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3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21054347
  • 页数:1233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篇 建置 政区第一章 建置 62

第一节 建置沿革 62

第二节 境域 64

第二章 行政区划 67

第一节 清及清代以前 67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6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73

第三章 乡(镇) 79

第一节 都濡镇 79

第二节 丰乐镇 81

第三节 黄都镇 82

第四节 涪洋镇 83

第五节 镇南镇 84

第六节 砚山镇 84

第七节 浞水镇 85

第八节 茅天镇 86

第九节 柏村镇 87

第十节 大坪镇 88

第十一节 泥高乡 89

第十二节 分水乡 89

第十三节 蕉坝乡 90

第十四节 红丝乡 91

第十五节 石朝乡 92

第二篇 自然地理第一章 地质 93

第一节 地层 93

第二节 地质构造 96

第二章 地貌 97

第一节 地貌特征 97

第二节 地貌类型 100

第三节 地貌分区 102

第三章 气候 103

第一节 气候要素 103

第二节 灾害性天气 109

第四章 水文 112

第一节 地表水 112

第二节 地下水 115

第三节 水能资源 116

第五章 土壤 117

第一节 土壤类型 117

第二节 土壤分布及质地 120

第三节 土壤普查 123

第六章 自然资源 127

第一节 土地 127

第二节 植物 129

第三节 动物 130

第四节 矿藏 135

第五节 主要旅游资源 142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44

第一节 旱灾 144

第二节 水灾 145

第三节 雹灾 146

第四节 其他灾害 148

第三篇 人口 151

第一章 人口变化及其分布 151

第一节 人口变化 151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55

第二章 人口结构 156

第一节 性别、年龄结构 156

第二节 民族结构 161

第三节 行业、职业结构 161

第四节 文化结构 165

第五节 姓氏 167

第三章 人口控制 171

第一节 计划生育 171

第二节 政策措施 175

第三节 服务与管理 177

第四篇 民族 179

第一章 族源、族称及民族分布 179

第一节 族源 族称 179

第二节 民族分布 181

第二章 民族习俗 184

第一节 仡佬族 184

第二节 苗族 185

第三节 土家族 187

第三章 民族工作 188

第一节 机构 188

第二节 民族识别 188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 191

第四节 民族干部 193

第五节 民族经费 194

第五篇 经济综合管理第一章 经济综述 196

第一节 经济发展 196

第二节 经济结构 202

第三节 建设投资 207

第四节 经济效益 209

第五节 国民收入分配 212

第二章 经济管理 214

第一节 计划管理 214

第二节 统计管理 216

第三节 审计监督 219

第四节 土地管理 224

第五节 物资管理 228

第六节 物价管理 230

第七节 工商行政管理 237

第八节 标准计量管理 242

第九节 计划供应票证管理 246

第十节 烟草专卖管理 252

第六篇 农业综述第一章 农业发展与农业结构 254

第一节 农业生产发展概况 254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结构 255

第二章 生产体制 260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260

第二节 土地改革 261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 262

第四节 人民公社 265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266

第三章 生产条件 267

第一节 耕地及劳动力 267

第二节 农业机具 269

第三节 肥料 273

第四节 耕作制度 274

第五节 农田基本建设 276

第六节 农业区划 277

第七节 水土保持 281

第八节 气象预测预报 282

第四章 扶贫开发与土特产品 284

第一节 扶贫开发 284

第二节 土特产品 289

第七篇 种植业 292

第一章 粮食及经济作物 292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93

第二节 经济作物 300

第三节 果蔬种植 304

第四节 良种推广 306

第五节 主要作物栽培 309

第六节 农作物保护 313

第七节 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 315

第二章 烟草 318

第一节 烤烟发展概述 318

第二节 栽培 321

第三节 烘烤 323

第四节 生产扶持 325

第五节 经营管理 326

第八篇 养殖业 328

第一章 畜牧 328

第一节 发展与管理 328

第二节 畜禽品种及养殖 330

第三节 水产 336

第四节 疫病防治 337

第五节 草场及饲料 343

第六节 国营生产场、站 347

第二章 蚕桑 348

第一节 蚕桑发展概述 348

第二节 蚕业养殖与蚕茧收购 349

第三节 缫丝与销售 354

第九篇 林业 356

第一章 林业资源 356

第一节 林木结构 356

第二节 经济林木 林副产品 362

第二章 林业生产 363

第一节 营林 363

第二节 木材经营 369

第三章 林政管理 372

第一节 机构 372

第二节 管理 372

第十篇 水利 376

第一章 水利工程 376

第一节 蓄水工程 377

第二节 引水工程 380

第三节 提水工程 384

第四节 人畜饮水工程 386

第五节 防洪抗旱 389

第二章 水利管理 391

第一节 机构 391

第二节 管理 391

第十一篇 工业 393

第一章 工业经济综述 393

第一节 手工业及私营工业 393

第二节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95

第三节 工业经营体制 396

第二章 工业行业 399

第一节 汞 钢铁 399

第二节 煤炭工业 404

第三节 电力 407

第四节 烟叶复烤 417

第五节 化工 建材 机械 421

第六节 食品 425

第七节 轻纺 427

第三章 企业及产品选介 430

第一节 企业选介 430

第二节 产品选介 433

第十二篇 乡镇企业第一章 综述 435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35

第二节 经济体制 436

第二章 产业 437

第一节 产业结构 437

第二节 产业分布 443

第三章 企业管理 443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43

第二节 经营管理 444

第十三篇 交通 邮电第一章 交通 446

第一节 道路 446

第二节 桥梁 渡口 453

第三节 运输 455

第四节 交通管理 457

