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成一农汇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315883
  • 页数:656 页
图书介绍:以各藏图机构和古籍中收录的清以前的全国总图为研究和整理的对象,在判定地图的成图年代的基础上,对这些全国总图按照谱系进行整理,以期展现清以前全国总图的发展脉络。本图录以古籍中全国总图为主要的整理对象,展示了以往被忽视了重要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有助于今后中国古代国家疆域、国家意识等问题的研究;此外按照谱系的方式进行整理,可以比以往更为全面的展现中国古代全国总图的发展脉络,有助于今后中国古代地图学史的研究。

凡例 1

第一部分 清以前“舆地图”及收录“舆地图”的古籍 7

一 宋代 7

《九域守令图》 7

《禹跡图》 8

《华夷图》 9

《墬理图》 11

《宋刻舆地图》 13

《历代地理指掌图》 15

《六经奥论》 18

《六经图》 18

《六经图碑》 18

《陆状元增节音注精议资治通鉴》 19

《永嘉朱先生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 19

《帝王经世图谱》 20

《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 21

《佛祖统记》 21

《音注全文春秋括例始末左传句读直解》 21

《十七史详节》 22

《禹贡集解》 22

《禹贡山川地理图》 23

二 元代 24

《尚书通考》 24

《新编群书类要事林广记》 24

《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 25

《纂图增新群书类要事林广记》 25

《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 25

《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 26

《诗经疏义会同》 26

《诗集传附录纂疏》 26

《诗集传名物钞音释纂辑》 26

《音点春秋左传详节句解》 27

三 明代 28

《大明混一图》 28

《杨子器跋舆地图》 29

《古今形胜之图》 31

《乾坤万国全图 古今人物事迹》 32

《天下九边分野 人迹路程全图》 33

《备志皇明一统形势 分野人物出处全览》 33

王泮题识《舆地图》 34

《地理图》(扇面) 35

《皇明舆地之图》 35

《大明舆地图》 36

《水东日记》 38

《广舆图叙》 38

《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 38

《皇明制书》 39

《大明会典》 39

《广舆图》 40

《舆地图考》 43

《皇舆考》 44

《广皇舆考》 44

《存古类函》 44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 44

《九边图论》 45

《海防纂要》 45

《筹海重编》 45

《师律》 46

《全边略记》 46

《武备志》 46

《武备地利》 46

《武备要略》 47

《修攘通考》 47

《八编类纂》 48

《标题详注史略补遗大成》 48

《战国策谭棷》 48

《史记评林》 49

《删补晋书》 49

《阅史约书》 49

《兵镜》 50

《登坛必究》 50

《广舆考》 50

《方舆胜略》 51

《广舆记》 51

《汇辑舆图备考全书》 52

《皇明职方地图》 52

《地图综要》 54

《今古舆地图》 55

《一统路程图记》 56

《桂林诗正》 57

《书经章句训解》 57

《天象仪全图》 57

《图书编》 58

《大明一统志》 58

《筹海图编》 58

《地理大全》 59

《重镌罗经顶门针简易图解》 59

《七经图》 59

《五经图》 60

《春秋大全》 60

《春秋左传评苑》 60

《左氏兵法测要》 61

《书经大全》 61

《夏书禹贡广览》 61

《禹贡汇疏》 62

《禹贡图说》 62

《禹贡古今合注》 62

《诗经图史》 63

《诗经注疏大全合纂》 63

《新编性理三书图解》 63

《新刊凤洲先生签题性理精纂约义》 63

《分野舆图》 64

《天地图》 64

《天地图卷》 65

《遐览指掌》 66

《三才图会》 67

《博物典汇》 67

《新镌焦太史汇选中原文献》 68

《月令广义》 68

《农政全书》 68

《镌地理参补评林图诀全备平沙玉尺经》 69

《戎事类占》 69

第二部分 清以前“舆地图”的谱系 73

一 《九域守令图》(局部) 73

二 《禹跡图》(陕西省博物馆)(局部) 74

《禹迹图》(镇江市博物馆)(局部) 75

三 《华夷图》(局部) 76

《历代地理指掌图》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局部) 77

《修攘通考》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局部) 78

四 《墬理图》(局部) 79

