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序言 1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地热能开发利用 2
1.2.2 地热流体来源与地球化学 4
1.2.3 地热水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 5
1.2.4 地热水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5
1.2.5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趋势分析 6
1.3 地热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7
1.3.1 地热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7
1.3.2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7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0
1.4.1 研究目标 10
1.4.2 研究内容 10
1.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1
2 地热地质研究程度 12
2.1 区内地质、水文地质工作 12
2.2 工作区地热地质工作 12
3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14
3.1 地理概况 14
3.1.1 气象水文 14
3.1.2 地形地貌 15
3.2 社会经济概况 17
4 区域地质条件 18
4.1 地层岩性 18
4.1.1 古近系 18
4.1.2 新近系 19
4.1.3 第四系 19
4.2 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 20
4.2.1 地质构造 20
4.2.2 新构造运动 32
4.3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35
4.3.1 潜水含水层特征及其富水性 35
4.3.2 承压含水层特征及其富水性 35
5 开封凹陷区地热地质条件 39
5.1 地热地球物理特征 39
5.1.1 区域大地电磁测深 39
5.1.2 土壤氡气和汞气测量 40
5.2 地热温度场特征 44
5.2.1 热储温度垂向分布特征 44
5.2.2 热储温度平面分布特征 50
5.2.3 热储温度分布的影响因素 53
5.3 地热地质特征 55
5.3.1 地热地质构造特征 55
5.3.2 热储层特征及埋藏条件 56
5.3.3 地热流体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59
5.3.4 地热流体水位动态特征 59
5.4 地热成因分析及热储类型 59
5.4.1 地热成因分析 59
5.4.2 热储类型 61
6 地热流体化学特征 62
6.1 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特征 62
6.2 地热流体化学组分的分布特征 62
6.3 地热流体化学组分的动态特征 69
6.4 地热流体的同位素特征 69
6.4.1 稳定同位素 70
6.4.2 放射性同位素 73
7 地热资源评价 75
7.1 热储概念模型 75
7.2 地热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 75
7.3 主要计算参数的确定 75
7.3.1 热储面积、厚度和最大允许降深 75
7.3.2 比热、密度和孔隙度的选取 77
7.3.3 渗透系数和弹性释水系数 78
7.3.4 热储温度和恒温带温度 80
7.4 地热资源储存量的计算 80
7.4.1 热储层地热流体容积储存量计算 80
7.4.2 热储层地热流体容积储存量所含热能计算 81
7.4.3 热储层地热流体容积储存量及所含热能计算结果 81
7.4.4 热储层地热流体容积储存量所含热能可采量计算 81
7.5 地热流体资源可采量的计算 83
7.5.1 地热流体可采量计算 83
7.5.2 地热流体可采资源所含热能计算 83
7.5.3 地热流体可采量数值模拟评价 84
7.5.4 地热流体可采资源所含热能数值模拟评价 97
7.6 地热资源评价 102
8 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105
8.1 生活饮用水评价 105
8.2 饮用天然矿泉水评价 105
8.3 医疗热矿水评价 110
8.4 农业灌溉用水评价 110
8.5 渔业用水评价 110
8.6 工业用水评价 110
8.6.1 评价方法与分类标准 114
8.6.2 评价结果 115
8.7 地热结垢评价 116
9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其规划&(1 18
9.1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18
9.2 地热异常及远景区预测 118
9.2.1 主要地热异常区 118
9.2.2 地热远景区预测 120
9.3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远景规划 120
9.3.1 经济效益 120
9.3.2 社会效益 122
9.3.3 环境效益 122
9.4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122
10 结论与建议 125
10.1 结论 125
10.2 建议 127
参考文献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