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自序 1
“相声”创演与研究需要注意和规范的几个学理性问题 1
历史考述 1
相声的艺术发生及早期传统 3
思潮回溯 17
新时期围绕北京相声的批评论争及相关思考 19
人物专论 35
侯宝林:大师之路及其启示 37
马三立在相声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47
侯宝林与马三立相声艺术比较论纲 53
侯宝林:大师品格与学者情怀——纪念相声大师侯宝林诞辰90周年 63
论苏文茂相声表演的含蓄美 69
苏文茂相声表演的“文哏”特色及其当下意义——写在苏文茂先生从事相声表演65周年之际 73
马季:作为相声艺术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家 79
李文华:人生传奇与艺术启迪 89
侯耀文:一位头脑清醒的相声艺术家 92
姜昆、梁左与“我” 95
“多面一体”话姜昆 99
冯巩:将幽默进行到底 104
陆鸣:多才多艺的相声新秀 110
节目品评 113
浮躁世相的辛辣写照——评相声《着急》 115
在深入生活中成就自身——相声《专家指导》的创演启示 119
还是返璞归真好——2013年央视春晚相声观后 127
透过春晚看相声——兼评相声《说你什么好》 131
繁荣相声要靠作品说话——从《新虎口遐想》说起 135
艺象观察 141
喜忧参半说相声 143
相声创作的误区与出路 145
相声表演的歧路与坦途 149
关于相声现状的思考 152
相声的“平面现象” 158
相声创作亟须艺术自觉 165
相声的“返祖现象”及其“诊治” 169
相声:在广播与电视之间——关于“电视相声”的研究提纲 173
是电视害了相声吗? 179
“回归剧场”:相声创演在高技术时代的田园梦想 182
对相声现状的“经济学”阐释 185
相声发展的现实理路:盘点与清理 188
更加艺术地对待相声 203
振兴相声 任重道远 205
相声发展:需要更加健全的文化生态 211
关于相声:一次学术与艺术的对话 214
如何看待相声现状及郭德纲现象——答《艺术评论》记者问 226
从“相声本科教育论争”看曲艺多舛之“学科命运” 234
不要误解相声 239
北京相声:创演困境与发展出路 244
美学探究 249
相声与笑声 251
相声审美:对接与错位——关于相声现状的美学思考 253
相声审美与文学品位——关于相声现状的通信 258
相声的艺术特质与大众的审美理想 263
相声的讽刺功能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267
追捧郭德纲:一种值得思索的城市审美现象 271
随笔杂谈 275
相声与科普 277
相声里的“扦讲” 279
相声TV:是TV不是相声 283
感受马三立 285
学习侯宝林 创演好相声 287
关于“马大哈”的“父亲”——话说相声作家何迟 289
半生笑声遍军营——“侃”军中笑星于连仲 292
“我爱曲艺”——悼念马季先生 294
热爱和坚守:马季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遗产——在“马季艺术人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297
侯耀文台下说相声 300
解读姜昆:大家气象与事业担当 302
书评书话 309
阅读大师——读《侯宝林表演相声精品集》 311
侯宝林对当今相声的启迪与警示——读《侯宝林评传》 315
在悲剧与喜剧之间——读《何迟自传》 319
相声理论:笑声掩盖下的尴尬——兼评《相声艺术的奥秘》 322
相声创作的“潜台词”——兼评《原建邦相声作品集》 328
广记人生李金斗——《金斗广记》读后 334
鉴往昭来说相声——选编《中国相声精粹》絮语 337
为了相声艺术的繁荣——《中国相声精粹》编后记 340
背景链接 343
中华曲艺的文化形象:定义·特征·种类·价值——在“第八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上的大会演讲 345
论曲艺的本质特征 355
中国曲艺的当代命运 369
从文化生态角度系统认识和解决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 376
论“全球化”时代的曲艺传承与传播 386
现实中的曲艺和曲艺所面临的现实——在“现实与文艺:2009北京文艺论坛”上的即兴演讲 399
春节联欢晚会的文化功能与美学身份 405
后记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