第二章 邮电 459

第一节 机构网点 459

第二节 邮政 461

第三节 电信 466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一章 城乡建设 469

第一节 县城建设 469

第二节 村镇建设 474

第三节 管理 475

第四节 基本建设投资 477

第二章 建筑业 478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78

第二节 建筑技术 482

第三节 建筑材料 484

第三章 环境保护 486

第一节 环境污染 486

第二节 污染治理 488

第十五篇 商业 490

第一章 私营个体商业 490

第一节 私营商业 490

第二节 个体商业 494

第三节 集市贸易 496

第二章 合作商业及公私合营商业 504

第一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04

第二节 合作商业 506

第三节 公私合营商业 508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 509

第一节 供销合作组织 509

第二节 商品购销 513

第三节 扶持农副土特产品生产 520

第四节 经营管理 盈余分配 522

第四章 国营商业 52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经营网点及购销总合 525

第二节 百货文化用品 针纺织品经营 534

第三节 五交化石油经营 538

第四节 盐糖烟酒经营 541

第五节 食品蔬菜经营 545

第六节 外贸商品经营 548

第七节 饮食服务经营 549

第八节 中西药经营 550

第九节 烟草经营 553

第五章 粮食征收 粮油经营 556

第一节 管理机构及经营网点 556

第二节 征购 557

第三节 计划供应 562

第四节 议购议销 567

第五节 储运 568

第六节 粮油市场 573

第十六篇 财政 税务 金融第一章 财政 574

第一节 财政机构 574

第二节 财政体制 575

第三节 财政收入 577

第四节 财政支出 582

第五节 财政管理 588

第六节 债券发行 600

第二章 税务 604

第一节 税收体制 604

第二节 征收税种及税收收入 607

第三节 专项基金 616

第四节 稽征管理 617

第三章 金融 619

第一节 金融机构 619

第二节 货币 621

第三节 银行存款 628

第四节 信贷 632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拨款与管理 636

第六节 保险 637

第七节 代理业务 639

附:民间信用 639

第十七篇 政党 群团第一章 民国时期政党 社团 641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务川地方组织 641

第二节 社会团体 644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务川地方组织 64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正、道、务支部 646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务川自治县代表大会及其产生的委员会 647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务川自治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662

第四节 工作机构 666

第五节 组织工作 669

第六节 宣传教育 680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 681

第八节 干校 党校 党史 682

第三章 群众团体 685

第一节 工人组织 685

第二节 农民组织 688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689

第四节 妇女组织 692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 693

第六节 其他群众团体 696

第十八篇 政权 政协第一章 明 清 民国政权与议会 699

第一节 明代县衙署 699

第二节 清代县衙署 702

第三节 民国县公署县政府 707

附:原后坪县政府 709

第四节 参议会 712

第五节 民国时期选举 715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716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716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718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724

第四节 选举 732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734

第三章 人民政府 735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735

第二节 政务 744

第三节 基层政权 746

第四章 人民政协 749

第一节 政协务川县委员会 749

第二节 政协常务委员会 754

第三节 政协主要活动 757

第十九篇 军事 760

第一章 军事机构及驻军 760

第一节 军事机构 760

第二节 地方武装 764

第三节 驻军 767

第二章 民众武装 战备防空 769

第一节 乡团 民团 “神兵” 769

第二节 民兵 771

第三节 战备防空 774

第四节 三支两军 775

第三章 兵役 775

第一节 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兵役制 775

第二节 解放后兵役制 777

第四章 战事纪略 780

方四起义 780

咸丰、同治年间号军大起义 781

太平军过境 784

夏有福起义 784

民国兵匪骚扰 785

红三军转战务川 788

解放初期剿匪战斗 789

第二十篇 政事纪略第一章 民国时期政事纪略 794

四县长被戕杀事件 794

王武屠杀惨案 796

抗日救亡 798

盟军飞行员法勒在金竹被害事件 800

务川县政府“应变措施” 802

第二章 解放后政事纪略 803

务川解放与人民政权建立 803

五大任务 806

镇压反革命 808

抗美援朝 808

三反、五反 809

肃反、审干 811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813

大跃进 815

反“右倾” 817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与国民经济调整 818

城市五反 819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820

四清 821

“文化大革命” 823

拨乱反正,落实干部政策 829

第二十一篇 公安 司法第一章 公安 83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832

第二节 清查登记 清匪镇反 833

第三节 侦破反革命集团、取缔反动会道门和邪教组织 833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 835

