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在流动的迷雾中穿行 1
引子 卷入 8
那一夜 8
脑子坏了 9
公堂上下 11
镇长 12
第一篇 大开合(1976~1988年)第一章 挤出来的革命 17
“外流者” 17
平城镇 20
“双层”交易 21
作业组突围:“娶过的媳妇说不得” 23
第二章 蜜月 27
李二柱的选择 27
庙会重开张 30
口袋、小财政与“意外”的承包费 32
第三章 自筹号角 35
“突来”的旱情 35
关键之年 37
半边天 39
第四章 动员新天地 43
初尝市场 43
收购忙、粮仓内与国库中 46
承转起合乡企路 49
消失的纳税人与强化的“挂钩奖励” 51
第二篇 入口(1989~1995年)第五章 “推手” 57
葵花、布料与假羊毛 57
自家“灶台” 59
从绍兴到石家庄 62
别了,供销社 64
第六章 起风波 68
谁的砖窑(上) 68
谁的砖窑(下) 71
“长肉的事儿” 73
第七章 猛进中 77
北村内外(上) 77
北村内外(下) 80
税费及三个羊圈 83
达小康 86
第八章 源起 89
何楠被免 89
“优、良、平” 90
零散税的诱惑 93
县乡“自给”接力赛 97
第九章 上下间 100
1993年 100
成就与变奏 103
乡干起伏 106
第三篇 迷宫(1996~1999年)第十章 追逐 111
“鸟窝窝”新市场 111
加速 112
黯然神伤 113
第十一章 玄机 117
暗战 117
三次尴尬的买卖 120
“一个政府,两个税收任务” 122
部门间的“合作” 126
第十二章 微言、掮客与“开支” 130
“拿钱买税” 130
三掮客 133
审计平城:何以垫支? 134
第十三章 重重复叠叠 138
三天三夜调地会 138
农情五断章 142
范春的世界 145
乡企命运 148
第十四章 娃娃与老师 152
三娃娃之死 152
意想不到的官司 154
28张请假条 157
第十五章 大转折 161
一巴掌减免8万元税? 161
尾欠!尾欠! 162
垫税 165
“掰手腕” 169
第十六章 紧急通知与新网络 173
紧急通知 173
点化 175
边缘与中心 178
“半边户” 180
第四篇 原委(20世纪90年代末~新世纪初)第十七章 流动的利润 185
“卖方”主力 185
“晋车外挂”拉税战 188
建安难题 191
发票大案背后的买家与严格治理 194
第十八章 公开资料中的“盆地” 197
买税三例 197
一位副镇长的年终总结 198
90个公开案例 199
“流动”与“盆地” 205
扩大的“断裂” 209
第五篇 行行且行行(2000~2006年)第十九章 “二次革命” 217
税费之变 217
“航测”、“大亩”与难停的尾欠 220
“老手”与“新手” 223
“磨不推自转” 228
第二十章 发力 231
奶牛梦想 231
工业兴县、项目为王 234
“三板斧” 236
第二十一章 免税前后 239
真假公章 239
直补新形象 241
无税之村 244
门市萎缩? 246
不同的钱、不同的人 250
第二十二章 专业化 253
专职、兼职和“一肩挑” 253
“安南那儿有税可买吗?” 257
“冒出”债务700万 260
“超买” 263
第二十三章 治理 267
团结起来! 267
招商“回归”,引税渐逝 271
遗失的责任 274
新书记与大力治理 280
第二十四章 交织 284
集体资产流失风云 284
乡镇部门化? 287
县城诸“衙门” 290
非税收入“迷信” 293
尾声 待续的历史 297
保卫中学 297
希望 299
结语 以万变应万变? 302
致谢 315
附录1 资料来源 317
附录2 参考文献 318
附录3 公开资料中的部分引税、买税情况 321
注释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