《宋刻舆地图》(局部) 80

五 《历代地理指掌图》历代华夷山水名图(局部) 81

《修攘通考》历代华夷山水名图(局部) 82

六 《历代地理指掌图》帝喾九州之图(局部) 83

《修攘通考》帝喾九州之图(局部) 84

《三才图会》帝喾九州之图(局部) 85

七 《历代地理指掌图》虞舜十有二州图(局部) 86

《修攘通考》虞舜十有二州图(局部) 87

《三才图会》虞舜十有二州图(局部) 88

《帝王经世图谱》舜肇十有二州之图(局部) 89

八 《历代地理指掌图》禹迹图(局部) 90

《三才图会》禹迹图(局部) 91

《修攘通考》禹迹图(局部) 92

《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历代舆图(局部) 93

《纂图增新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历代舆地之图(局部) 94

《六经图》禹贡九州疆界之图(局部) 95

《六经图碑》禹贡九州疆界图(局部) 96

《七经图》禹贡九州疆界之图(局部) 97

《八编类纂》禹贡九州疆界之图(局部) 98

《帝王经世图谱》禹迹九州之图(局部) 99

九 《历代地理指掌图》商九有图(局部) 101

《修攘通考》商九有图(局部) 102

《三才图会》商九有图(局部) 103

十 《历代地理指掌图》周职方图(局部) 104

《修攘通考》周职方图(局部) 105

《三才图会》周职方图(局部) 106

《帝王经世图谱》周保章九州分星之谱(局部) 107

《帝王经世图谱》周职方辨九州之图(局部) 108

十一 《历代地理指掌图》春秋列国之图(局部) 109

《修攘通考》春秋列国之图(局部) 110

《八编类纂》春秋诸国地理图(局部) 111

《六经图》春秋诸国地理图(局部) 112

《七经图》春秋诸国地理图(局部) 113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东坡指掌春秋图(局部) 114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西周以上地图(局部) 115

《八编类纂》春秋列国图(局部) 116

《左氏兵法测要》春秋列国图(局部) 117

《图书编》春秋列国图(局部) 118

《武备地利》春秋列国图(局部) 119

《三才图会》春秋列国之图(局部) 120

《广舆考》东坡指掌春秋列国图(局部) 121

《春秋大全》春秋大全列国图(局部) 122

《春秋左传评苑》东坡指掌春秋列国图(局部) 123

十二 《历代地理指掌图》七国壤地图(局部) 125

《修攘通考》七国壤地图(局部) 126

《三才图会》七国壤地图(局部) 127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列国地图(局部) 128

十三 《历代地理指掌图》秦郡县天下图(局部) 129

《修攘通考》秦郡县天下图(局部) 130

《三才图会》秦郡县天下图(局部) 131

十四 《历代地理指掌图》刘项中分图(局部) 132

《修攘通考》刘项中分图(局部) 133

《三才图会》刘项中分图(局部) 134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楚汉之际方隅割据图(局部) 135

十五 《历代地理指掌图》西汉郡国图(局部) 136

《修攘通考》西汉郡国图(局部) 137

《禹贡古今合注》汉郡国图(局部) 138

《三才图会》西汉郡国图(局部) 139

《禹贡汇疏》汉郡国图(局部) 140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西汉末方隅割据图(局部) 141

十六 《历代地理指掌图》异姓八王图(局部) 142

《修攘通考》汉异姓八王图(局部) 143

《三才图会》汉异姓八王图(局部) 144

十七 《历代地理指掌图》汉吴楚七国图(局部) 145

《修攘通考》汉吴楚七国图(局部) 146

《三才图会》汉吴楚七国图(局部) 147

十八 《历代地理指掌图》东汉郡国之图(局部) 148

《修攘通考》东汉郡国之图(局部) 149

《三才图会》东汉郡国之图(局部) 150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东汉地图(局部) 151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秦汉地图(局部) 152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东汉末方隅割据之图(局部) 153

十九 《历代地理指掌图》三国鼎峙图(局部) 154

《修攘通考》三国鼎峙图(局部) 155

《三才图会》三国鼎峙图(局部) 156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汉地图(局部) 157

二十 《历代地理指掌图》西晋郡国图(局部) 158

《修攘通考》西晋郡国图(局部) 159

《三才图会》西晋郡国图(局部) 160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两晋地图(局部) 161

