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识财务报表 1
1.1 财务报表的内容 1
1.1.1 财务报表附注 2
1.1.2 财务情况说明书 2
1.2 财务报表的分类 2
1.2.1 按财务报表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3
1.2.2 按财务报表报送的对象分类 3
1.2.3 按财务报表编制的时间分类 3
1.2.4 按财务报表编制的单位分类 3
1.3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 4
1.3.1 股东 4
1.3.2 内部管理者和企业员工 4
1.3.3 客户和供货商 5
1.3.4 贷款提供者 5
1.3.5 政府机构 5
1.4 财务报表的作用 5
1.4.1 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6
1.4.2 为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决策提供财务信息 6
1.4.3 有助于政府监管部门了解企业信息 6
第2章 财务报表名片之资产负债表 7
2.1 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7
2.1.1 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内容 7
2.1.2 资产负债表的意义 7
2.2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8
2.2.1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 8
2.2.2 报告式资产负债表 9
第3章 财务报表名片之利润表 11
3.1 利润表的内容与意义 11
3.1.1 利润表的内容 11
3.1.2 利润表的意义 12
3.2 利润表的结构 12
3.2.1 单步式利润表 13
3.2.2 多步式利润表 13
第4章 财务报表名片之现金流量表 16
4.1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与意义 16
4.1.1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 16
4.1.2 现金流量表的意义 17
4.2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17
4.2.1 现金流量表主表 17
4.2.2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18
第5章 财务报表名片之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0
5.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与意义 20
5.1.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 20
5.1.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意义 21
5.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 21
第6章 不懂报表也能分辨报表虚假信息 23
6.1 造成报表数据误差的原因 23
6.1.1 什么是会计失误 24
6.1.2 怎样避免会计失误 24
6.1.3 什么是会计舞弊 24
6.1.4 会计舞弊惯用的手段 25
6.2 财务报表的误差表现在哪里 27
6.2.1 表表不符 27
6.2.2 虚报盈亏 29
6.2.3 表账不符 29
6.2.4 报表附注不真实 29
6.2.5 编制合并报表时弄虚作假 29
6.2.6 上市公司报表虚假信息的主要特征 30
6.3 如何识别虚假的财务报表信息 32
6.3.1 虚增利润的主要形式及识别方法 32
6.3.2 隐瞒利润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审查方法 35
第7章 避免财务报表虚假信息的捷径 37
7.1 加强财务管理 37
7.1.1 设置严谨的会计岗位体系 38
7.1.2 制定严密的财务制度 38
7.1.3 定期进行审计 39
7.2 加强货币资金控制 39
7.2.1 加强现金管理 40
7.2.2 加强银行存款管理 41
7.3 防范存货失真 41
7.3.1 查找存货数据过失错误 41
7.3.2 存货核算过程中的过失错误 42
7.3.3 存货收发过程中的过失错误 43
7.3.4 防止进货环节存货信息作假 44
7.3.5 防止入库环节存货信息作假 44
7.3.6 防止出库环节存货信息作假 45
7.4 防范固定资产失真 45
7.4.1 查找购建固定资产环节数据过失错误 45
7.4.2 查找固定资产折旧过程中数据过失错误 46
7.4.3 查找固定资产清理环节数据过失错误 46
7.5 防范收入失真 47
7.5.1 收入舞弊的形式 47
7.5.2 防止收入信息作假 47
7.6 防范成本费用失真 48
7.6.1 成本费用的作假形式 48
7.6.2 防止成本费用信息作假 48
第8章 为财务分析做准备 50
8.1 财务分析的目的 50
8.1.1 经营者角度的财务分析目的 50
8.1.2 投资者角度的财务分析目的 51
8.1.3 债权人角度的财务分析目的 51
8.2 财务分析的资料来源 51
8.2.1 企业的财务报表 52
8.2.2 审计报告 52
8.2.3 行业标准 52
8.3 财务分析的基本程序与步骤 53
8.3.1 企业战略分析 53
8.3.2 财务报告分析 53
8.3.3 财务效率分析 54
8.3.4 财务综合分析 54
第9章 如何运用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55
9.1 趋势分析法 55
9.2 比率分析法 56
9.3 因素分析法 57
9.3.1 连环替代法 57
9.3.2 差额计算法 58
第10章 财务报告分析实战 60
10.1 资产负债表分析 60
10.1.1 趋势分析 60
10.1.2 构成分析 63
10.1.3 重点项目分析 65
