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极乱之世——孕育宋王朝的五代十国 1
第一个吃螃蟹者 3
怎一个“乱”字了得 4
乱世终于到头 6
第二章 陈桥兵变——一场精心策划的“禅让秀” 9
赵匡胤的崛起 11
积蓄力量,纵虎相斗 12
黄袍加身,代周立宋 14
稳定住开国局势 15
第三章 走出怪圈——“杯酒释兵权”与长治久安 17
杯酒释兵权 19
消除地方武装之祸 21
整顿官僚系统 24
器量宏大,人心归附 27
第四章 先南后北——统一大业走上正确道路 31
确定统一方略 33
七宝饰溺器,不亡何待 35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37
壮志未酬 39
第五章 烛影斧声——充满谜团的政治交接悬案 43
灯影里的赵光义 45
斧声烛影与授受之懿 46
着手剪除帝位威胁 48
赵普复相与“金匮之盟” 51
以科举笼络人心 53
第六章 初尝败绩——头脑发热开启的宋辽战端 55
南方的彻底统一 57
终于拔掉北汉这颗“眼中钉” 58
高梁河之战 60
第七章 政策转向——雍熙北伐带来的格局重塑 63
再次定下北伐大计 65
一错再错终酿惨败 66
虚外守内政策的形成 69
以文治粉饰太平 70
第八章 忧患重重——内外矛盾开始集中凸显 73
党项族势力的崛起 75
王小波、李顺起义 77
继承人之痛 78
第九章 澶渊之盟——妥协换来的百年和平 81
咸平之治 83
再度交兵 85
澶渊之盟 86
不合时宜的封禅大典 88
乌烟瘴气的权力之争 92
第十章 边患再起——宋夏交战与议和 95
刘太后垂帘听政 97
仁宗初政 99
对夏交战与议和 101
第十一章 庆历新政——有始无终的改革尝试 105
范仲淹的救弊之策 107
朋党之争与新政落幕 109
仁治下的清官与名将 112
英宗与“濮议” 116
第十二章 熙宁变法——一场影响深远的大变革 119
新皇帝与拗相公 121
熙宁变法 124
新法之弊与重重阻力 126
狐朋狗党 130
第十三章 元祐更化——矫枉过正的变法斗争 133
元丰改制 135
宋夏再次交兵 137
元祐更化 138
不问是非的意气之争 141
第十四章 秋后算账——新党变本加厉的反攻 145
绍圣绍述 147
从建中靖国到崇宁更张 149
元祐党人碑 152
第十五章 糜烂王朝——徽宗皇帝的荒唐统治 155
不务正业的徽宗 157
奸佞满朝 160
内乱不息 162
第十六章 联金灭辽——落空的如意算盘 165
辽的没落与金的崛起 167
海上之盟 169
占小便宜,种大祸端 170
第十七章 靖康之耻——两个皇帝与半壁江山 175
危局中把黑锅甩给儿子 177
死不悔悟的和战之争 179
靖康之难 181
第十八章 苟延残喘——赵宋政权的南迁与稳定 185
意外坐上皇位的赵构 187
建炎南渡 190
一仗打下苟安资本 192
又一个傀儡政权 194
第十九章 绍兴和议——再次忍辱换取苟安机会 197
川陕争夺战 199
镇压群盗平定内乱 202
“好事多磨”的求和大计 206
岳飞之死 209
第二十章 采石之战——“顽主”完颜亮的雄心与失败 213
秦桧专权 215
完颜亮篡位兴兵 217
采石之战 220
顽主身死,懦主禅位 223
第二十一章 隆兴和议——中兴之主的奋起与妥协 227
隆兴北伐 229
再次与金议和 232
乾淳之治 234
第二十二章 绍熙政变——惧内皇帝的政治难题 239
壮志未酬再次禅位 241
疯魔皇帝与妒恶皇后 244
绍熙政变 247
第二十三章 庆元党禁——以学术为名的政治迫害 249
傀儡皇帝 251
赵韩之争 253
庆元党禁 255
第二十四章 开禧北伐——轻启战端的惨痛代价 259
再次发动北伐战争 261
屋漏偏逢连夜雨 263
两个头颅换来一纸和约 265
第二十五章 大权独揽——又一个倒行逆施、只手遮天的权相 269
专权无底线的史弥远 271
擅谋废立理宗即位 273
倒行逆施以“理”服人 275
第二十六章 联蒙灭金——不长记性的对外失策 279
端平更化 281
蒙古崛起与西夏之亡 283
蒙古伐金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285
联蒙灭金 288
第二十七章 端平入洛——宋蒙战争正式开启 291
端平入洛 293
宋蒙交兵 295
构筑防线与自毁长城 296
第二十八章 垂死挣扎——穷途末路,依然折腾不休 301
理宗怠政奸邪当朝 303
抗蒙“功臣”贾似道 305
弄权与玩火 308
第二十九章 丧钟敲响——赵宋王朝名存实亡 311
如此君臣 313
襄樊战守与失陷 315
贾似道的结局 317
临安陷落宋廷降元 319
第三十章 正气长存——大宋覆亡的最后遗产 321
风雨飘摇的流亡政府 323
最后一战 324
王朝余响 326
后记 变革中的宋朝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