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公木) 1
导论 1
一、屈原的文化传承 1
二、屈原的时代环境 9
三、屈原的生平遭际 16
四、屈原的作品归属 23
上篇 33
第一章 先秦政治思想与屈原的社会理想 33
一、先秦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33
二、屈原社会理想的儒家色彩 38
三、屈原社会理想与法家对立 43
四、内在矛盾与悲剧结局 47
第二章 先秦道德观念与屈原的人格情操 51
一、先秦道德观念的演进轨迹 51
二、屈原的道德理想和善恶标准 54
三、在内心冲突中熔铸峻洁人格 59
四、历史意义和道德价值 63
第三章 先秦国家观念和屈原的宗国意识 66
一、从先秦国家观念看楚的性质 66
二、屈原宁死不肯去楚原因探讨 72
三、简短的结论 78
第四章 先秦神话诗歌与屈原的艺术想象 80
一、从神话想象到艺术想象 80
二、从《诗经》的“比兴”到屈原的“象征” 86
三、屈原艺术想象的主观条件 91
第五章 先秦美学思想与屈原的诗学观点 94
一、理论基础:美善统一 95
二、思想核心:发愤抒情 98
三、艺术实践:个性鲜明 102
四、历史影响:深邃久远 107
下篇 117
第六章 神性与人性的交融——论《离骚》的自我形象 117
一、主要的历史渊源 117
二、自我形象的神性因素 121
三、自我形象的人性因素 126
第七章 理性、情感、想象——论《离骚》的审美价值 132
一、坚实的理性基础 132
二、丰富的情感内涵 137
三、奇幻的想象特征 144
第八章 民间祭歌的艺术升华——论《九歌》的音乐特性 151
一、问题的提出 151
二、“兮”字在先秦诗歌中的一般用法 153
三、从《九歌》性质看其音乐特性 156
四、从音乐特性看《九歌》“兮”字用法 162
五、几点结论 167
〔附记〕读《九歌》札记(四篇) 170
第九章 巫俗艺术的奇葩——论《招魂》的艺术特征 184
一、《招魂》作者补证 184
二、《招魂》艺术初探 188
第十章 悲剧人生的艺术映现——论《九章》的精神内涵 199
一、题旨与时序 199
二、少年壮志 201
三、不平之鸣 207
第十一章 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论屈原的文体贡献 216
一、语句宛长,辞藻丰富 217
二、篇幅宏大,结构完整 220
三、善用问答,抒写别致 223
附录一 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 229
附录二 海外楚辞著作提要(七篇) 261
附录三 关于本书初版评论(五篇) 306
主要参考文献 330
后记 337
增订本跋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