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一座悲烈而富有的精神博物馆 1
1 特殊的文学阶段 1
2 新的文学形态的胜利 6
3 实践中失落的和获得的 9
4 两个世纪末:三次文学“改道” 16
第一章 历史与人生的风雨卷舒 23
1 岁月与河山 23
2 乌托邦的命运 30
3 历史的再现与重构 36
4 青春的吊诡 41
5 并不遥远的地平线 45
第二章 从五十年代烟云到红高粱家族1 在和平的日子里 49
2 穿越历史现实 56
3 生命体验千堆雪 61
4 艰难的分享与倾诉 72
5 “蝴蝶”效应 75
第三章 立体交叉桥上的剪影 84
1 选择与改造小说资源 84
2 “故事”与“抒情” 99
3 非情节化·先锋·90年代短篇 111
第四章 从早春情调到混声合唱 125
1 诗歌的“欢乐王国” 125
2 冲破严冬阴霾的春燕 136
3 美丽和不美丽的混乱 147
4 走向边缘的诗神 153
第五章 竖穷三际 横亘十方 162
1 马鞍型的轨迹 162
2 模式的建立和盲点 172
3 太阳对着散文笑 177
4 繁华与贫困 189
第六章 时代琴弦上的搏动与变奏 196
1 在赞美和咏叹中收获 196
2 热血悲歌 211
3 星光灿烂的时候 214
4 从历史的沉思到改革的锣鼓 218
5 在理性审视中伸展触角 228
第七章 从“铁姑娘”到“真女人” 239
1 女英雄模式的出现与性别的泯灭 239
2 新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 246
3 女性书写的期待与限度 252
第八章 洒向人间的童声与爱心 271
1 塑造民族灵魂的雕刻刀 271
2 诗性之光与游戏精神 285
3 飞翔的天堂鸟 297
第九章 从营造圣殿到走出圣殿 309
1 使命的神圣使自身神圣起来 309
2 理想光环与真实细节的组合 315
3 旧创作模式的惯性延伸 325
4 “神”与“人”的拉拔 328
5 走向平民化 332
第十章 银幕上的纤夫之曲 339
1 电影纤夫的领头人 339
2 边牵“牛鼻子”边吆喝的“老牛倌” 346
3 从小桥流水到大河奔流 351
4 万吨巨轮航行在银海上 357
5 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365
第十一章 升起在山林草原上的云霞 371
1 一唱雄鸡天下白 371
2 骏马从四野八方驰来 380
3 永不褪色的相册 392
4 民族舞台上的绮丽风光 400
第十二章 突破层云依然有灿烂的阳光1 理论批评的“一体化”进程 409
2 “文学的自觉” 421
3 世纪之交的突围表演 427
第十三章 在历史的滴血处各领风骚 437
1 与生俱来的现实品格 437
2 历史朝阳中的辛勤耕耘者 442
3 现实困惑中的真诚思考者 451
4 社会喧嚣中的热情评说者 458
5 多元世态中的边缘写作者 470
结语 道路伸向远方 477
后记 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