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防、处置与恢复重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宏伟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04042042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背景、概念和特征,应急管理的预案、机制、体系、法制等。

第一章 应急管理的时代紧迫性 1

第一节 人类进入“风险社会” 3

一、“风险”与“突发事件” 3

二、“风险社会”中的风险特征 4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突发事件 5

一、贫富分化与突发事件 6

二、金融危机与突发事件 6

三、生态恶化与突发事件 7

第三节 中国转型期的突发事件 8

一、自然环境的破坏 9

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9

三、公共服务的缺失 10

四、腐败现象的蔓延 10

第四节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政府的核心职能 12

第五节 发展以社会和谐为导向的应急管理 14

第六节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与学习 18

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 18

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学习 19

第二章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础 23

第一节 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 24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 24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 26

三、突发事件的分类 27

四、突发事件的分级 29

第二节 应急管理的基本知识 32

一、应急管理的概念 32

二、应急管理的原则 34

第三节 中国应急管理的发展 35

一、中国“一案三制”发展历程回顾 35

二、“一案三制”的关系 37

三、从汶川地震看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 39

四、我国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41

第三章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特征 49

第一节 应急管理的发展历程:以美国为例 50

一、美国应急管理的前身:民防 50

二、冷战前期的民防:备灾与备战的博弈 51

三、冷战后期的美国应急管理:备灾与备战的整合 53

四、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应急管理:全力备灾 54

五、“9·11”后的美国应急管理:重反恐,轻防灾 55

第二节 综合性:应急管理的基本特征 57

一、综合性的三重含义 58

二、案例解析:美国流感防控的综合性 60

第三节 提升我国应急管理综合性的必要性:以南方暴风雪为例 64

一、南方暴风雪灾害的特点:呼唤综合性 64

二、应急管理的新理念:强化综合性 66

三、我国加强应急管理综合性的关键 67

第四章 突发事件的预防 71

第一节 预测预警概述 72

一、预防的重要环节:预测预警 72

二、预测预警的重要性:以印度洋海啸为例 73

三、预测预警的要点 73

第二节 预测预警的三个重要问题 74

一、如何开展风险评估 74

二、如何正确发布警报 77

三、如何促使公众采取响应行动 78

第三节 预测预警的原则与措施 79

一、预测预警的原则 79

二、加强预测预警的措施 81

第四节 预防的另外两种途径 82

一、降低社会的脆弱性 82

二、提高社会的恢复力 84

第五节 城市突发事件的预防 85

一、城市存在的主要风险 85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系统风险 90

三、城市突发事件预防的对策 91

第五章 突发事件的准备 97

第一节 应急队伍建设 98

一、应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98

二、应急救援队伍的问题与对策 100

三、如何打造三支应急救援力量 103

第二节 应急预案建设 107

一、正确认识应急预案的作用 107

二、应急预案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08

第三节 应急管理的保障体系建设 109

一、应急法律 110

二、应急资金 110

三、应急物资 112

四、避难场所 113

五、应急通信 114

第四节 公共安全教育 114

一、公共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15

二、自救、互救与公救 117

第六章 突发事件的处置 119

第一节 突发事件处置的流程 120

一、突发事件处置的五个原则 120

二、突发事件处置的十个环节 122

第二节 突发事件的处置措施 124

一、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六大措施 125

二、社会安全事件处置的五大措施 127

第三节 突发事件处置的决策 128

一、应急决策的特点 129

二、应急决策者的素质 130

第四节 突发事件处置中的重要问题 131

一、如何防范次生灾害 131

二、如何保护应急救援队员 132

三、如何进行现场指挥 132

四、如何实现应急联动 133

五、如何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 135

六、如何消除流言和谣言 136

