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2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2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4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7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0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12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14
第二章 知强守弱—伟大的柔性生存法则 18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18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20
知其雄,守其雌 22
知其白,守其黑 24
知其荣,守其辱 26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29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31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32
将与夺之,必固与之 34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6
第三章 贵贱相依—王者无敌的柔性智慧 40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40
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42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 44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45
第四章 无为不争—智者运筹的根本大法 50
道常无为而不为 50
我无为而民自化 52
我好静而民自正 55
我无事而民自富 57
我无欲而民自朴 59
不自见,故明 60
不自是,故彰 63
不自伐,故有功 65
不自矜,故长 67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9
第五章 大邦下流—天下太平的不二法门 76
大邦者下流 76
执大象,天下往 79
治大国若烹小鲜 81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83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人 85
第六章 慈俭为本—为政治国的亘古铁律 88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88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90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92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9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96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 98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00
第七章 兵者不祥—有国有家者的清规戒律 104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104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105
祸莫大于轻敌 108
抗兵相若,哀者胜也 111
善为士者不武 114
善战者不怒 115
善胜敌者不与 117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119
第八章 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 122
上善若水,上德不德 122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124
长而不宰,功成不居 126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128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130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132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133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35
天之道,利而不害 137
人之道,为而不争 139
第九章 和光同尘—不露锋芒的韬晦智慧 142
太上,不知有之 142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144
我,愚人之心也哉 146
相去几何,善之与恶 148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151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52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55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57
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159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161
第十章 图难于易—成就大事的成功心法 164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164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166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9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71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173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75
第十一章 取舍有道—善待财富的柔性智慧 180
少则得,多则惑 180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182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184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186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188
既以为人己愈多,既以与人己愈多 190
第十二章 微妙玄通—做个红尘中的明白人 194
不出户,知天下 194
善为士者,微妙玄通 195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97
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199
知人者知,自知者明 201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0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0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06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208
居善地,心善渊 209
与善仁,言善信 211
动善时 21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16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217
第十三章 无以生为—活到天年的养生智慧 222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22
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 224
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227
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28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230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232
第十四章 小国寡民—人类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236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236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38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241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243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45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46
附:《道德经》八十一章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