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光、光源与灯具 1
第一节 光的概念及其基本量 1
一、光的本质 1
二、光谱光视效率曲线 2
三、光的度量 4
四、色彩的度量 11
第二节 光源 18
一、光源的发展及其分类 18
二、光源的发光效率 20
三、光源的亮度 22
四、光源的颜色 23
五、新光源发光二极管(LE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29
第三节 灯具 32
一、灯具的分类 33
二、灯具的光分布及其分类 35
三、灯具的光学特性 42
四、LED灯具 48
五、我国灯具标准 49
第二章 视觉特性 51
第一节 眼睛的视觉机构与视觉阈 51
一、视觉机构与视觉过程 51
二、光的视感觉和视觉偏移规律 53
三、中间视觉的国际最新进展 54
四、光子理论的新旧观点 56
五、绝对光阈与绝对灵敏度 58
六、临界亮度对比度与对比灵敏度 59
七、视网膜周围生理抑制效应 60
第二节 视角、视力和照度 60
一、视角、视力与视力的限度 60
二、视角、视力与照度的关系 61
三、检查视力的照度标准值 64
四、照度标准值等级的划分 65
第三节 视觉的识别和适应 66
一、识别机率、识别时间和识别速度 66
二、视野和视场与视觉适应 68
三、视觉适应在隧道照明设计中的应用 69
第三章 视度和视功效 71
第一节 视度和相对视度 71
一、视度 71
二、相对视度及其物理意义 72
第二节 视功效的实验研究及其与国际比较 73
一、实验设备和方法 73
二、我国成年人的视功效特性曲线 74
三、SD型视度仪获得的我国成年人视功效特性曲线 75
四、SD型视度仪获得的我国少年儿童的视功效特性曲线 77
五、复旦大学获得的我国成年人视功效特性曲线 77
六、国外视功效特性曲线简介与比较 82
第三节 工业企业实际工件的视度 85
一、实际目标的视觉分等 85
二、平面目标的视度 85
三、立体目标的视度和等效对比度 87
第四节 视功效解析图及其应用 88
一、视功效曲线的变换 88
二、相对视度曲线图 89
三、视功效解析图的作用 90
第五节 我国中小学生视觉心理满意度的实验研究 90
第六节 我国视觉满意度曲线与国外九家曲线的比较 93
第四章 制定照度标准的方法和照度标准值的变化 94
第一节 根据视功效制定和评价照度标准 94
一、根据视功效提出照度标准值 94
二、根据视功效评价照度标准值 95
三、国家标准(旧版)TJ 34—1979的相对视度水平 95
四、国外几种用视功效制定照度标准的方法 96
第二节 根据视疲劳制定照度标准值 100
一、我国成年人视疲劳与照度的关系 100
二、我国少儿视疲劳与照度的关系 100
三、国外有关视疲劳与照度关系简述 101
第三节 根据现场调研制定照度标准值 101
一、根据现场的照度现状提出照度标准值 101
二、根据现场主观视觉评价提出照度标准 102
三、根据现场实验提出照度标准 103
四、人工照明现场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103
第四节 根据经济分析方法制定照度标准 105
一、小堀富次雄方法(日本,1962) 105
二、TрyxaноB方法(苏联,1958) 105
第五节 阅读视觉作业的照度标准值的变化 106
一、川畑爱藏(1937) 106
二、大塚(1939) 107
三、蒲山久夫(1962)、本桥和佐藤(1965) 107
四、松井等(1963) 107
五、印东和河合(1965) 108
六、Борисова(1978) 108
七、Bерзинъ等(1978) 108
八、Moon和Spencer(1947) 109
九、Blackwell(1959) 109
十、Bodmann(1962) 109
第六节 照度的等级和范围以及时空均匀度 110
一、照度等级和范围 110
二、最低照度和平均照度 111
三、规定照度的平面 111
四、照度的时空均匀度 111
第七节 照度标准值提高的速度和世界照度发展趋势 112
第八节 中国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发展 114
一、中国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发展历程 114
二、国家标准(旧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的特点 115
三、国家标准(新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的特点 116
第五章 照明质量与视觉效果 117
第一节 视觉效果及其评价方法 117
第二节 照度分布与视觉效果的关系 119
第三节 反射光幕与视觉效果的关系 120
第四节 照明方式与视觉效果的关系 121
一、国外研究结果的分析 121
二、国内研究结果的比较 123
第五节 荧光灯与白炽灯的视觉效果 128
一、实验1 128
二、试验2 129
三、实验3 130
四、实验4 130
五、实验5 131
第六节 天然光与人工光的视觉效果 132
第七节 光的质量与视觉效果 133
一、光的色表(观) 133
二、光谱分布 134
三、红外线和紫外线 135
四、光的频闪 135
第八节 气氛照明和双色温照明 136
一、气氛照明 136
二、双色温的混合照明 137
第六章 照明中的眩光 139
第一节 眩光的种类和作用 139
一、直接眩光 139
二、反射眩光 139
三、由极高的亮度对比形成的眩光 139
四、由于视觉的不适应而产生眩光 139
五、生活中的眩光实例 140