第五节 治安管理 836

第六节 户政管理 838

第七节 消防 839

第八节 交通安全管理 840

第九节 监所管理 840

第二章 检察 84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841

第二节 刑事检察 842

第三节 经济检察 845

第四节 法纪检察 847

第五节 监所检察 849

第六节 其他检察 850

第三章 审判 85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852

第二节 审判制度 854

第三节 刑事审判 856

第四节 民事审判 860

第五节 经济审判 862

第六节 行政审判 864

第七节 申诉复查 865

第八节 判决执行 86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86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869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869

第三节 公证 871

第四节 律师 871

第五节 调解 872

第二十二篇 民政 人事劳动 监察第一章 民政 873

第一节 优抚 873

第二节 安置 881

第三节 救灾救济 882

第四节 社会福利 885

第五节 婚姻登记 888

第六节 社团登记管理 889

第二章 人事劳动 891

第一节 人事管理 891

第二节 劳动管理 898

第三节 工资 901

第四节 奖励工资 津贴补贴 911

第五节 保险福利 916

第三章 行政监察 92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927

第二节 监察工作 928

第二十三篇 教育 科技第一章 教育 932

第一节 私塾 义学 书院 县学 932

附:明清进士、举人名录 934

第二节 学前教育 938

第三节 小学教育 940

第四节 中学教育 947

附:全县1957~1998年大学录取学生情况统计表 950

第五节 师范教育 951

第六节 职业教育 952

第七节 成人教育 953

第八节 教师 955

第九节 教育管理 960

第十节 教学研究 966

第十一节 勤工俭学 968

附:务川籍出国留学生名录、务川籍研究生名录 969

第二章 科学技术 971

第一节 科技队伍 971

第二节 科技成果及技术推广 976

第三节 科学普及 978

第二十四篇 文化第一章 文学艺术 980

第一节 文化馆(站) 艺术团体 980

第二节 文艺创作 981

第三节 戏剧 民间艺术 991

第四节 民间故事 998

第二章 图书 文化市场 999

第一节 图书 999

第二节 文化市场 1001

第三章 新闻 广播 电影 电视 1002

第一节 通讯报道 报刊 1002

第二节 广播 1003

第三节 电影 电视 1005

第四章 文物 1008

第一节 文物类别 1008

第二节 文物管理 1010

第五章 方言 谚语 歇后语 1011

第一节 方言 1011

第二节 谚语 1023

第三节 歇后语 1024

第六章 档案 地方志 1025

第一节 档案 1025

第二节 地方志 1026

第二十五篇 医药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医药 卫生 1029

第一节 医疗 1029

第二节 防疫保健 1031

第三节 公共卫生 1034

第四节 医药 1036

第五节 管理机构 1039

第二章 体育 1043

第一节 群众体育 1043

第二节 学校体育 1045

第三节 业余训练及培训 1049

第四节 参赛活动 1049

第五节 体育设施 1051

第二十六篇 社会习俗第一章 人民生活 1052

第一节 农村人民生活 1052

第二节 城镇人民生活 1059

第二章 风俗习惯 1061

第一节 生活 1061

第二节 节日 1062

第三节 婚嫁 1063

第四节 丧葬 1064

第五节 寿诞 1065

第六节 禁忌 1065

第三章 婚姻 家庭 1066

第一节 婚姻 1066

第二节 家庭 1067

第三节 称谓 1068

第四章 宗教 1070

第一节 佛教 1070

第二节 道教 1075

第三节 天主教 1079

第五章 帮会 会道门 巫术 1081

第一节 帮会 1081

第二节 会道门 1083

第三节 巫术 1085

人物 1086

一 人物传 1086

二 英名录 1123

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1123

革命烈士名录 1125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因公牺牲人员 1137

三 先进模范名录 1144

立二等功以上的革命军人名录 1144

省部级以上表彰的先进模范名录 1151

附录 1158

一、文献选 1158

婺川县治记 1158

请建婺川印江学疏 1159

婺川县迁学记 1159

明弘治年间乡民文郁魁修长钱山路碑记 1160

瓮溪桥路碑记 1161

重建婺川学碑记 1161

重建婺川邑城门楼记 1162

及幼堂记 1162

重建申忠节公庙序 1163

长截滩渡口碑记 1164

祝寿堤碑记 1165

婺星亭记 1165

调整婺川县区域意见书 1166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函 1171

婺川县人民解放临时代表委员会通告 1171

婺川县十、十一月份工作综合报告 1171

国务院关于贵州省县、市领导关系调整和鳛水、婺川两县改名的批复 1175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通知 1176

15万各族各界群众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成立 1176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1177

省人民政府关于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建镇并乡撤区行政区域变更的批复 1186

中共务川自治县委关于认清形势 明确责任 群策群力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 1188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副县长刘江年在县志编纂委员会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及讲话全文 1195

二、历届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 1198

三、本志各篇章节撰稿人名单 1199

四、本志各篇章节编审名单 1202

五、本志文字校审名单 1204

编修始末 1205

索引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