二十一 《历代地理指掌图》东晋中兴江左图(局部) 162

《修攘通考》东晋中兴江左图(局部) 163

《三才图会》东晋中兴江左图(局部) 164

二十二 《历代地理指掌图》刘宋南国图(局部) 165

《修攘通考》刘宋南国图(局部) 166

《三才图会》刘宋南国图(局部) 167

二十三 《历代地理指掌图》萧齐南国之图(局部) 168

《修攘通考》萧齐南国之图(局部) 169

《三才图会》萧齐南国之图(局部) 170

二十四 《历代地理指掌图》萧梁南国之图(局部) 171

《修攘通考》萧梁南国之图(局部) 172

《三才图会》萧梁南国之图(局部) 173

二十五 《历代地理指掌图》南陈南国图(局部) 174

《修攘通考》南陈南国图(局部) 175

《三才图会》南陈南国之图(局部) 176

二十六 《历代地理指掌图》元魏北国图(局部) 177

《修攘通考》元魏北国图(局部) 178

《三才图会》元魏北国之图(局部) 179

二十七 《历代地理指掌图》高齐北国图(局部) 180

《修攘通考》高齐北国图(局部) 181

《三才图会》高齐北国图(局部) 182

二十八 《历代地理指掌图》后周北国图(局部) 183

《修攘通考》后周北国图(局部) 184

《三才图会》后周北国图(局部) 185

二十九 《历代地理指掌图》隋氏有国图(局部) 186

《修攘通考》隋氏有国图(局部) 187

《三才图会》隋氏有国图(局部) 188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南北朝隋地图(局部) 189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隋末方隅割据之图(局部) 190

三十 《历代地理指掌图》唐十道图(局部) 191

《修攘通考》唐十道图(局部) 192

《禹贡古今合注》唐十道图(局部) 193

《三才图会》唐十道图(局部) 194

《禹贡汇疏》唐十道图(局部) 195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唐舆地图(局部) 196

三十一 《历代地理指掌图》唐郡名图(局部) 197

《修攘通考》唐郡名图(局部) 198

《三才图会》唐郡名图(局部) 199

三十二 《历代地理指掌图》唐十五采访使图(局部) 200

《修攘通考》唐十五采访使图(局部) 201

《三才图会》唐十五采访使图(局部) 202

三十三 《历代地理指掌图》李唐藩镇疆界图(局部) 203

《修攘通考》李唐藩镇疆界图(局部) 204

《三才图会》李唐藩镇疆界图(局部) 205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唐末藩镇建置之图(局部) 206

三十四 《历代地理指掌图》朱梁及十国图(局部) 207

《修攘通考》朱梁及十国图(局部) 208

《三才图会》朱梁及十国图(局部) 209

三十五 《历代地理指掌图》后唐及五国图(局部) 210

《修攘通考》后唐及五国图(局部) 211

《三才图会》后唐及五国图(局部) 212

三十六 《历代地理指掌图》石晋及七国图(局部) 213

《修攘通考》石晋及七国图(局部) 214

《三才图会》石晋及七国图(局部) 215

三十七 《历代地理指掌图》刘汉及六国图(局部) 216

《修攘通考》刘汉及六国图(局部) 217

《三才图会》刘汉及六国图(局部) 218

三十八 《历代地理指掌图》郭周及七国图(局部) 219

《修攘通考》郭周及七国图(局部) 220

《三才图会》郭周及七国图(局部) 221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唐末五代方隅割据之图(局部) 222

三十九 《历代地理指掌图》天象分野图(局部) 223

《修攘通考》天象分野图(局部) 224

《三才图会》天象分野图(局部) 225

四十 《历代地理指掌图》唐一行山河两戒图(局部) 226

《修攘通考》唐一行山河两戒图(局部) 227

《禹贡古今合注》唐一行山河两戒图(局部) 228

《三才图会》唐一行山河两戒图(局部) 229

《禹贡汇疏》唐一行山河两戒图(局部) 230

《六经图碑》禹贡导山川之图(局部) 231

四十一 《历代地理指掌图》历代杂标地名图(局部) 232

《修攘通考》历代杂标地名图(局部) 233

四十二 《历代地理指掌图》太祖皇帝肇造之图(局部) 234

《修攘通考》宋祖肇造之图(局部) 235

《三才图会》宋祖肇造之图(局部) 236

四十三 《历代地理指掌图》太宗皇帝统一之图(局部) 237

《修攘通考》宋朝太宗统一之图(局部) 238

《三才图会》宋朝太宗统一之图(局部) 239

四十四 《历代地理指掌图》圣朝元丰九域图(局部) 240

《修攘通考》宋朝元丰九域图(局部) 241

《禹贡古今合注》宋九域图(局部) 242

《三才图会》宋朝元丰九域图(局部) 243

《禹贡汇疏》宋九域图(局部) 244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五代北宋地图(局部) 245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南宋元地图(局部) 246