10.2 利润表分析 66
10.2.1 利润额增减变动分析 66
10.2.2 利润结构变动情况分析 67
10.3 现金流量表分析 68
10.3.1 水平分析 68
10.3.2 构成分析 70
10.3.3 重点项目分析 72
第11章 企业能赚钱吗?——赢利能力分析 74
11.1 资本与资产经营赢利能力分析 74
11.1.1 净资产收益率 74
11.1.2 总资产报酬率 74
112商品经营赢利能力分析 75
11.2.1 销售净利率 75
11.2.2 营业成本利润率 75
11.3 上市公司燕利能力分析 76
11.3.1 每股收益 76
11.3.2 股利发放率 77
11.3.3 市盈率 77
第12章 企业能赚钱吗?——偿债能力分析 79
12.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79
12.1.1 运营资本 80
12.1.2 流动比率 80
12.1.3 速动比率 81
12.1.4 现金比率 81
12.1.5 现金流量比率 82
12.1.6 现金到期债务比率 83
12.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83
12.2.1 资产负债率 84
12.2.2 股权乘数 84
12.2.3 利息保障倍数 84
第13章 企业能正常运转吗?——运营能力分析 88
13.1 总资产周转率 88
13.2 流动资产周转率 89
13.2.1 存货周转率 89
13.2.2 应收账款周转率 90
第14章 企业能发展壮大吗?——成长能力分析 91
14.1 股权增长率 91
14.2 资产增长率 92
14.3 销售收入增长率 93
14.4 利润增长率 94
第15章 企业的综合实力如何?——财务综合分析 96
15.1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96
15.2 帕利普财务分析体系 99
第16章 财务管理核心观念 101
16.1 风险与报酬 101
16.2 时间价值 103
16.2.1 复利终值 103
16.2.2 复利现值 104
16.2.3 普通年金终值 105
16.2.4 普通年金现值 105
16.3 资本成本 106
16.3.1 长期借款成本 106
16.3.2 债券成本 107
16.3.3 优先股成本 107
16.3.4 普通股成本 108
16.3.5 留存收益成本 108
16.3.6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108
第17章 筹资决策——企业运转的开始 110
17.1 权益资本筹资 110
17.1.1 吸收直接投资 110
17.1.2 发行股票 110
17.2 债务资本筹资 112
17.2.1 长期借款 112
17.2.2 发行普通债券 113
17.2.3 公司债券公告 113
17.2.4 债券评级 114
17.3 最优资本结构 115
17.3.1 每股收益分析法 116
17.3.2 比较资本成本法 118
第18章 股利分配——一种变相的筹资 122
18.1 股利分配的程序 122
18.2 股利分配政策 122
18.2.1 剩余股利政策 123
18.2.2 固定股利支付额政策 123
18.2.3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124
18.2.4 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124
18.2.5 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125
18.3 股票股利、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 126
18.3.1 股票股利 126
18.3.2 股票分割 127
18.3.3 股票回购 127
第19章 如何衡量资本投资的效率 129
19.1 投资决策过程 129
19.1.1 调查研究 129
19.1.2 分析预测 130
19.1.3 选择投资方案 130
19.1.4 事中监督 131
19.1.5 事后评价 131
19.2 现金流量 131
19.2.1 项目初始投资的现金流量 131
19.2.2 项目运营中的营业现金流量 132
19.2.3 项目终止的现金流量 132
19.3 非贴现分析法 132
19.3.1 会计收益率法 133
19.3.2 回收期法 133
19.4 贴现分析法 135
19.4.1 净现值法 135
19.4.2 现值指数法 136
19.4.3 内含报酬率法 136
第20章 如何衡量运营资本管理效率之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138
20.1 现金持有动机与管理目标 138
20.1.1 交易动机 138
20.1.2 预防动机 139
20.1.3 投机动机 139
20.2 现金管理策略 139
20.2.1 加速收款 140
20.2.2 充分利用现金浮游量 141
20.2.3 努力做到现金收支的同步 141
20.3 最佳现金持有量 141
20.3.1 成本分析模型 141
20.3.2 存货模型 143
20.3.3 现金周转模型 143
第21章 如何衡量运营资本管理效率之应收账款管理 145
21.1 信用标准 145
21.1.1 品质 146
21.1.2 能力 146
21.1.3 资本 146
21.1.4 抵押 146
21.1.5 条件 147
21.2 信用条件 147
21.2.1 信用期限 147
21.2.2 现金折扣与折扣期限 149
21.3 收账政策 150
21.3.1 收账费用 150
21.3.2 收账程序 151
第22章 如何衡量运营资本管理效率之存货管理 152
22.1 存货管理概述 152
22.1.1 持有存货的目的 152
22.1.2 存货管理目标 153
22.1.3 存货管理常见的问题 153
22.2 存货日常管理方法 153
22.2.1 ABC分类管理 154
22.2.2 经济批量订货模型 156
22.2.3 零库存管理 158
第23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59
23.1 全面预算概述 159
23.1.1 预算的含义 159
