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原料沥青的来源及组成结构 1
1.1 煤沥青 1
1.1.1 煤沥青的性质 1
1.1.2 煤沥青的组成结构 2
1.2 石油沥青 9
1.2.1 石油沥青的性质 9
1.2.2 石油沥青的组成与结构 12
1.3 萘沥青 21
1.3.1 萘的分子结构本性与热反应性能 22
1.3.2 萘沥青的制备方法 25
1.3.3 催化缩聚法制备萘沥青和中间相沥青 33
参考文献 40
第2章 沥青焦和针状焦 43
2.1 沥青焦 45
2.1.1 生产原料 45
2.1.2 生产工艺 46
2.1.3 沥青焦的性能与应用 54
2.2 针状焦 58
2.2.1 针状焦简介 58
2.2.2 生产针状焦的理论基础 60
2.2.3 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61
2.2.4 针状焦的结构及其性能 72
2.2.5 针状焦的应用 79
参考文献 84
第3章 中间相沥青的形成与转化 91
3.1 中间相沥青的概念 91
3.2 中间相沥青的制备与评价 92
3.2.1 原料 92
3.2.2 制备方法 102
3.2.3 质量评价 109
3.3 中间相沥青的形成过程 113
3.3.1 球形中间相 113
3.3.2 体形中间相 123
3.3.3 “颗粒基本单元构筑”理论 135
参考文献 173
第4章 沥青基炭纤维 182
4.1 发展概况 183
4.2 生产工艺 185
4.2.1 原料沥青的选择和精制 185
4.2.2 纺丝沥青的调制 188
4.2.3 沥青纺丝 201
4.2.4 沥青纤维的不熔化 227
4.2.5 炭化 229
4.3 炭纤维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 234
4.3.1 炭纤维的力学性能 234
4.3.2 炭纤维的微观结构 236
4.3.3 炭纤维中的石墨微晶结构 242
4.4 沥青基炭纤维的性能与应用领域 253
4.4.1 通用级沥青基炭纤维的性能 253
4.4.2 高性能沥青基炭纤维的性能 254
4.4.3 应用领域 257
参考文献 263
第5章 中间相沥青炭微球 273
5.1 中间相沥青炭微球的制备 273
5.1.1 缩聚法 273
5.1.2 乳化法 275
5.1.3 悬浮法 281
5.2 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分离 285
5.2.1 溶剂分离法 285
5.2.2 离心分离法 287
5.2.3 热过滤分离法 288
5.3 中间相沥青微球的炭化石墨化 290
5.4 中间相沥青炭微球的结构与性能 292
5.4.1 中间相沥青炭微球的形态 292
5.4.2 中间相沥青炭微球的织构 293
5.4.3 中间相沥青炭微球的微结构 299
5.4.4 中间相沥青炭微球的结构与性能的关联 301
5.5 中间相沥青炭微球的应用 319
5.5.1 高密度高强度炭材料 319
5.5.2 高性能液相色谱柱填料 325
5.5.3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325
5.5.4 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 330
5.5.5 催化剂载体 334
参考文献 338
第6章 其他沥青基炭材料 343
6.1 沥青基球形活性炭 343
6.1.1 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344
6.1.2 减黏剂结晶对球形活性炭初始孔道的影响 345
6.1.3 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孔道控制 345
6.1.4 球形活性炭的表面改性 346
6.1.5 不熔化处理的新方法 346
6.1.6 球形活性炭的应用 346
6.2 两亲性炭材料 347
6.2.1 水分散性 348
6.2.2 粒度分布 349
6.2.3 表面官能团 349
6.2.4 两亲性碳质前躯体构筑纳米球及其特点 350
6.2.5 两亲性碳质前躯体制备纳米多孔炭 352
6.2.6 包覆 355
参考文献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