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教学的学术境界 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 3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 3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 7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 19
四、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 34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45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统一 5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66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及制度自信 77
第三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研究 94
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探讨 94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 112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21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 131
中篇 教学的体悟境界 149
第四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的内化与外化 149
一、教学理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 149
二、研究性教学理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 160
三、学科性教学理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 170
四、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 182
第五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体系转化” 192
一、“体系转化”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192
二、“体系转化”与教学理念的实践 204
三、“体系转化”与加强课程建设 212
四、“体系转化”与大学生“三观”教育 221
第六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要求 228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化建设 228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安全意识 236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方法论教学 250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道德情操 257
下篇 教学的学科境界 267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构及特征 267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分化与整合 267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275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本特征 284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人才培养 294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研要求 305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文献建构 305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研类型 319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研方法 326
四、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 334
第九章 站在新的起点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340
一、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和学科自觉 340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制度建设 350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平台建设 358
四、学科、学院、课程“三个建设”的互动 370
后记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