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饲料价值评定体系的发展史 1
一、引言 1
二、表示饲料能值的名词术语 2
三、有关动物饲养的早期文献 4
四、干草当量体系 6
五、可消化养分体系 7
六、净能体系 11
(一)淀粉价体系 11
(二)北欧饲养标准 13
(三)净能 13
七、最近提出的饲料价值评定体系 17
(一)罗斯托克肥育净能体系 18
(二)加州肉牛净能体系 19
(三)NRC产奶净能体系 20
(四)欧洲的产奶净能体系 21
(五)英国ARC体系 22
八、用分析方法预测饲料价值 23
九、结语 24
第二章 饲料的结构与化学 27
一、引言 27
二、植物结构特征的命名 27
三、饲料的结构 28
(一)植物组织 28
(二)植物细胞类型 30
(三)细胞内容物:原生质体 30
(四)动物组织的细胞间物质 31
(五)细胞间物质:植物细胞壁 31
(六)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壁结构 32
1.薄壁细胞 32
2.表皮细胞 32
3.厚壁细胞 32
4.韧皮部和木质部 32
(七)细胞壁增厚:次生壁 32
(八)超微结构 33
四、饲料的化学 36
(一)饲料的基本组成:无机成分 36
(二)饲料的基本组成:有机成分 37
(三)脂类 38
(四)碳水化合物 39
1.糖结构多样化的基础 40
2.糖苷键的变化引起糖结构多样化 42
3.贮藏多糖 44
4.β-葡聚糖 45
5.酶对多糖的消化 45
6.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物质 46
7.果胶物质 47
8.不溶性多糖结构的测定 48
(五)木质素 49
(六)含氮化合物 50
1.氨基酸和蛋白质 50
2.核酸和核苷酸 53
(七)代谢产物 53
(八)纤维化学 54
五、各种处理对饲料结构和化学的影响 56
(一)机械处理的影响 56
(二)蒸煮的影响 57
(三)添加化学试剂的影响 57
(四)生物学处理的影响 58
1.青贮发酵 58
2.酶处理 59
3.前胃消化 59
六、植物的结构、化学与消化过程 60
第三章 饲料能量价值的评定 62
一、引言 62
二、家畜的热动力学 62
(一)消化能和代谢能的测定 62
1.饲料、粪和尿样的采集 62
2.饲料和粪尿的分析 63
3.气体损失 64
(二)热损失和净能的测定 64
1.比较屠体分析 64
2.体热的测定 64
3.对各种测热方法的评价 69
三、用能量指标衡量饲料价值 70
(一)饲养标准与能量供给体系 70
(二)家禽饲料能量价值的评定 70
1.代谢能值的预测 71
(三)猪饲料能量价值的评定 72
(四)反刍动物的能量供给体系 73
1.体内法测定代谢能值 76
2.日常应用的代谢能值 77
3.代谢能体系的实际应用 80
四、饲料价值评定的新发展 82
(一)消化过程的定量分析 82
1.消化的场所 82
2.消化动态学 84
3.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的测定 84
4.饲粮组成对消化产物的影响 88
(二)营养物质利用的测定 89
1.用示踪物质研究养分的动态学过程 89
2.动静脉差异测定法 90
3.纯养分法 90
(三)饲粮组成对能量利用率的影响 91
(四)计算机模拟 93
第四章 非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97
一、引言 97
(一)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目的 97
(二)蛋白质饲料的特性 98
(三)饲料蛋白质的特性 99
(四)动物对氮的需要 99
1.蛋白质的更新 100
2.基础氮代谢 100
3.蛋白质的沉积 102
4.吸收氨基酸的利用率 103
(五)综合性方法和可加性方法 105
二、评定蛋白质价值的综合性方法 107
(一)试验动物的选择 109
(二)“理想”蛋白质或全价蛋白质 109
三、评定蛋白质价值的可加性方法 110
(一)“消化率”和“有效性” 110
(二)蛋白质消化率 111
1.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111
2.小肠末端的消化率 113
3.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 115
