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医学心理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医学模式的转化 3
一、医学模式的沿革 3
二、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5
三、医学心理学的兴起 6
第二节 中医心理学思想的发展 7
一、中医心理学思想的源流 7
二、历代医学心理学思想的发展 8
三、中医对心理发病机理的认识 10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概况 14
一、医学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14
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5
三、医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8
四、医学心理学的发展 19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22
第一节 心理现象与心理学 22
一、心理学概述 22
二、心理现象的内容 26
第二节 认识过程 27
一、感觉与知觉 28
二、学习与记忆 31
三、思维与想象 34
第三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 35
一、情绪与情感 35
二、情绪理论 36
三、情绪与健康 37
四、意志 38
第四节 个性 40
一、个性概述 40
二、个性心理特征 41
三、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45
第三章 心理应激 49
第一节 应激概论 49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 49
二、应激原与生活事件 52
第二节 应激的中介机制 55
一、认知评价 55
二、社会支持系统 56
三、人格特征与应激 57
第三节 应激反应及其作用 58
一、应激的生理反应 58
二、应激的心理反应 59
三、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62
第四节 应对与危机干预 64
一、应对概述 64
二、心理危机 67
三、社区危机干预的常见问题 69
四、心理危机干预 71
第四章 心身疾病 76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76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76
二、心身疾病的分类 76
三、心身疾病的病因病机 78
四、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80
五、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80
六、心身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82
第二节 社区常见心身疾病 83
一、冠心病 83
二、原发性高血压 85
三、消化性溃疡 86
四、支气管哮喘 88
五、糖尿病 90
六、肥胖症 94
七、神经性厌食症 97
八、癌症的心身问题 98
九、更年期综合征 103
第五章 医患关系 105
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述 105
一、人际关系理论及其在医患关系中的表现 105
二、医患关系的模式及类型 108
三、医患之间沟通的技术 111
四、影响医患关系的心理社会因素 120
第二节 病人的心理 121
一、病人的角色与求医行为 121
二、病人的心理反应 124
三、病人的行为特点 127
四、病人的心理需要 129
第六章 心理诊断 132
一、资料收集与整理 133
二、初步诊断与评估 136
第七章 心理健康 141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141
一、中医学的心理健康思想 141
二、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143
三、心理健康概念的提出 14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46
五、心理健康的标准 149
第二节 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 151
一、塑造健康心理的要素 151
二、儿童期 153
三、青少年期 154
四、中年期 158
五、老年期 161
第三节 社区的心理健康工作 163
一、社区心理健康工作的原则 163
二、社区心理健康工作的对象 164
三、社区心理健康工作的内容 166
下篇 精神卫生 171
第八章 精神卫生概述 171
第一节 精神卫生概念 171
第二节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174
一、健康人群与卫生保健 174
二、心理卫生与行为问题 175
三、精神健康的社区服务 177
第九章 常见精神疾病与处理 179
第一节 精神疾病的概述 179
一、精神疾病的概念 179
二、精神疾病的病因 179
三、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183
四、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思路 195
五、精神疾病的处理原则 197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与偏执性精神障碍 198
一、精神分裂症 198
二、偏执性精神障碍 203
第三节 心境障碍 205
一、躁狂症 205
二、抑郁症 208
三、双相心境障碍 212
第四节 神经症 214
一、焦虑症 214
二、强迫症 218
三、恐惧症 222
四、躯体形式障碍 224
第五节 癔症、应激及文化相关障碍 227
一、癔症 227
二、应激相关障碍 230
三、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232
第六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33
一、脑血管病相关精神障碍 234
二、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237
三、脑炎相关精神障碍 239
四、癫痫相关精神障碍 242
五、老年性痴呆 246
六、老年性谵妄 249
第七节 精神活性物质依赖 251
一、概述 251
二、病因与病理机制 252
三、临床表现 252
四、诊断要点 253
五、治疗原则 253
第八节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254
一、概述 254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254
三、临床表现 255
四、诊断 256
五、治疗 256
第九节 精神发育迟滞 258
一、概述 258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258
三、临床表现 258
四、诊断要点 259
五、治疗 259
第十节 儿童孤独症 260
一、概述 260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260
三、临床表现 261
四、诊断要点 262
五、治疗要点 263
第十章 精神疾病治疗学 265
第一节 精神药物概述 265
一、精神药物的发展和分类 265
二、精神药物的作用部位 266
三、精神药物的作用机制 267
第二节 抗精神病药物 268
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发展和分类 268
二、抗精神病药的药理作用 269
三、临床应用 271
四、超量中毒及其处理 278
五、抗精神病药物的禁忌证 278
第三节 抗抑郁药物 279
一、抗抑郁药的发展 279
二、抗抑郁药的分类与命名 279
三、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 280
第四节 抗焦虑药物 282
一、抗焦虑药的发展 282
二、抗焦虑药物的分类 282
三、临床应用 283
第五节 电休克治疗 284
一、适应证 284
二、禁忌证 285
三、电休克的操作 286
四、ECT的治疗机制 287
五、相关法律问题 287
第六节 中医治疗 288
一、中医治疗 288
二、针刺、电针及耳针治疗 289
第十一章 社区常见精神疾病相关问题 290
第一节 精神疾病的个案管理 290
一、精神疾病个案管理的概念 290
二、个案管理的团队 290
三、社区个案管理的对象 290
四、个案的确定 291
五、个案管理员的任务 292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维持治疗 293
一、疾病复发的原因 293
二、抗精神病药物选择 293
三、精神病人的维持治疗 293
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康复 295
一、精神康复的概念 295
二、康复的基本原则 295
三、康复机构 295
四、康复管理的组织 295
五、康复内容 296
第四节 精神疾病应急处置 298
一、精神病人出现的紧急情况 298
二、精神病人发病的应急处置 298
第五节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 301
一、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概念 301
二、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工作范畴 301
三、综合医院开展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现状 301
四、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任务 302
参考文献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