第五节 突发事件的问责与调查评估 137

一、突发事件问责与调查评估的关系 137

二、调查评估的意义 139

三、调查评估的基本原则 140

四、调查评估的流程 141

第七章 突发事件的恢复重建 145

第一节 恢复重建概述 146

一、恢复重建的含义 146

二、恢复重建的分类 148

三、恢复重建的过程 149

四、恢复重建的原则 151

第二节 恢复重建的关键问题 153

一、如何进行住房的恢复重建 153

二、如何进行经济的恢复重建 153

三、如何进行灾害损失补偿 154

四、如何管理、使用救灾资金 155

五、如何进行心理干预 158

第三节 国外恢复重建的经验:以地震为例 161

一、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 161

二、印度:古吉拉特大地震 161

三、伊朗:巴姆大地震 163

四、印度尼西亚:印度洋地震海啸 164

五、巴基斯坦:南亚大地震 164

六、国际经验的启示 166

第八章 突发事件的信息沟通和舆情监控 171

第一节 突发事件信息沟通概述 172

一、突发事件信息的特征 172

二、突发事件信息沟通的含义 173

第二节 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 174

一、信息报送的主体 174

二、信息报送的内容 176

三、信息报送的渠道 177

四、信息报送的原则 178

第三节 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 180

一、信息发布的含义 180

二、信息发布的流程 181

三、信息发布的原则 182

第四节 突发事件信息沟通中的媒体 183

一、政府—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的三角互动 183

二、新闻媒体报道与突发事件信息沟通 185

三、新闻发言人制度 186

第五节 突发事件的信息共享 187

一、信息共享的问题 187

二、国外经验借鉴:美国的反恐信息共享 188

三、如何实现事件信息共享 189

第六节 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控与引导 190

一、突发事件舆情监控的背景 190

二、突发事件舆情监控的必要性 191

三、舆情监控与应急管理机制 193

四、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控措施 195

第九章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社会动员 199

第一节 应急社会动员的意义与类型 200

一、“应急社会动员”的含义 200

二、应急社会动员的意义 201

三、应急社会动员的类型 202

第二节 应急社会动员的基本原则与法律依据 204

一、应急社会动员的基本原则 204

二、应急社会动员的法律依据 205

第三节 国外应急社会动员的经验与案例 207

一、国外经验 207

二、国外典型案例 212

第四节 国内的应急社会动员 215

一、社会动员:从抗击“非典”到汶川地震 215

二、基层社会单元:应急社会动员的重点 217

第五节 案例解析:北京昌平区的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 219

一、社会动员机制建立的背景 219

二、社会动员机制的建设 220

三、社会动员机制的特点与启示 224

第十章 应急管理的企业参与 229

第一节 企业参与应急管理概述 230

一、企业参与应急管理的意义 230

二、企业参与应急管理的途径 231

三、企业参与应急管理的收益 232

第二节 企业参与应急管理的法律依据 233

一、关于企业内部的应急管理 233

二、关于企业参与社会应急管理 234

第三节 如何开展企业内部的应急管理 235

一、塑造安全文化 235

二、重视突发事件的预防 235

三、打造应急队伍 236

第四节 企业如何参与社会应急管理 236

一、应急预案的衔接 236

二、突发事件的信息共享 237

三、联合演练与救援 237

四、灾后恢复重建 238

第五节 巨灾条件下的企业援助 238

一、慈善捐助 238

二、应急物资的供给 239

三、人力、设备和技术的投入 239

四、开发保险产品 239

五、发展应急产业 240

第六节 案例解析:汶川地震中的国防科技工业 242

一、汶川地震对国防科技工业的挑战 242

二、国防科技工业对汶川地震救援的贡献 243

三、国防科技工业参与应急管理的形式 244

四、国防科技工业参与应急管理的意义 245

第十一章 应急管理的社会力量参与 249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意义 250

一、公共治理与应急管理 250

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251

第二节 应急管理的志愿者参与:以汶川地震为例 254

一、志愿者参与的特点 254

二、志愿者参与的问题 255

三、国外志愿者参与应急的经验 257

四、如何推动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 258

第三节 应急社会动员中的社区参与 260

一、社区参与应急管理的意义 260

二、社区参与应急管理的措施 263

三、社区参与应急管理的典型案例 265

第十二章 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 269

第一节 应急与应战的一体化 270

一、何为“应急与应战的一体化” 270

二、应急与应战一体化的时代背景 272

三、应急与应战一体化的必要性 273

四、应急与应战一体化的可能性 275

五、我国的应急与应战一体化 279

第二节 应急管理的国际合作 282

一、国际合作的原则 283

二、国际合作的形式 284

三、中国应急管理的国际合作 286

后记 290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9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