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文学接受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 1
第一章 从文学的本质考察文学接受的理想态 16
第一节 对“反本质主义”的反驳 22
第二节 本质的内在规定性探究 33
第三节 文学是“统觉”的语言性传达 42
第四节 文学艺术接受的理想态也是一种“统觉” 49
第五节 文学的自觉 53
第六节 文学本质观念的几种主要表现 60
第七节 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 64
第二章 文学接受构成论 78
第一节 纯粹审美的文学接受 78
第二节 带有功利性的文学接受行为 84
第三节 文学接受构成的历史维度 88
第三章 文学接受的主体 106
第一节 接受主体的心理特性及应该具备的素养 106
第二节 理想态接受主体形成的设想——“迷狂”境界 113
第三节 “卡塔西斯”论 120
第四节 “迷狂”形成的过程 124
第四章 文学接受的客体 130
第一节 文学的载体——语言 130
第二节 对作品各个层次的接受“统觉” 132
第三节 普通读者喜欢的几类作品 145
第四节 从《红楼梦》《百年孤独》看悲剧美对生命统觉的本质性意义 147
第五节 谈谈《红楼梦》的主题与主人公 156
第六节 文学作品的三种形态 166
第七节 对“王朔骂金庸”事件的评析 174
第八节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 186
第五章 文学接受方法、视角论 192
第一节 从“作品”出发的接受论——结构主义 193
第二节 从“世界”出发的接受论 233
第三节 从“作家”出发的接受论 273
第四节 从“读者”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 285
附录 接受实践 290
第一节 《红楼梦》接受 290
一、论《红楼梦》中绛珠草意象 290
二、刍议林黛玉的笑 296
三、试论《红楼梦》的“节用”思想 303
第二节 现当代文学评论 309
一、文学的转折及“后现代”机制的促发——中国“转型期”文学“世俗化”的外在诱因 309
二、霍达作品两篇鉴赏 315
1.读《穆斯林葬礼》 315
2.不该穿的“红嫁衣” 316
三、大众文艺杂感 318
1.流星花园,你看了没有?——絮叨流行 318
2.“琼瑶作品”观感 325
四、文坛现状随感 333
五、《围城》的人生况味与幽默艺术 337
六、少年作家小议 340
1.谈谈韩寒 340
2.青春是一首忧伤的歌——感觉郭敬明 343
第三节 内蒙古文学谈 345
一、功利与艺术的双丰收——读伊德尔夫的荒诞小说 345
二、清新的草原文学画卷——读托娅、彩娜《内蒙古当代文学概观》 354
三、幽幽,对生命的真切注释——读苏勇散文诗集《木库莲声》有感 357
四、投向“三少民族”的文学批评视阈 358
第四节 外国文学读后 368
一、不朽的暴戾灵魂——读《呼啸山庄》 368
二、“世俗之爱”与“神圣信仰”的冲突——关于《牛虻》主题及其艺术性的随笔 370
三、“文学之外”读到的文学:荒谬与意义——读加缪《西西弗神话》 373
主要参考书目 378
后记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