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典著作论述 1
第一节 《内经》、《难经》 1
《黄帝内经》与古代哲学 1
道家与医家 9
怎样学习《内经》 12
怎样学习《难经》 15
论亢害承制乃体内大药 17
第二节 《伤寒》、《金匮》 20
张仲景及其著作考略 20
《伤寒论》六经若干问题 25
伤寒论识义 42
伤寒本义 129
温病识要 136
略论晋唐时期的温病学 141
论温病学的四次突变 144
温疫学派研究 147
《伤寒论》研究范围探讨 151
怎样学习《伤寒论》 153
怎样学习《金匮要略》 158
第三节 本草、方剂著作 161
《神农本草经》主治释义 161
怎样学习本草 189
方剂概述 194
怎样学习方剂 197
第二章 基础理论阐释 204
中医理论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204
阴阳原始 208
相火考略 212
从医儒阴阳观探求阴阳学说的现代化 218
阴阳常阈调节论 222
八纲概论 226
脏腑辨证源流 238
略论五脏相关 242
脉学心得 245
病因探讨 249
治则专论 255
论《内经》治则学说的三大基点 280
第三章 历代医家评析 293
葛洪 293
陶弘景 295
孙思邈 297
王焘 301
钱仲阳 302
朱肱 305
庞安时 307
许叔微 309
陈言 311
成无己 313
刘河间 315
张元素 320
张子和 326
李东垣 335
罗天益 344
朱丹溪 346
戴元礼 353
王安道 354
虞恒德 356
薛己 358
张凤逵 362
方有执 364
王肯堂 366
赵养葵 369
张景岳 372
喻嘉言 381
李中梓 387
吴又可 390
张璐 398
高士宗 402
柯韵伯 404
叶天士 408
徐大椿 416
尤在泾 422
杨栗山 426
魏玉横 428
陈修园 431
王清任 436
余霖 441
吴鞠通 442
邹润安 446
王孟英 451
陆九芝 455
第四章 临床经验举隅 459
辨证论治 459
怎样学习医案 463
病毒性肝炎证治探讨 467
慢性支气管炎证治心得 473
咳嗽的治疗 476
哮喘的治疗 478
血吸虫病的认识与防治 484
钩虫病证治研究 487
医话三十则 489
经验方选要 504
第五章 现代科学研究 518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 518
第二节 肾的研究 519
肾的研究回顾 519
中医肾脏理论阐述 526
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肾虚 534
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病治疗与病理机制的探讨 539
肾阴肾阳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原则的初步探讨 543
支气管哮喘肾上腺皮质功能与中医肾虚关系的探讨 548
肾阳虚证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轴功能的对比观察 550
中西医结合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的思考 554
右归饮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抑制大鼠的影响 558
乌头碱对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影响 560
右归饮对皮质酮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562
肾阳虚证的定位研究 564
肾阳虚大鼠基因表达谱研究 566
仙灵脾减轻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抑制神经内分泌免疫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569
肉苁蓉复方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 572
苁蓉总苷对帕金森病小鼠动物模型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575
肉苁蓉提取物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580
第三节 活血化瘀研究 583
中医对瘀的认识及其治疗方法 583
大黄对急性出血性卒中中枢神经二次损伤的影响 597
中医辨证结合西医分期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599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大鼠微小循环障碍的影响 602
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616
活血化瘀治疗重症肝炎的探讨 622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微循环研究 623
第四节 舌诊研究 638
病理舌象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 638
附录 663
附一:姜春华大事年表 663
附二:追思与评述 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