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本自序 1
原序&赵景深 1
引言 1
第一章 一个新剧种的产生 1
一 十六世纪初叶的剧坛 1
二 昆腔的产生 4
三 魏良辅和昆腔流派 10
四 梁辰鱼和他的《浣纱记》 21
五 昆剧的萌芽时期 24
第二章 “四方歌曲必宗吴门 31
一 新声从江南到了北京 31
二 虎丘山曲会 35
三 新剧的创作和演出 41
四 舞台艺术述例 52
五 艺人·串客·清曲家 62
第三章 竞演新戏的时代 77
一 且看一张戏单 77
二 全本戏的演出特点 83
三 家乐的发展 103
四 民间职业戏班与艺人 119
五 关于女戏 141
女伶 141
“娼兼优” 143
女乐 146
六 玉熙宫与南府 156
第四章 折子戏的光芒 164
一 问题的提出 164
二 折子戏的形成 167
三 折子戏的艺术特点 177
四 苏州集秀班的影响 197
五 扬州剧坛和七大内班 211
六 清宫南府的扩建 226
七 北京的昆剧活动 232
八 女戏的演化 239
九 清曲家叶堂与钮树玉 247
十 全本戏的新貌 253
第五章 近代昆剧的馀势 261
一 进入近代的特点 261
二 从北京的集芳班谈起 264
三 昇平署始末 273
四 昆剧活动的新基地——上海 280
戏园兴建前的上海昆剧 280
三雅园的创建 282
上海昆剧的前期活动 285
前期活动的第一阶段 288
前期活动的第二阶段 291
前期活动的第三阶段 299
上海昆剧的后期活动 302
五 四大老班在苏州的活动 310
六 清唱与“清客串” 329
附录:清末上海昆剧演出剧目志 344
第六章“化作春泥更护花” 358
一 文全福班的报散 358
二 从昆剧传习所到仙霓社 363
三 结束语 370
编校后记&王尔龄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