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流行简史 1
第二节 研究进展及展望 7
第二章 病原学 13
第一节 登革病毒的分类 13
第二节 登革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13
第三节 登革病毒的基因组 16
第四节 登革病毒的复制 18
第五节 登革病毒基因的表达调控 20
第三章 流行病学 22
第一节 流行特征 22
第二节 传染源 28
第三节 传播途径 30
第四节 人群易感性 32
第五节 影响因素 33
第六节 分子流行病学 34
第四章 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与病理变化 42
第一节 登革病毒感染致病机制 42
第二节 登革病毒感染病理生理变化 49
第三节 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的病理改变 53
第五章 临床表现 56
第一节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56
第二节 登革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62
第三节 登革出血热与登革休克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警指标 67
第四节 不同血清型登革热的临床特点 70
第五节 儿童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点 71
第六节 并发症 72
第七节 病程及转归 72
第六章 实验室检查 76
第一节 一般实验室检查 76
第二节 病原学检查 78
第三节 登革病毒初次感染与二次感染的鉴别 88
第四节 标本的采集 89
第七章 诊断 93
第一节 临床诊断 93
第二节 病原学诊断 95
第三节 诊断分类 96
第四节 世界卫生组织的临床病例定义标准 96
第五节 有关登革热诊断的几个问题 98
第八章 鉴别诊断 103
第一节 与流行性感冒的鉴别诊断 103
第二节 与基孔肯雅病的鉴别诊断 104
第三节 与流行性出血热的鉴别诊断 104
第四节 与新疆出血热的鉴别诊断 105
第五节 与钩端螺旋体病的鉴别诊断 106
第六节 与疟疾的鉴别诊断 107
第七节 与黄热病的鉴别诊断 108
第八节 与罗斯河病毒病的鉴别诊断 109
第九节 与西尼罗病毒病的鉴别诊断 110
第十节 与辛德毕斯病毒病的鉴别诊断 110
第十一节 与恙虫病的鉴别诊断 111
第十二节 与败血症的鉴别诊断 112
第十三节 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鉴别诊断 113
第十四节 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 113
第十五节 与其他出疹性及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114
第九章 治疗与护理 119
第一节 登革热的治疗 119
第二节 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的治疗 122
第三节 并发症的治疗 133
第四节 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治指南 135
第五节 登革热患者的护理 136
第十章 中医辨证治疗 140
第十一章 传播媒介 147
第一节 登革热媒介的种类、形态特征 147
第二节 登革热媒介的地理分布 148
第三节 登革热媒介的生态习性 149
第四节 登革热媒介的种群动态 155
第五节 登革热媒介与登革病毒 156
第六节 登革热媒介的监测与控制 161
第十二章 监测、预防与控制 171
第一节 登革热监测 171
第二节 登革热的预防及控制 178
第十三章 疫苗研究进展 195
第一节 免疫学特性 195
第二节 疫苗种类 197
第三节 动物模型 201
第四节 疫苗研究展望 202
第十四章 实用检测技术 205
第一节 病毒RNA的提取 205
第二节 RT-PCR技术检测登革病毒RNA及型别鉴定 209
第三节 TaqMan探针法实时荧光PCR检测登革病毒RNA 211
第四节 细胞培养技术 214
第五节 病毒的分离鉴定技术 216
第六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19
第七节 免疫层析技术 222
第八节 中和试验 222
第九节 补体结合试验(微量法) 225
第十节 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微量法) 226
第十一节 免疫荧光技术 228
第十二节 蚊媒携带登革病毒的检测 229
第十五章 旅游者的登革热 235
第一节 旅游者登革病毒感染的风险 235
第二节 旅游者登革热的临床特征 236
第三节 旅游者登革热的筛查与诊断 238
第四节 旅游者登革热的处理与预防 239
附件1 登革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243
附件2 登革热疫情现场调查处理规范 256
附件3 国际卫生条例 261
附件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