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4
第一节 植物分类方法 4
一、恩格勒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5
二、哈钦松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5
三、塔赫他间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6
四、克朗奎斯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6
第二节 植物分类等级 7
第三节 植物学名与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7
一、植物学名的形成 8
二、林奈的双名命名法 8
三、以属名为基础的种名、科名和目名 8
四、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要点 10
第四节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10
一、采集前的准备 11
二、采集的要求 11
三、腊叶标本的压制与装帧 11
四、其他标本处理 12
第五节 植物鉴定方法 13
一、文献资料的使用 13
二、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及使用方法 13
三、鉴定植物依据 17
第二章 各论 19
第一节 藻类植物 19
一、念珠藻科 19
第二节 菌类植物 20
一、麦角菌科 20
二、口蘑科 21
第三节 蕨类植物 21
一、水韭科 22
二、七指蕨科 24
三、观音座莲科 24
四、天星蕨科 26
五、蚌壳蕨科 26
六、桫椤科 27
七、中国蕨科 33
八、水蕨科 33
九、蹄盖蕨科 34
十、铁角蕨科 35
十一、乌毛蕨科 35
十二、鳞毛蕨科 36
十三、水龙骨科 36
十四、鹿角蕨科 37
第四节 裸子植物 38
一、苏铁科 39
二、银杏科 46
三、松科 47
四、杉科 58
五、柏科 60
六、三尖杉科 63
七、红豆杉科 64
第五节 被子植物 70
一、杨柳科 71
二、桦木科 72
三、壳斗科 75
四、马尾树科 76
五、榆科 77
六、铁青树科 78
七、蓼科 78
八、石竹科 79
九、木兰科 79
十、肉豆蔻科 91
十一、八角科 92
十二、樟科 93
十三、水青树科 97
十四、连香树科 98
十五、毛茛科 98
十六、防己科 99
十七、睡莲科 100
十八、金莲木科 101
十九、龙脑香科 102
二十、茅膏菜科 106
二十一、罂粟科 106
二十二、金缕梅科 107
二十三、虎耳草科 109
二十四、豆科 110
二十五、川苔草科 117
二十六、大戟科 118
二十七、芸香科 118
二十八、楝科 119
二十九、槭树科 120
三十、伯乐树科 122
三十一、无患子科 123
三十二、卫矛科 124
三十三、椴树科 125
三十四、梧桐科 128
三十五、瑞香科 131
三十六、胡颓子科 132
三十七、瓣鳞花科 133
三十八、四数木科 133
三十九、菱科 134
四十、使君子科 134
四十一、小二仙草科 135
四十二、蓝果树科 136
四十三、珙桐科 137
四十四、伞形科 138
四十五、报春花科 138
四十六、山榄科 139
四十七、野茉莉科 140
四十八、木犀科 141
四十九、龙胆科 141
五十、夹竹桃科 142
五十一、萝摩科 143
五十二、茜草科 143
五十三、马鞭草科 145
五十四、唇形科 146
五十五、茄科 146
五十六、玄参科 147
五十七、苦苣苔科 148
五十八、狸藻科 150
五十九、忍冬科 151
六十、菊科 151
六十一、泽泻科 152
六十二、花蔺科 153
六十三、水鳖科 153
六十四、芝菜科 154
六十五、茨藻科 155
六十六、石蒜科 155
六十七、禾本科 156
六十八、棕榈科 162
六十九、黑三棱科 163
七十、姜科 163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165
附录二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169
中文名称索引 178
拉丁名称索引 188
主要参考文献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