4.回肠末端氨基酸消化的特点 116
(三)氨基酸的有效性 118
(四)氨基酸的消化率和有效性的综合测定 119
(五)被测蛋白和参比蛋白的比较 119
1.参比蛋白的选择 119
2.蛋白质评分体系 120
四、结语 121
第五章 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122
一、引言 122
二、测定蛋白质需要的旧方法 122
三、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 125
(一)饲粮蛋白质的降解 125
1.蛋白质的降解与外排 125
2.非蛋白氮的降解 129
3.大颗粒饲料中蛋白质的降解 129
4.蛋白质补充料降解率的差异 129
5.加热处理对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130
6.甲醛处理对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130
7.白蛋白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 130
8.脱氨酶抑制物的作用 130
9.食道沟反射的应用 130
10.外排速度的控制 130
(二)微生物蛋白的合成 131
1.热动力学方面的限制 131
2.瘤胃稀释速度的影响 131
3.氮浓度的影响 131
4.微生物类型的影响 132
5.微生物蛋白产量的测定 132
6.底物的影响 134
7.微生物的需要 134
(三)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 137
1.饲粮氮和微生物氮在小肠中的消化率 137
2.微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 137
3.饲粮氨基酸氮的利用率 138
(四)宿主动物对蛋白质需要量的测定 139
1.内源尿氮的测定 139
2.代谢粪氮的测定 139
3.净蛋白质合成的需要测定 139
四、反刍动物蛋白质评价体系的最新进展 142
(一)可能采用的方法 142
(二)评定蛋白质价值的新体系 144
五、饲料蛋白质评价体系的发展方向 147
(一)氨基酸需要的测定 147
(二)操纵微生物蛋白生产 148
(三)尿素再循环的控制 148
(四)用计算机模拟动物代谢 149
第六章 谷物饲料和蛋白质饲料的饲养价值 151
一、引言 151
二、谷实类饲料和蛋白质饲料的化学组成 151
(一)谷实类饲料 151
1.植物学特性 151
2.化学组成的概述 153
3.脂类 153
4.氮和氨基酸 155
5.淀粉 157
6.纤维 158
7.灰分和水溶性维生素 158
8.单宁和氢化胶体 158
(二)蛋白质饲料 159
1.油籽饼粕 159
2.鱼粉和肉骨粉 164
3.脱脂奶粉 164
三、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能量和蛋白质的消化与利用 164
(一)单胃动物 164
1.能量的消化和利用 164
2.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 165
(二)反刍动物 165
1.能量的消化和利用 165
2.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 166
四、影响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的因素 166
(一)单胃动物 166
1.影响能量利用的因素 166
2.影响蛋白质利用的因素 169
(二)反刍动物 171
1.影响能量利用的因素 171
2.影响蛋白质利用的因素 171
第七章 谷物和蛋白质饲料的加工与贮藏 174
一、引言 174
(一)贮藏的目的 174
(二)加工谷物籽实的目的 174
(三)加工蛋白质饲料的目的 175
二、谷物籽实的贮藏方法 175
三、谷物籽实的加工方法 176
(一)干加工法 177
1.粉碎 177
2.碾压 177
3.爆开 177
4.微波处理 177
5.烘烤 177
6.挤压 177
(二)湿加工法 177
1.浸泡 177
2.恢复水分 178
3.碱处理 178
4.酸处理 178
5.水蒸碾压 178
6.水蒸压片 178
7.加压蒸煮 178
8.破碎 179
9.制粒 179
四、贮藏与加工对谷物籽实理化特性的影响 179
(一)降低粒度 179
