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自尊——永不过时的主题 3
第一章 自尊的理论概述 3
第一节 自尊的缘起及含义 3
第二节 自尊的理论模型 5
第三节 自尊的现实意义 8
第二章 内隐自尊的理论概述 11
第一节 内隐自尊的概念 11
第二节 内隐自尊的相关理论 13
第三节 内隐自尊效应——判断中的自我肯定倾向 17
第四节 内隐自尊的IAT与GNAT研究方法 19
第五节 对内隐自尊研究方法的思考 22
第三章 内隐自尊的研究现状 25
第一节 内隐自尊的特性 26
第二节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29
第三节 内隐自尊的形成过程及现实意义 30
第四节 对内隐自尊研究的整合性思考及整体构想 32
第二部分 方法——拨云见日的工具 39
第四章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 39
第一节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概述 39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神经基础 42
第三节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关于自我的分析 45
第四节 对本研究的启示 47
第五章 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 49
第一节 ERP的基本概念与技术原理 49
第二节 ERP的研究分类 51
第三节 ERP的主要成分 53
第四节 ERP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应用 56
第六章 解释偏差(explanatory bias,EB)技术 63
第一节 EB的概念及与归因的关系 63
第二节 EB方法的特点 66
第三节 EB方法在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的应用 67
第七章 眼动(eye movement,EM)的心理学研究 71
第一节 眼动实验原理 71
第二节 阅读过程中的眼动研究 74
第三节 眼动研究的应用及方法评价 76
第三部分 实证——接近真理的步伐 81
第八章 用GNAT范式对内隐自尊的ERP研究 81
第一节 前言:内隐自尊与GNAT 81
第二节 研究方法:被试、材料、实验程序与数据收集 85
第三节 结果:感受性指标(d’)、反应时指标与ERP数据 87
第四节 讨论:GNAT中的内隐自尊效应、与他人内隐态度的关系等 93
第五节 结论 97
第九章 成败内隐自尊的ERP研究 99
第一节 前言:内隐自尊与成败 99
第二节 研究方法:被试、材料、实验程序与数据收集 103
第三节 结果:感受性指标(d’)、反应时指标与ERP数据 105
第四节 讨论:自我与他人成败事件的内隐偏向 118
第五节 结论 123
第十章 内隐自尊解释偏差(EB)研究Ⅰ 125
第一节 前言:自我肯定倾向与解释偏差 125
第二节 研究方法:被试、材料、实验程序与数据收集 130
第三节 结果:EB分值、影响因素、与内隐和外显自尊的相关检验 132
第四节 讨论:EB、GNAT与SES测验结果分析 138
第五节 结论 143
第十一章 内隐自尊的眼动研究 145
第一节 前言:眼动技术在内隐自尊研究中的尝试 145
第二节 研究方法:被试、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实验设计及实验程序 149
第三节 结果:注视时间、瞳孔大小、与外显自尊的相关 151
第四节 讨论:眼动数据中的内隐自尊效应 155
第五节 结论 160
第十二章 内隐自尊解释偏差(EB)研究Ⅱ 162
第一节 前言:EB测量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162
第二节 研究方法:被试、材料、实验程序与数据收集 165
第三节 结果 167
第四节 讨论:EB、GNAT与SES测验结果分析 175
第五节 结论 181
第十三章 总讨论 182
第一节 关于不同实验范式下观察到的内隐自尊效应 182
第二节 各种内隐自尊测量方法的信效度 187
第三节 内隐自尊与内隐他人态度的关系 190
第四节 性别对内隐自尊及内隐他人态度的影响 195
第五节 关于内隐自尊的生理机制及ERP技术的运用 200
第六节 关于GNAT研究方法 203
第七节 关于EB研究方法 205
第八节 关于眼动记录技术 209
第四部分 展望——人我共赢和谐 213
第十四章 内隐自尊研究总结与展望 213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213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特色 216
第三节 未来研究展望 217
第十五章 大学生内隐自尊研究的新进展 220
第一节 大学生内隐自尊与人际交往 221
第二节 大学生内隐自尊与情绪情感 224
第三节 大学生内隐自尊与生涯发展 228
第四节 大学生内隐自尊与社会行为 231
第十六章 内隐自尊视角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实践思考 235
第一节 明晰时代形势,坚持与时俱进 235
第二节 传承中国文化,构建自信认知 238
第三节 巧用内隐自尊,实现情感共鸣 241
第四节 注重体验实践,促进认同固化 245
附录1研究一中GNAT实验所使用的刺激材料 250
附录2 Rosenberg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 251
参考文献 253
后记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