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部分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3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5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1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功能和基本规律 13
第一节 教育本质和功能 13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规律 25
第三章 教育目的 36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意义 36
第二节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37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40
第四节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44
第四章 教育制度 57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概述 57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59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68
第一节 教师 68
第二节 学生 78
第三节 师生关系 83
第六章 课程 89
第一节 课程概述 89
第二节 课程的要素、内容和类型 91
第三节 课程改革 97
第七章 教学理论与实践 102
第一节 教学概述 102
第二节 教学过程 104
第三节 教学原则 110
第四节 教学方法 117
第五节 教学手段 132
第六节 教学组织形式 134
第七节 教学模式 138
第八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41
第九节 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145
第八章 德育理论与实践 150
第一节 德育的概述 150
第二节 德育内容 153
第三节 德育过程 157
第四节 德育原则 161
第五节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66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 174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174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和内容 176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78
第十章 课外校外教育 183
第一节 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183
第二节 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84
第三节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 186
第四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187
心理学部分 195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195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 195
第二节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98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201
第四节 心理活动的脑神经生理机制 204
第二章 感觉和知觉 210
第一节 感觉 210
第二节 知觉 213
第三节 观察 218
第四节 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220
第三章 注意 224
第一节 注意概述 224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226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 229
第四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233
第四章 记忆 235
第一节 记忆概述 235
第二节 记忆系统 239
第三节 遗忘 242
第四节 复习 246
第五节 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248
第五章 思维和想象 249
第一节 思维概述 249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253
第三节 问题解决 259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 263
第五节 良好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266
第六节 想象 268
第六章 情绪与意志 274
第一节 情绪 274
第二节 压力与应对方式 277
第三节 情绪的调控与应用 279
第四节 意志概述 282
第五节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84
第六节 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286
第七章 需要与动机 288
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概述 288
第二节 动机理论 292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 296
第八章 技能 303
第一节 技能概述 303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 305
第三节 智力技能的形成 310
第九章 能力 317
第一节 能力概述 317
第二节 智力理论和智力测验 321
第三节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326
第四节 能力发展和能力的个别差异 328
第十章 人格 331
第一节 人格概述 331
第二节 气质与性格 332
第三节 人格理论 337
第四节 人格测验 345
第五节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346
第十一章 社会态度与行为 350
第一节 社会态度 350
第二节 态度的理论 352
第三节 印象形成及其效应 354
第四节 人际关系 357
第五节 群体心理 359
第六节 社会影响 363
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367
第一节 心理健康 367
第二节 心理咨询 371
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381
附录 390
2005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理论 390
教育理论试题参考答案 393
2006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理论 397
教育理论试题参考答案 400
2007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理论 404
教育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407
200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理论 411
教育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