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杂说 1
学,然后知不足 3
艺术创新与文化的多样化 6
昆曲教育与艺术传承 13
喜看文化新人登台 17
电视与戏曲 22
戏曲命运小议 25
在“两岸戏曲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28
说“戏曲” 30
说“叙事体”与“代言体” 34
古代节日的戏曲活动——读张岱《陶庵梦忆》 36
临川四梦——中国戏曲史上的巅峰之作 39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41
认识王国维 44
往事:董每戡先生的来稿 46
昆曲艺术的—代宗师 50
人在,艺术在——“昆大班”六十周年志贺 52
昆曲演员的才慧致 54
从《金龙与蜉蝣》说起 56
斗室中的崇棣老师——《张崇棣山水画选》题辞 58
戏言“父”与“子”——致友人 59
一个“鍾”字奈尔何 61
也说“美人” 63
案头场上 65
读《俞粟庐书信集》札记 67
《长生殿》:永恒的遗恨 76
奇事妙语桑园会——《秋胡戏妻》第三折赏析 79
《中国京剧》简介 84
戏剧学建设的新成果 86
世界的眼光与传统的评价——读《宋春舫论剧(第一集)》 89
戏剧流派与比较戏剧——读《宋春舫论剧二集》 96
《大辞海·戏剧电影卷》编后小记 101
月落重生灯再红——观新版昆剧《牡丹亭》 104
历史的机缘 107
古典昆曲的青春之歌 111
美的艺术总是青春长存 113
美的选择 115
情的赞歌——观新版赣剧《牡丹亭》 118
甬剧《典妻》的启示 121
成败岂能由萧何 123
“天条须反省”——观婺剧新戏《梦断婺江》 127
钟声警人——上海昆剧团《景阳钟》观后 129
超越时空的寻求——喜看新编昆曲《春江花月夜》 132
赏析这一出沪语话剧 135
前言后语 139
《曲学》发刊词 141
《世纪转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之中外戏剧》序言 143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序 152
《昆曲精编教材300种》序 157
《俞粟庐书信集》序 160
《词曲通解》弁言 162
《天韵社曲谱》序 166
《宋词音乐研究》跋 169
《昆曲宫调与曲牌》序 172
《明清戏曲家考略全编》序 176
《南戏乡亲董每戡传》序 184
《张思聪戏文六卷》序 188
《清宫戏画》弁言 193
《〈牡丹亭〉:案头与场上》后记 197
“中华戏剧史论丛书”总序 199
“中华戏剧学丛刊”序 205
《叶长海曲论自选集》自序 207
《汤学刍议》自序 211
《画语曲律》自序 214
《戏剧:发生与生态》自序 217
《中国戏剧学史稿》再版后记 219
《中国历代剧论选注》再版后记 222
《曲律注释》再版后记 226
演讲访谈 229
传统戏剧的危机与新变 231
中国戏剧在东亚国家的传播 240
世纪之交的戏剧 247
剧坛辨思:从七十年代到世纪之交 251
学校教育、文化交流与昆曲的命运 271
昆曲舞台上的《牡丹亭》——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280
“汤显祖学”研究迎来大好机遇——访上海戏剧学院叶长海教授 朱自奋 306
从中外戏剧的百年互动到中国戏剧走出去——访戏剧学家叶长海 李伟 315
后记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