(二)加热 180
1.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180
2.对蛋白质的影响 180
(三)水分 180
(四)碱处理工 181
(五)酸处理 181
五、加工谷物籽实对反刍动物的饲喂效果 181
(一)肉牛 181
1.玉米 181
2.高粱 183
3.大麦 184
(二)奶牛 185
(三)绵羊 186
六、加工谷物籽实对猪的饲喂效果 187
(一)加热 187
(二)粉碎与碾压 188
1.高粱 188
2.大麦 189
3.小麦 189
4.玉米 190
5.粉碎的粒度与溃疡 190
(三)制粒 190
(四)浸泡 191
(五)微波处理 192
(六)碱处理 193
(七)酸处理 193
七、蛋白质饲料的加工方法 193
(一)油籽饼粕 193
(二)动物性蛋白饲料 195
1.鱼粉 195
2.青贮鱼 195
3.肉粉和肉骨粉 196
八、蛋白质饲料的利用 196
(一)猪对蛋白质饲料的利用 196
1.大豆饼粕 196
2.菜籽饼粕 196
3.棉籽饼粕 197
4.鱼粉 197
5.青贮鱼 198
6.肉粉 198
(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饲料的利用 198
九、结语 199
第八章 日粮与消化系统间的互作对饲草饲养价值的影响 201
一、引言 201
二、名词概念 201
三、名词符号及其含义 204
四、饲草的消化 206
(一)细胞壁成分的消化速率及其限制因素 206
(二)饲草组织的消化 210
(三)咀嚼的作用 211
(四)微生物的消化作用 211
(五)附着微生物 212
(六)附着微生物的选择性迁移 216
五、消化系统 217
(一)胃肠道的发酵场所 217
(二)消化速率、消化程度和滞留时间对饲草消化的影响 219
(三)非营养性因素的影响 220
(四)食糜在各段消化道中的流动 221
1.房室流动 221
(五)微生物的生长的数量的大小 226
(六)消化道各段的容积 231
(七)饲草残余物在各种草食动物胃肠道内的滞留时间 232
(八)饲料残余物在反刍动物胃肠道内的滞留时间与其对饲料的选择 235
六、食糜的流动与被消化养分的组成 238
(一)细胞壁成分水解的三段式模型、 238
(二)消化道内的发酵、酶解、合成和消化 240
(三)日粮因素对食糜流动和被消化养分组成的影响 243
1.日粮颗粒的大小和采食量的影响 243
2.饲草贮存方法的影响 245
3.离子载体型莫能霉素的影响 245
4.饲草的成熟程度和不同器官的影响 245
七、采食量的调节 246
(一)反刍与非反刍的草食动物的比较 246
(二)采食量与消化率的关系 247
(三)每餐采食量与采食频率的调节 250
(四)静态容量与动态容量 252
(五)静态容量 254
(六)采食量的物理性调节 254
(七)微生物需要的养分不足对采食量的影响 256
(八)采食量的代谢性调节 257
(九)饲草补充料与采食量 261
(十)微生物种类和代谢的改变 262
八、动物个体间的差异 266
九、结语 267
第九章 饲草的保存 270
一、引言 270
二、干燥保存 270
(一)田间干燥法 271
(二)控制条件干燥法 273
1.仓库干燥法 273
2.高温脱水干燥法 274
(三)半干保存法 275
(四)干燥保存的损失 276
1.田间损失 276
2.贮存过程中的损失 277
3.干草调制方法对牧草干物质总损失的影响 277
三、青贮保存 279
(一)牧草化学组成与青贮效果 279
(二)化学添加物对青贮效果的影响 281
1.降低pH值的青贮添加物 281
2.杀菌剂 282
3.特殊抑菌剂 284
(三)生物添加物对青贮效果的影响 284
1.细菌接种物 284
2.酶 285
(四)青贮技术对青贮效果的影响 285
1.牧草收割机产生的影响 285
2.青贮建筑的影响 286
(五)青贮过程中的损失 286
1.牧草在田间的损失 286
2.牧草在青贮仓(窖)内的损失 286
3.青贮过程中总的干物质损失 289
四、保存对饲草饲养价值的影响 291
(一)干燥保存对饲草饲养价值的影响 291
1.采食量 291
2.消化率 292
3.能量利用率 292
4.蛋白质利用率 292
5.饲草总的饲养价值 293
(二)青贮保存对饲草饲养价值的影响 293
1.采食量 293
2.消化率 295
3.能量利用率 295
4.蛋白质利用率 295
5.饲草总的饲养价值 296
五、牧草保存方法的选择 297
六、需要研究的问题 298