《佛祖统纪》东震旦地理图(局部) 247

四十五 《历代地理指掌图》本朝化外州郡图(局部) 248

《修攘通考》宋朝化外州郡图(局部) 249

《三才图会》宋朝化外州郡图(局部) 250

四十六 《历代地理指掌图》圣朝升改废置州郡图(局部) 251

《修攘通考》宋朝升改废置郡图(局部) 252

四十七 《六经奥论》禹贡九州之图 253

四十八 《六经奥论》“分野图” 254

四十九 《六经图》禹贡导山 255

五十 《六经图》禹贡治水先后图 256

《七经图》禹贡治水先后图 257

《八编类纂》禹贡治水后先之图 258

五十一 《六经图》禹贡随山浚川图(局部) 259

《七经图》禹贡随山浚川图(局部) 260

《八编类纂》禹贡随山濬川之图(局部) 261

《帝王经世图谱》禹贡九州山川之图(局部) 262

《广舆考》禹贡随山濬川图(局部) 263

《汇辑舆图备考全书》夏禹治水图(局部) 264

《书经章句训解》“禹贡图”(局部) 265

《五经图》禹贡所载随山浚川之图(局部) 266

《书经大全》禹贡所载随山浚川之图(局部) 267

《禹贡图说》禹贡总图(局部) 268

《禹贡古今合注》禹贡全图(局部) 269

《图书编》禹贡所载随山濬川之图(局部) 270

《三才图会》禹贡总图(局部) 271

《禹贡汇疏》禹贡总图(局部) 272

五十二 《禹贡集解》禹贡山川总会之图(局部) 273

五十三 《禹贡山川地理图》九州山川实证总图(局部) 275

五十四 《帝王经世图谱》职方九州山川之图(局部) 276

五十五 《帝王经世图谱》禹贡九州山川之图(局部) 277

五十六 《六经图》十五国风地理图(局部) 278

《七经图》十五国风地理图(局部) 279

《八编类纂》十五国风地理图(局部) 280

《诗集传附录纂疏》十五国都地理之图(局部) 281

《诗集传名物钞音释纂辑》十五国风地理之图(局部) 282

《诗经注疏大全合纂》十五国风地理之图(局部) 283

《武备地利》十五国图(局部) 284

《诗经图史》周南国附十五国风地理之图(局部) 285

《三才图会》十五国风地理之图(局部) 286

《诗经疏义会同》十五国风地里之图(局部) 287

《五经图》十五国风地理之图(局部) 288

《桂林诗正》十五国风地理之图(局部) 289

《六经图碑》十五国风地理之图(局部) 290

五十七 《六经图碑》诸国今所属图(局部) 293

《五经图》诸国今所属图(局部) 294

五十八 《十七史详节》五帝国都地理图(局部) 295

《史记评林》五帝国都地理图(局部) 296

《广舆考》五帝国都地理图(局部) 297

《三才图会》历代帝都之图(局部) 298

《博物典汇》舜肇十二州图(局部) 299

五十九 《十七史详节》夏商国都地理图(局部) 300

《史记评林》夏商国都地理图(局部) 301

《广舆考》夏商国都地理图(局部) 302

《博物典汇》夏九州图(局部) 303

《博物典汇》商九州图(局部) 304

六十 《十七史详节》周国都地理图(局部) 305

《史记评林》周国都地理图(局部) 306

《广舆考》周国都地理图(局部) 307

《博物典汇》周九州图(局部) 308

六十一 《音注全文春秋括例始末左传句读直解》十二国战国图(局部) 309

《音点春秋左传详节句解》十二国战国图(局部) 310

六十二 《十七史详节》秦□国都地理图(局部) 311

《史记评林》秦六国都地理图(局部) 312

《广舆考》七国都地理图(局部) 313

六十三 《十七史详节》国都地理之图(局部) 314

《陆状元增节音注精议资治通鉴》西汉国都之图(局部) 315

《史记评林》汉国都地理图(局部) 316

《广舆考》汉国都地理图(局部) 317

《博物典汇》汉十三部图(局部) 318

六十四 《陆状元增节音注精议资治通鉴》东汉国都之图(局部) 319

六十五 《十七史详节》三国疆理之图(局部) 320

《陆状元增节音注精议资治通鉴》三国地理之图(局部) 321

《永嘉朱先生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三国国都攻守地理之图(局部) 322

六十六 《十七史详节》两晋地理之图(局部) 323

《陆状元增节音注精议资治通鉴》两晋国都之图(局部) 324

六十七 《十七史详节》南北国都地理之图(局部) 325

《陆状元增节音注精议资治通鉴》南北朝国都图(局部) 326

《永嘉朱先生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南北国都攻守地理之图(局部) 327

六十八 《十七史详节》隋地理之图(局部) 328

《陆状元增节音注精议资治通鉴》隋国都图(局部) 329

