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人格与人格权理论的哲学基础 1
(一)哲学上关于人的学说 1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6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是人不是物 6
2.人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内容 7
3.个性自由是马克思主义新的历史观的重要范畴 8
4.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人格范式 9
5.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人文精神的巧妙契合 10
(三)后现代主义对人格权理论研究的启示及其引发的思考 12
1.人本主义与法国的结构主义 15
2.人格平等与群体角色的地位 18
3.人格平等与人的独特性和多元性 21
4.私法死亡与后现代主义的叛逆性 22
二、法律上人格的伦理基础和历史演进 30
(一)法律上人格的早期历史 30
(二)古代法人格的界定标准是人的身份 32
(三)“从身份到契约”是人格塑造的历史过程 38
(四)自然法观念下人格与人的伦理性缘结 44
(五)法国法上“人均享有民事权利”是对自然法思想的确认和具体表述 51
(六)德国法上“权利能力”是对传统人格理念的承接和超越 55
1.古典自然法理论的衰落与德国历史法学说的兴起 56
2.德国民法典是学说汇纂派的深奥、精确和抽象学识的产物 59
3.“权利能力”是“生物人”向“法律人”过渡的桥梁 61
4.德国民法关于法人主体资格的确认超越了此前“法律人”的结构限定 66
三、人格权的民法确认和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71
(一)现代民法所称“人格权”实为一种“内在于人”的法律地位 71
(二)“人格权”概念的确立与人的伦理价值外在化思考 74
1.包括“人格权”在内的权利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纽带 75
2.“人格权”概念确立的前提是人的伦理价值的外在化 78
3.人的伦理价值外在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81
4.人的伦理价值外在化与传统民法人格构造的完善 83
(三)人格权本质上属于私权,主要应由民法加以规范和保护 89
(四)关于人格权基本特征的思考与重述 96
1.人格权区别于其他权利类型的显著特征是以人格诸要素为其客体 99
2.人格权的本质特征是法定权利,不是固有权利 101
3.人格权在民法权利体系中所体现的基本特征 104
(五)人格、人格权与财产、财产权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115
1.黑格尔的名言:“物权就是人格本身的权利。” 115
2.“总体财产”是对罗马法上财产概念的继受和变异 117
3.人格权商化与人格权物化 121
(六)人格权是人权的有机组成部分 127
四、人格权法律关系 135
(一)人格权法律关系的界定 135
1.“法律基础关系”与“具体的法律关系” 135
2.公法上的法律关系与私法上的法律关系 140
(二)人格权法律关系的特点 143
(三)人格权法律关系的要素 147
1.主体 147
2.客体 150
3.内容 157
(四)人格权法律事实 163
1.人格权的产生 163
2.人格权的变更 166
3.人格权的消灭 167
五、各国人格权立法例之概览 169
(一)各国人格权制度基本内容的介绍 170
1.《法国民法典》 170
2.《德国民法典》 171
3.《日本民法典》 172
4.《瑞士民法典》 173
5.《意大利民法典》 175
6.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民法典 176
7.《埃塞俄比亚民法典》 177
8.《阿尔及利亚民法典》 178
9.加拿大《魁北克民法典》 180
10.《俄罗斯民法典》 182
11.《越南民法典》 183
12.英美法国家的规定 184
(二)加速人格权发展是各国民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186
1.人格权内涵层次上的扩张 189
2.人格权主体的扩张 190
3.人格权内容的扩张 192
4.人格权救济方式上的扩张 193
六、对人格权基本类型的理论思考 196
(一)一般人格权与具体人格权的划分 197
1.一般人格权的理论与实践 197
2.我国学者对一般人格权性质的认识 198
3.本人对一般人格权理论的检讨 199
(二)物质性人格权与精神性人格权的划分 201
1.物质性人格权存在于生命有机体之中 201
2.精神性人格权存在于无形的精神价值之中 202
(三)自由型人格权的立法现状与学说 205
1.自由、自由权、自由型人格权 205
2.其他国家和地区民法对自由型人格权的规定 209
3.我国大陆地区民法对自由型人格权的规定 214
4.民法上自由型人格权的立法模式 219
5.民法上自由型人格权的具体范畴 223
(四)法人人格权的产生、发展和民法保护 233
1.法人人格权的特征 234
2.法人人格权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235
3.法人人格权的民法保护 238
七、人格权之立法体系和基本种类 246
(一)一般规定(略) 251
(二)人身完整(相当物质性人格权) 251
1.生命权 251
2.身体权 252
3.健康权 253
(三)人格标识(相当标表性人格权) 254
1.姓名权 254
2.肖像权 255
3.形象权 256
4.声音权 258
(四)人格尊严(相当精神性人格权) 259
1.名誉权 259
2.隐私权 260
3.信用权 261
4.荣誉权 263
5.知情权 264
6.环境权 265
7.精神纯正权 266
(五)人格自由(相当精神性人格权) 267
1.身体自由权 267
2.迁徙自由权与居住自由权 272
3.住宅自由权 274
4.性自主权 275
5.工作自由权 279
6.意思决定自由权 282
7.通信自由权 284
8.表达自由权 286
9.创造自由权 288
10.信仰自由权 290
11.思想自由权 291
(六)法人人格权 293
1.法人名称权 293
2.法人名誉权 297
3.法人荣誉权 302
4.法人秘密权 304
(七)特殊人格权 306
1.人格商品化权 306
2.器官捐赠权 311
3.死者生前人格权 317
(八)人格与身份的确定 321
1.户籍和身份证 321
2.身份登记的效力 323
3.身份公证 325
八、民事责任的二元区分与人格权请求权之独立性 327
(一)民法上支配权、请求权的不同逻辑构成 328
1.支配权与请求权的划分是建立在主体、客体区分的基础之上 328
2.支配权与请求权遭受侵害形成救济权法律关系 329
(二)救济请求权与民事责任的二元区分 330
1.救济请求权与民事责任制度的确立 330
2.民法的抽象技术与民事责任的二元区分 333
(三)人格权请求权的基本含义 336
(四)人格权请求权的“独立性”判断 337
1.从概念上看,“人格权请求权”能构成一项独立的权利 337
2.从逻辑上看,“人格权请求权”也构成一项独立的权利 338
3.从立法上看,“人格权请求权”的确认取决于民法典规定“侵权责任”的方式 339
九、人格权保护的理论体系与立法模式 345
(一)人格权的确立及其特性:保护体系建立的前期准备 346
(二)人格权侵害的可能性:理论体系确立的基础 349
(三)人格权保护体系的基本框架 353
(四)体系的协调运转与立法模式 358
十、附录 363
(一)关于人格、人格权研究的三篇论文 363
1.人格权的理论基础及其立法体例 363
2.论作为私法上权利的人格权 386
3.人与人格分离技术的形成、发展与变迁——兼论德国民法中的权利能力 407
(二)关于人格、人格权问题的讨论——2003年12月1日于清华大学明理楼 426
(三)关于人格、人格权问题的演讲 466
1.关于人格权基础理论问题的探讨——2006年3月29日在西南政法大学的演讲 466
2.关于人格权的保护体系问题的演讲——2006年8月20日在福州“海峡法学论坛”上的发言 482
(四)已发表的相关论文目录 486
后记 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