六、国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失能眩光和不舒适眩光 141
第二节 我国不舒适眩光的实验研究 142
一、不舒适眩光的基本因素和表达式 142
二、不舒适眩光的实验装置和条件 143
三、眩光评价的视觉分级及其国际比较 144
四、视觉的舒适与不舒适界限(BCD) 145
五、眩光常数公式的获得 149
六、利用做图法提出眩光源的亮度限制值 155
七、多光源的眩光问题 157
第三节 不舒适眩光的限制方法 158
一、眩光指数(GI)法 158
二、视觉舒适概率(VCP)法 160
三、亮度曲线(LC)法 162
四、亮度曲线法的应用 166
五、亮度曲线法与其他方法的关系 168
第四节 我国现行的眩光限制标准 170
一、统一眩光值(UGR) 170
二、眩光值(GR) 171
第五节 失能眩光 172
一、失能眩光(Disability Glare)的评价方法 172
二、失能眩光评价方法之间的关系 176
三、失能眩光与不舒适眩光的关系 177
第七章 视觉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179
第一节 视度仪的研制和发展 179
第二节 视度仪的技术领域和作用 181
一、气象能见度的测量 181
二、视力的测量 181
三、视觉阈值的测量 181
四、视觉疲劳的测量 182
第三节 SD型视度仪的实际应用 182
一、视觉阈值的测量 182
二、视功能特性曲线的测量 182
三、现场实际工件等效对比度的测量 182
四、视觉疲劳的测量 183
五、评价照明的数量和质量 183
六、提出和评价照明设计标准值 183
七、研究驾驶员以及航天员的视觉状态 184
八、上海医科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仪器 185
九、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教学仪器 185
十、国际上几种视度仪的应用方向 186
第四节 SD型视度仪的光学机械电器及其测量 187
一、SD型视度仪的光学原理及其优势 187
二、SD型视度仪的机械电器及其性能 189
三、SD型视度仪的安装、调试和使用 191
第五节 视度仪的国际发展概况及几种视度仪原理简介 195
一、1897~1947年原始时代的视度仪 195
二、1955~1981年成熟时代的视度仪 197
第六节 视觉疲劳的测量仪器和方法 202
一、能见度测量法 202
二、调节时间变动率法 203
三、视觉机能调节测定法 204
四、近点测量法 204
五、闪光融合频率法 204
六、明视持久度法 204
七、眨眼次数法 204
八、主观评价法 204
第八章 室内照明和道路照明及其设计 206
第一节 室内照明及其设计 206
一、照明方式和照明种类 206
二、室内照明设计的一般视觉要求 207
三、室内照度计算方法 211
四、照明设计实例——学校教室的照明设计 216
第二节 交通道路和生活道路照明及其设计 220
一、交通道路与生活道路的特点 220
二、交通道路照明要求及其设计 221
三、生活道路照明要求及其设计 225
四、高杆照明 227
五、栏杆照明 228
六、交通道路和生活道路中照明器材的选择 228
第九章 景观照明设计及其工程实例 230
第一节 景观照明的种类和设计原则与方法 230
一、景观照明的范围和种类 230
二、景观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31
三、景观照明的方式和有关资料 232
第二节 我国景观照明的发展历程及其工程实例 233
一、我国景观照明的发展概况 233
二、深圳泛光照明初期工程 234
三、深圳泛光照明中期工程 235
四、深圳泛光照明鼎盛时期工程 236
五、北、上、广、杭与港、澳、台的景观照明工程概述 248
第三节 景观照明工程中应用的光源和灯具举例 250
一、景观照明初期的光源和灯具 250
二、景观照明发展时期的光源和灯具 251
三、景观照明再发展时期的光源和灯具 252
四、景观照明发展新时代LED光源与灯具 254
五、配光组合灯具 259
六、舞台灯 260
七、激光灯和特种灯 260
第四节 景观照明的控制和多媒体演示系统 261
一、多网智能控制系统 261
二、108 m高的三面白玉观音圣像开光大典灯光控制实例 261
三、LED多媒体演示系统 262
四、太阳能光伏供电的发展和前景 263
五、景观照明的经济性和地域性 264
第十章 绿色照明的节能和技术经济分析 265
第一节 绿色照明 265
一、绿色照明工程的启动和意义 265
二、我国绿色照明的主要目标 265
三、照明节能必需以保证照明的数量和质量为前提 266
第二节 照明节能的范围和办法 266
一、选择发光效率高的优质节能电光源 266
二、选择效率高的灯具 267
三、选择节电的照明电器配件 268
四、安装照明系统节电设备 268
五、科学与合理的照明设计 269
六、良好的维护管理 270
七、景观照明工程节电实例 270
第三节 照明节能工程及其技术经济分析 272
一、照明设计选择场所、光源与灯具(A1~A14) 272
二、计算年用电量(B1~B7) 274
三、计算初始投资费(C1~C5) 275
四、计算灯具年固定费用(D1~D4) 275
五、计算年用电费(E1~E3) 275
六、计算年光源费(F1~F5) 275
七、计算年系统维护费(G1~G7) 276
八、技术经济计算分析结果(H1~H3) 276
九、照明节能改造工程中的设计与设备用电量的问题 276
参考文献 277
后记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