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戴志澄 1
关注妇女易感艾滋病的社会因素(代前言) 1
第一章 正视艾滋病 9
什么是艾滋病(AIDS) 9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 9
艾滋病发病机制 10
艾滋病感染者 10
艾滋病病人 10
艾滋病病变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10
艾滋病窗口期及其特点 10
艾滋病潜伏期及其特点 11
艾滋病传染期及其特点 11
艾滋病常见症状 12
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 13
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险恶杀手 14
日常生活中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情形 14
艾滋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16
HIV感染检测方法 17
为什么说全球艾滋病形势严峻 18
性传播是妇女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19
第二章 妇女易感艾滋病 24
第一节 妇女易感艾滋病的因素 24
性知识匮乏 24
女性生物学特点 24
社会性别不平等 26
性暴力 28
性保健服务滞后 29
生育观念 30
第二节 高危人群及其预防 31
卖血妇女人群 31
吸毒妇女人群 33
卖淫妇女人群 36
性乱妇女人群 38
女同性恋人群 41
性病患者 44
第三节 母婴传播 45
母婴传播是妇女独有的传播途径 45
母婴传播直接导致儿童受害 46
阻断母婴传播的策略 47
中国启动阻断母婴传播项目 48
第三章 让妇女远离艾滋病 51
第一节 增强妇女自我保护意识 51
关注女性性健康 51
坚决提倡使用安全套 55
提高妇女地位,降低感染风险 58
积极防治性病 59
第二节 增强男性责任意识 67
关注男性性健康 67
增强男性责任的积极意义 70
妇女有责任唤醒男性责任意识 71
第三节 倡导性别平等 73
性别不平等造成艾滋病的易感性差异 73
现行艾滋病研究和政策应对的不足 76
将性别视角纳入艾滋病研究和政策应对中 77
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平等 78
第四节 广泛开展宣传 81
宣传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81
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 82
消除歧视,阻断艾滋病蔓延 83
第四章 迎战艾滋病 88
第一节 防治艾滋病民间行动 88
社会个体的责任 88
防治艾滋病国际组织 89
防治艾滋病中国民间行动 92
第二节 国家社会组织行动 95
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新进展 95
《中国艾滋病联合评估报告》发布 98
从政治高度重视艾滋病 99
中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100
加强保护性的立法措施 100
附录 105
附1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 105
附2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 115
附3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124
附4 艾滋病信息网络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