23.1.2 预算的分类 160
23.2 预算管理的作用 161
23.2.1 明确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 161
23.2.2 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 161
23.2.3 控制日常经济活动 162
23.2.4 评价实际工作业绩 162
第24章 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步骤 163
24.1 预算编制 163
24.2 预算执行 164
24.3 预算调整 164
24.4 预算分析 165
24.5 预算考评 165
第25章 全面预算都包括什么 166
25.1 业务预算 166
25.1.1 销售预算 167
25.1.2 生产预算 167
25.1.3 直接材料采购预算 167
25.1.4 直接人工预算 167
25.1.5 制造费用预算 168
25.1.6 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 168
25.2 专门决策预算 169
25.2.1 资本支出预算 169
25.2.2 资本支出预算编制举例 169
25.3 财务预算 170
25.4 全面预算的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 170
第26章 如何运用全面预算的主要编制方法 171
26.1 固定预算法 171
26.1.1 固定预算法的优缺点 172
26.1.2 固定预算编制举例 172
26.2 弹性预算法 172
26.2.1 弹性预算的编制步骤 173
26.2.2 弹性预算法的优缺点 173
26.2.3 弹性预算编制举例 173
26.3 零基预算法 174
26.3.1 零基预算的编制步骤 174
26.3.2 零基预算法的优缺点 175
26.3.3 零基预算编制举例 175
26.4 滚动预算法 177
26.5 概率预算法 177
第27章 预算编制实战 180
27.1 销售预测与销售预算 180
27.1.1 销售预测 180
27.1.2 销售预算 181
27.2 生产预算 182
27.3 直接材料预算 182
27.4 直接人工预算 183
27.5 制造费用预算 184
27.6 产品成本预算 185
27.7 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预算 186
27.8 资本支出预算 187
27.9 现金预算 188
27.1 0预计损益表 189
27.1 1预计资产负债表 190
第28章 本量利分析的运用 192
28.1 成本性态划分 192
28.1.1 固定成本 192
28.1.2 变动成本 193
28.1.3 混合成本 194
28.2 本量利分析 195
28.2.1 贡献毛益 196
28.2.2 单一产品盈亏平衡点 197
28.2.3 盈亏平衡点的作业率 198
28.2.4 安全边际 198
28.2.5 保利点 199
28.3 多产品盈亏平衡点 199
28.4 敏感分析 201
第29章 企业内部控制的前世今生 203
29.1 内部控制的种类 203
29.1.1 内部会计控制 203
29.1.2 内部管理控制 204
29.2 内部控制的作用 204
29.2.1 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认可度 204
29.2.2 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204
29.2.3 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204
29.3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 205
29.3.1 谨慎性原则 205
29.3.2 时效性原则 205
29.3.3 独立性原则 205
29.4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206
29.4.1 控制环境 206
29.4.2 风险评估过程 206
29.4.3 信息系统与沟通 207
29.4.4 控制活动 207
29.4.5 对控制活动的监督 207
第30章 怎样做好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209
30.1 货币资金的内部环境 209
30.1.1 组织环境 209
30.1.2 个人环境 209
30.2 货币资金的风险评估 210
30.3 货币资金的信息与沟通 211
30.4 货币资金的控制措施 211
30.4.1 职责分工控制 212
30.4.2 授权控制 212
30.4.3 现金和银行存款控制 213
30.4.4 定额备用金控制 214
30.4.5 票据和印章控制 214
30.5 货币资金的监督与检查 215
第31章 怎样做好存货内部控制 216
31.1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控制 216
31.1.1 岗位分工 217
31.1.2 授权批准 217
31.2 存货的采购与保管控制 217
31.2.1 采购控制 218
31.2.2 保管控制 218
31.3 存货的发出与处置控制 218
31.3.1 存货发出的控制 219
31.3.2 存货处置和盘点的控制 219
31.4 存货内控分析实例 219
31.4.1 存货内控案例分析 219
31.4.2 某企业存货内控制度举例 221
第32章 怎样做好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224
32.1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控制 224
32.1.1 岗位分工制度 224
32.1.2 授权批准制度 224
32.2 采购与验收控制 225
32.3 使用与维护控制 226
32.3.1 使用控制 226
32.3.2 维护控制 226
32.4 处置与转移控制 227
32.5 固定资产内控举例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