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1
大学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访谈录 1
关于“通识教育”&王晓明 8
寻求有自己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委员会座谈会纪要 12
以通为识以改促教两翼齐飞逐步辐射—上海大学中文教育高地课程体系改革小结&董丽敏 18
耶鲁大学的人文教育—耶鲁大学孙康宜教授访谈录&陈晓兰 23
佛教唯识学存在论要义述评&林国良 30
《论语》》“小不忍则乱大谋”解—兼释“是可忍孰不可忍”&杨逢彬 61
蟠桃考&黄景春 郑艳 69
文学禊祓—胡兰成与中国文学风景&陈国球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 81
“一个外行人”的“内行话”—鲁迅的现代戏剧观管窥&吴仁援 97
上海工人文学创作繁荣的机制原因&任丽青 113
世变中文学的先锋运动—兼论《今天》(1978—1980)及其小说创作&李海霞 124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的一块里程碑—论刘知几《史通》的叙事观&董乃斌 154
清代藏书家朱文游与乾嘉学术&蔡锦芳 169
清代中期文笔说的重提与发展&刘奕 180
《蕙风词笺注》订议&王培军 205
陈苍虬与晚清民国旧体诗坛&张寅彭 218
在变与不变之间—读《顾颉刚读书笔记》有感&朱渊清 237
我侬说诗·各体总说&[清]徐锡我原作 黄斌点校 250
SOV完成体句和SVO完成体句在吴语中的接触结果&钱乃荣 265
上海市大中学校学生语言生活状况调查&薛才德 270
《古代汉语》字词札记&吕浩 285
上海语言接触的语言社会学分析&雷红波 289
巴赫金对伯明翰学派的影响研究&曾军 301
性别、种族与战争—论克里斯塔·沃尔夫《卡珊德拉》和《美狄亚 声音》&陈晓兰 321
简析古希腊文学中的神义论问题&肖有志 334
《太阳照样升起》对美国传统文化的解构&张薇 342
浅议纪德作品中的现代性伦理主题&景春雨 349
中国大陆文化研究的“热”和“冷”:以上海为例&王晓明 358
新消费文化对闸北社会生态的影响—以大宁国际商业广场为例&葛红兵 王一燕 367
消费时代、大众传媒与性别政治—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性别研究&董丽敏 390
批判的文化研究如何可能?&孙晓忠 402
课程改革中“自主”的迷思—以上海“二期课改”拓展型课程为例的讨论&罗小茗 409
农村初中生文学环境与“文化网络”变迁之关系—以山东省X镇初中生为例&朱善杰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