《永嘉朱先生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隋国国都攻守地理之图(局部) 330

六十九 《十七史详节》太宗分十道图(局部) 331

《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唐分十道之图(局部) 332

七十 《十七史详节》高祖开基图(局部) 333

《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唐高祖开基图(局部) 334

七十一 《十七史详节》太宗混一图(局部) 335

《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唐太宗混一图(局部) 336

七十二 《十七史详节》唐地理图(局部) 337

《陆状元增节音注精议资治通鉴》有唐国都之图(局部) 338

《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唐地理图(局部) 339

七十三 《十七史详节》唐藩镇图(局部) 340

《陆状元增节音注精议资治通鉴》唐藩镇及十五道图(局部) 341

《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唐藩镇图(局部) 342

《博物典汇》唐诸道图(局部) 343

《陆状元增节音注精议资治通鉴》帝王国都之图(局部) 344

《新编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历代国都图(局部) 345

《纂图增新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历代国都之图(局部) 346

七十四 《十七史详节》五代分据地理之图(局部) 347

《陆状元增节音注精议资治通鉴》五代国都之图(局部) 348

《永嘉朱先生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五代国都攻守地理之图(局部) 349

《永嘉朱先生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五代诸国僭伪之图(局部) 350

《博物典汇》宋诸路图(局部) 351

《博物典汇》大明一统图(局部) 352

七十五 《帝王经世图谱》唐一行山河分野图(局部) 353

七十六 《帝王经世图谱》魏陈卓十二次分野图(局部) 354

七十七 《新编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华夷一统图(局部) 355

《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大元混一图(局部) 356

《纂图增新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大元混一之图(局部) 357

七十八 《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混一诸道之图(局部) 358

《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混一诸道之图(局部) 359

七十九 《尚书通考》禹贡九州水土之图(局部) 360

八十 《水东日记》广轮疆里图(《文渊阁四库全书》)(局部) 361

八十一 大明混一图(局部) 362

杨子器跋舆地图(局部) 363

王泮题识《舆地图》(局部) 364

八十二 《广舆图叙》大明一统图(局部) 365

《舆地图考》大明一统图(局部) 366

《皇舆考》皇明一统之图(局部) 367

《八编类纂》中国三大干龙总览之图(局部) 368

《图书编》中国三大干龙总览之图(局部) 369

《三才图会》中国三大干图(局部) 370

《镌地理参补评林图诀全备平沙玉尺经》“中国山水大势总图”(局部) 371

《武备地利》禹贡九州图(局部) 372

《登坛必究》二十八宿分野之图(局部) 373

《八编类纂》二十八宿分应各省地理总图(局部) 374

《图书编》二十八宿分应各省地理总图(局部) 375

《禹贡汇疏》星野总图(局部) 376

《存古类函》舆地总图(局部) 377

《遐览指掌》“明舆地总图”(局部) 378

《分野舆图》“舆地图”(局部) 379

《天地图》“舆地图”(局部) 380

《地理图》(扇面)(局部) 381

《地图综要》京省合宿分界图(局部) 382

《筹海重编》一统舆图(局部) 383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大明一统图(局部) 384

