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油气区形成与分布》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邹才能,陶士振,方向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30230874
  • 页数:3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大油气区基本地质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不同类型大油气区地质特征与成藏机制、国内外典型大油气区各论以及勘探理念、思路和方法。根据大油气区的形成条件和特征,在研究和勘探战略上,指出立足整体、着眼全局,实行“整体研究、整体部署、整体评价”的勘探研究战略。大油气区概念的提出旨在强调和促进研究和勘探思路的转变,从寻找大油气田发展成为寻找大油气区,以大油气田勘探带动大油气区建设,促进油气勘探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可为油气输送的管网布局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第一章 大油气区的基本涵义 1

第一节 大油气区提出背景 1

一、油气地质勘探理论简要回顾 1

二、大油气区概念的提出及意义 5

第二节 大油气区的内涵和标志 6

一、大油气区的内涵 6

二、大油气区的标志 7

三、大油气区的特征 8

第三节 大油气区分类和命名 9

一、全球油气聚集域的划分 9

二、大油气区分类 11

三、大油气区的命名 13

第二章 大油气区地质特征与形成条件 15

第一节 大油气区地质特征 15

一、基本统一的区域构造背景 16

二、基本相似的优质烃源岩 17

三、基本相似的有利储集体 18

四、基本相似的圈闭类型群 18

五、基本相似的有效区域性盖层 18

第二节 大油气区内油气分布的“相控”特征 20

一、油气分布的“相控”特征 21

二、沉积相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22

三、成岩相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25

第三章 不同类型大油气区地质特征与成藏机制 43

第一节 大油区与大气区形成条件的差异 43

一、大油区与大气区烃类母质来源的差异 43

二、大油区与大气区储盖配置的差异 44

三、大油区与大气区成藏运移的差异 45

四、大油区与大气区成藏机制的差异 46

五、大油区与大气区成藏时期的差异 47

六、大油区与大气区保存条件的差异 49

七、大油区与大气区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 49

第二节 构造与岩性地层大油气区的共性和差异 50

一、岩性地层油气藏与构造油气藏内涵的异同 51

二、岩性地层油气藏与构造油气藏形成机制的差异 54

三、岩性地层油气藏与构造油气藏分布和富集规律的差异 61

第三节 低丰度岩性与中高丰度地层圈闭大油气区的共性和差异 65

一、低丰度岩性圈闭大油气区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65

二、中高丰度地层圈闭大油气区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 82

第四节 大气区与大气田的地质特征 96

一、大气区与大气田的概念和类型 97

二、大气区与大气田的地质特征 100

三、大气区与大气田分布的主控因素 108

第五节 低孔渗大气区成藏机制和控制因素 113

一、低孔渗砂岩大气区(田)的内涵和分类 114

二、低孔渗砂岩大气区(田)的主要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117

三、低孔渗砂岩大气区(田)形成的控制因素 121

四、低孔渗砂岩大气区成藏机制 127

第六节 碎屑岩大油区形成机理与分布控制因素 133

一、层序格架下圈闭类型 133

二、不同含油气组合成藏动力学特征 138

三、石油充注期次与成藏年代 144

第七节 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区形成和分布控制因素 154

一、广布高效的优质烃源岩是控制大中型岩性地层油气区形成的物质基础 155

二、古隆起及围斜带控制有利储层、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和油气聚集 157

三、大型不整合面控制储层改造、输导通道和大型地层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159

四、礁滩高能相带控制有利储集体和岩性圈闭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161

五、次生溶蚀淋滤带控制高孔渗岩性圈闭储集体的发育和分布 163

六、断裂裂缝发育带控制碳酸盐岩岩性地层油气田的分布和富集 164

七、有效岩性地层圈闭和保存控制大中型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166

第八节 火山岩大油气区形成和分布控制因素 166

一、国内外火成岩大油气区(田)勘探进展与特点 167

二、火山岩大油气区储层形成与分布控制因素 172

三、火山岩大油气区成藏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 185

四、火山岩大油气区勘探发展趋势 190

第四章 国内外典型大油气区形成与分布 192

第一节 全球典型大油气区 192

一、波斯湾大油气区 192

二、里海大油气区 197

三、北海大油气区 204

四、西西伯利亚大油气区 213

第二节 中国大油区 218

一、渤海湾碎屑岩岩性-构造型大油区 218

二、松辽碎屑岩构造-岩性大油区 226

三、鄂尔多斯中生界碎屑岩岩性型大油区 234

四、准噶尔西北缘碎屑岩与火山岩岩性地层型大油区 241

五、青藏碳酸盐岩构造-岩性型潜在大油区 246

第三节 中国大气区 253

一、鄂尔多斯上古生界碎屑岩岩性型大气区 253

二、库车前陆冲断带碎屑岩构造型大气区 259

三、四川上三叠统碎屑岩岩性型大气区 269

四、柴达木三湖第四系碎屑岩构造型大气区 273

五、鄂尔多斯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岩性地层型大气区 278

六、四川二叠系—三叠系海相碳酸盐岩岩性型大气区 288

七、松辽深层火山岩构造-岩性型大气区 297

八、准噶尔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地层型大气区 304

第四节 中国海相大油气区 310

一、塔里木台盆区构造演化 310

二、塔里木台盆区烃源岩 311

三、塔里木台盆区储盖组合 313

四、塔里木台盆区油气藏圈闭类型 319

第五章 大油气区的评价方法 322

第一节 勘探理念 322

一、立足长远 322

二、着眼全局 323

三、控制规模 326

第二节 勘探思路 329

一、整体研究 329

二、整体部署 333

三、整体评价 336

第三节 勘探方法 340

一、大油气区勘探评价方法 341

二、不同类型大油气区评价方法 344

第四节 大油气区的勘探意义 355

一、加快明确大油气区分布边界 355

二、加快明确大油气区勘探方法 355

三、加快明确大油气区储量规模 356

主要参考文献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