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BIM技术特点 2
1.1.1 全生命周期管理 2
1.1.2 数据库功能 3
1.1.3 协同设计的实现 3
1.1.4 扩展能力 3
1.2 BIM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5
2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及保护现状 9
2.1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概况 10
2.2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价值 21
2.2.1 历史价值 21
2.2.2 艺术价值 22
2.2.3 科学价值 24
2.3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保护 26
2.3.1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现状 26
2.3.2 保护修缮实践的难点 27
2.4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重要地景——老斋舍 29
3 武汉大学老斋舍的模型建构 39
3.1 老斋舍的主体模型图元 40
3.1.1 族规划 40
3.1.2 主体族 41
3.1.3 构件族 50
3.1.4 特殊族 69
3.2 老斋舍的基准定位图元 77
3.3 老斋舍的视图表现图元 78
3.4 老斋舍的BIM数据记录 79
3.4.1 几何数据 79
3.4.2 物理数据 80
3.4.3 经济数据 80
3.4.4 技术数据 81
3.4.5 工人数据 82
3.4.6 现状数据 82
3.4.7 其他说明信息 83
4 武汉大学老斋舍的BIM应用 89
4.1 历史建筑修缮的全程数字化 90
4.1.1 修缮工程 90
4.1.2 施工监理 93
4.1.3 管理运维 94
4.2 历史信息的保存与工艺的传承 96
4.2.1 档案管理 96
4.2.2 建筑研究 98
4.2.3 工艺传承 99
4.2.4 人文宣传 101
4.3 与其他技术的对接 102
4.3.1 激光扫描技术 102
4.3.2 虚拟现实技术 103
4.3.3 增强现实技术 104
4.3.4 增材制造技术 105
5 结语 109
参考文献 113
表索引 121
图索引 122
附录1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基本信息汇总表 126
附录2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保护修缮大事记 127
附录3 武汉大学老斋舍信息模型图纸 129
后记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