128
(十四)小儿泄泻 128
(十五)鹅口疮 129
(十六)小儿厌食 129
(十七)小儿胃纳差,消化不良 129
(十八)消化不良 129
(十九)健儿糕 130
(二十)小儿皮肤过敏 130
(二十一)小儿夜尿 131
(二十二)小儿先天性疝气或睾丸肿大 131
(二十三)小儿热厥 131
二十七、蛇伤科 131
(一)蛇药 132
(二)蛇伤急救、治疗、注意事项 134
(三)各种蛇伤 139
1.眼镜蛇 139
2.银环蛇 139
3.龟壳蛇 140
4.五步虎 140
5.青竹蛇 140
二十八、伤科 141
(一)外伤 141
(二)内伤 141
(三)血筋 143
(四)食伤 143
(五)新伤 143
(六)重伤 144
(七)右肋受伤 144
(八)左肋受伤 145
(九)肾受伤 145
(十)胸膛中伤 145
(十一)手臂受伤 145
(十二)两乳受伤 145
(十三)心下受伤 146
(十四)腰伤 146
(十五)背部中心伤 146
(十六)尾骶骨受伤 146
(十七)肚受伤,经常闷痛 147
(十八)通身受伤 147
(十九)肚内有郁伤 147
(二十)肋伤吐血 147
(二十一)吐血 148
(二十二)续筋接骨 148
(二十三)扭伤 148
(二十四)新伤肿痛 149
(二十五)新伤 149
(二十六)肋部压伤疼痛、呼吸困难 149
(二十七)汤火烫伤 149
(二十八)外伤疼痛 149
(二十九)竹木入肉 150
二十九、血筋 150
甲 诊断 151
乙 治疗 151
丙 临证须知 151
丁 血筋治法 152
(一)血筋十二时辰用方 152
(二)气筋十二时辰用方 153
三十、杂症 155
(一)感冒 155
(二)预防中暑 156
(三)低血糖 156
(四)白细胞减少症 157
(五)贫血 157
(六)荨麻疹 157
(七)慢性便秘 158
(八)意外受大惊 158
(九)因惊引发全身颤抖 158
(十)铁砂打入肉内 159
(十一)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 159
(十二)老年或孕妇尿频 159
(十三)老年性便秘 160
(十四)神经官能症 160
(十五)预防冻疮 160
(十六)酒精中毒 161
(十七)自汗或多汗症 161
(十八)盗汗 162
(十九)失眠 162
(二十)大惊致长期心烦失眠 163
(二十一)睡眠保健四步曲 164
(二十二)良性肿瘤 164
(二十三)带状疱疹 165
(二十四)神经性头痛、胸痛,或上焦有瘀血伤痛者 166
(二十五)创口出血 166
(二十六)周身性皮炎 166
(二十七)皮癣 166
(二十八)插水伤筋,患处疼痛难忍 167
(二十九)手脱皮 167
(三十)鹅掌风 167
(三十一)硬皮病 168
(三十二)头上生秃疮 168
(三十三)蜈蚣咬伤 169
(三十四)误吞铜钱入腹 169
(三十五)马蜂叮肿 169
(三十六)中老年人阳痿、早泄 169
(三十七)砒石或农药中毒 169
三十一、中畲药煎法与服法 170
(一)中畲药的煎法或炖法 170
(二)不同药物的不同煎与炖法 171
(三)中药的服法 172
三十二、护理 174
(一)精神护理 175
(二)环境方面 176
(三)饮食方面 176
(四)休息与活动 177
三十三、中畲医验舌 177
甲 舌苔 178
乙 舌质 178
丙 验舌决生死 179
下集 中老年养生之道养生之道“一日谈” 183
一、初醒仰卧按摩 184
二、起床按摩 185
三、洗刷按摩 185
四、清晨补液 185
五、晨练 186
六、早餐 188
七、上午活动 189
八、午餐 189
九、午休 191
十、下午活动及小食 191
十一、晚餐 192
十二、傍晚活动 192
十三、睡前活动 192
十四、睡眠 193
十五、心理平衡 193
附 有关食物的营养与功效 196
一、食粮 196
二、瓜菜类 197
三、鱼类 201
四、肉类 202
五、果品类 204
六、副食品 207
七、食用油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