第十章 粗饲料的加工 300
一、引言 300
二、粗饲料加工的历史 300
三、加工方法 302
(一)氨化处理 302
1.无水氨法 302
2.氨水法 304
3.尿素法 305
4.尿法 305
(二)氢氧化钠处理 306
1.湿处理法 307
2.半湿处理法 309
3.干处理法 309
(三)其它处理方法 310
1.用其它化学药品处理 310
2.物理处理法 312
3.微生物处理法 313
四、加工对原料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影响 314
五、动物对加工饲料的利用 315
(一)消化率 316
(二)采食量 316
(三)生产性能 319
六、非蛋白氮的补充 320
七、结语 321
第十一章 饲料的组合效应 323
一、引言 323
(一)组合效应的定义 323
(二)组合效应的认识 324
1.早期工作 324
2.最新进展 324
(三)组合效应的产生 325
1.饲养水平与组合效应 325
2.组合效应的产生 325
3.组合效应的程度 327
二、负组合效应 327
(一)纤维素分解的降低 328
1.补充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328
2.瘤胃pH的影响 328
3.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329
4.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329
5.通过速率的影响 329
6.补充脂类的影响 330
(二)淀粉消化减少 330
1.淀粉源的影响 330
2.通过速率的影响 330
(三)非反刍动物饲料的组合效应 331
1.纤维降解的场所 331
2.纤维降解的程度 331
3.补加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331
(四)非加性效应的解决方法 332
1.控制发酵速度 332
2.控制瘤胃pH 332
(五)反刍动物的全价饲粮体系 335
1.精料的饲喂 335
2.饲喂的频度 335
3.瘤胃pH值的每天变化率 336
三、实践中的组合效应问题 337
四、结语 338
第十二章 脂肪的饲养价值 340
一、引言 340
(一)脂肪的重要性 340
(二)饲料中添加脂肪 340
二、饲料中脂类的含量与组成 341
(一)脂类的测定 341
(二)饲料中的脂肪 343
(三)饲用脂肪 343
(四)脂肪的值能 345
三、脂肪的消化与利用 348
(一)非反刍动物对脂肪的消化与利用 348
1.脂肪的消化 348
2.脂肪的利用 350
(二)反刍动物对脂肪的消化与利用 352
1.消化脂类的特点 352
2.脂肪对瘤胃消化的影响 353
3.脂肪对瘤胃影响的克服 354
4.反刍动物对脂肪的消化率 357
四、添加脂肪对产品成分的影响 358
(一)非反刍动物 358
(二)反刍动物 358
五、脂肪在日粮配合中的应用 360
(一)非反刍动物日粮 360
(二)反刍动物日粮 362
六、家畜日粮中使用脂肪的未来 365
(一)采食量的问题 365
(二)预测添加脂肪对动物产生的影响 365
1.对瘤胃产生的影响 365
2.对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365
(三)饲用脂肪的管理 365
第十三章 副产品及废弃物的饲料价值 367
一、引言 367
二、用作饲料的副产品及废弃物 368
(一)低消化率低氮类副产品(A) 368
(二)低消化率高氮类副产品(B) 368
(三)高能低氮类副产品(C) 369
(四)高能高氮类副产品(D) 370
三、副产品的使用 370
四、动物副产品及废弃物 370
(一)动物排泄物 371
(二)屠宰场副产品 374
五、农作物副产品及废弃物 376
(一)禾谷类稿秆 376
(二)叶与秸秆 377
(三)油籽饼粕 378
(四)蔬菜副产品及废弃物 378
(五)柑桔渣 378
六、食品工业副产品及废弃物 379
(一)酿酒与蒸馏酒副产品 380
(二)磨粉副产品 380
(三)制糖工业副产品 380
(四)食品工业的其它副产品 381
1.乳清 381
2.脱脂乳 381
3.玉米面筋 382
4.葡萄渣 382
5.咖啡渣与可可粉 382
七、渔业副产品 382
八、蛋白质资源的开发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