八十三 古今形胜之图(局部) 386

《皇明职方地图》皇明大一统地图(局部) 387

《地图综要》华夷古今形胜图(局部) 388

《图书编》古今天下形胜之图(局部) 389

乾坤万国全图 古今人物事迹(局部) 390

八十四 天下九边分野 人迹路程全图(局部) 391

八十五 《广舆图》舆地总图(局部) 392

《大明舆地图》舆地总图(局部) 393

《广舆考》舆地总图(局部) 394

《汇辑舆图备考全书》天下总图(局部) 395

《重镌罗经顶门针简易图解》补三干所节各省郡州及附近四夷图(局部) 396

《广舆记》广舆总图(局部) 397

《地图综要》天下舆地分里总图(局部) 398

《修攘通考》大明一统舆地总图(局部) 399

《方舆胜略》舆地总图(局部) 400

《禹贡汇疏》舆地总图(局部) 401

《月令广义》广舆地图(局部) 402

《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舆地总图(局部) 403

《三才图会》华夷一统图(局部) 404

《筹海图编》舆地全图(局部) 405

《海防纂要》舆地全图(局部) 406

《武备志》舆地总图(局部) 407

《地理大全》中国三大干山水总图(局部) 408

《一统路程图记》北京至十三省各边路图(局部) 409

《一统路程图记》南京至十三省各边路图(局部) 410

《一统路程图记》舆地总图(局部) 411

《删补晋书》两晋十六国割据图(局部) 412

《武备地利》七国争雄图(局部) 413

《戎事类占》州国分野图(局部) 414

《图书编》历代国都图(局部) 415

《夏书禹贡广览》禹贡广舆总图(局部) 416

《禹贡古今合注》禹贡九州与今省直离合图(局部) 417

《禹贡古今合注》九州分野(局部) 418

《皇明舆地之图》(局部) 419

八十六 《今古舆地图》 422

《阅史约书》 452

八十七 《皇明职方地图》太仆牧马总辖地图(局部) 471

八十八 《大明一统志》大明一统之图(局部) 472

《皇明制书》大明一统天下之图(局部) 473

《广皇舆考》一统图(局部) 474

《新编性理三书图解》“舆地图”(局部) 475

《新刊凤洲先生签题性理精纂约义》古今州域舆图(局部) 476

《修攘通考》大明一统舆图(局部) 477

《战国策谭棷》战国并国朝地理图(局部) 478

《图书编》中国地理海岳江河大势图(局部) 479

《广舆图》九边总图(局部) 480

《全边略记》“九边图”(局部) 481

《舆地图考》九边总图(局部) 482

《师律》九边图(局部) 483

八十九 《广舆考》九边总图(局部) 484

《九边图论》九边图略(局部) 485

《武备要略》九边总图(局部) 486

《地图综要》九边总图(局部) 487

《方舆胜略》九边总图(局部) 488

《皇舆考》九边总图(局部) 489

《禹贡古今合注》镇戎总图(局部) 490

《新镌焦太史汇选中原文献》“九边图”(局部) 491

《三才图会》九边总图(局部) 492

《海防纂要》镇戎总图(局部) 493

《登坛必究》一统总图(局部) 494

《武备志》一统总图(局部) 495

《大明会典》镇戎总图(局部) 496

《禹贡汇疏》镇戎总图(局部) 497

《武备地利》一统总图(局部) 498

《汇辑舆图备考全书》九边总图(局部) 499

《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九边总图(局部) 500

《存古类函》九边总图(局部) 501

《修攘通考》九边总图(局部) 502

《地图综要》天下各镇各边要图(局部) 503

《图书编》天下各镇各边总图(局部) 504

《八编类纂》天下各镇各边总图(局部) 505

《广皇舆考》九边总图(局部) 506

九十 《武备地利》华夷总图(局部) 508

《修攘通考》四夷方位之图(局部) 509

《图书编》四夷总图(局部) 510

九十一 《标题详注史略补遗大成》十九史九州地理图(局部) 511

九十二 《删补晋书》晋太康一统地图(局部) 512

九十三 《兵镜》二十八宿分野图(局部) 513

九十四 《天象仪全图》九州分野图(局部) 514

九十五 《天象仪全图》皇明坤圆图(局部) 515

九十六 《农政全书》“空白‘舆地图’”(局部) 516

九十七 《八编类纂》周职方春秋列国图(局部) 517

《图书编》周职方春秋列国图(局部) 518

九十八 《图书编》四海华夷总图(局部) 519

九十九 《八编类纂》禹贡九州及今郡县山水之图(局部) 520

《图书编》禹贡九州及今郡县山水之图(局部) 521

第三部分 清以前“舆地图”研究 525

一 浅析《华夷图》与《历代地理指掌图》中“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之间的关系 525

二 宋元日用类书《事林广记》《翰墨全书》中所收“舆地图”研究 536

三 《广舆图》的内容、资料来源、版本和影响 545

四 中国传统舆图绘制年代的判定以及伪本的鉴别 561

五 中国地图学史的解构 571

六 “天下图”所反映的明代的“天下观”——兼谈《天下全舆总图》的真伪 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