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理论探索篇 1
第一章 总论 2
一、省域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背景和意义 2
(一)省域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背景 2
(二)省域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依据 3
(三)省域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意义 4
二、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历史及特征 6
(一)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兴起 6
(二)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目标的特殊性 10
(三)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指标框架 12
三、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概念界定 14
(一)大学评价 14
(二)绩效 14
(三)绩效评价 15
(四)绩效评价指标 16
(五)高等学校绩效评价 17
第二章 国内外高等学校绩效评价典型模式 18
一、英国模式 18
(一)英国高等教育评价发展历程 19
(二)英国高等学校评估的组成部分 27
(三)英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34
(四)英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估的经验 39
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模式 43
(一)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基本思想 43
(二)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与结果 44
(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模式分析 49
三、上海高校分类绩效评估模式 52
(一)高等教育绩效评估的总体思路 53
(二)高等教育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设计 54
(三)市属本科院校的试评估 57
(四)上海高等教育绩效评估的特色 58
第三章 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 60
一、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相关理论及应用 60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60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63
(三)公共产品理论 64
(四)系统管理理论 66
二、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方法选择 68
(一)平衡记分卡法 68
(二)数据包络法 71
(三)层次分析法 74
(四)投入—产出法 77
(五)统计分析法 79
(六)因子分析法 82
(七)模糊综合评定法 85
第四章 省域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88
一、省域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复杂性及评价思路 88
(一)省域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复杂性 88
(二)省域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思路 91
二、省域高等学校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92
(一)省域高等学校绩效指标体系的初选原则 92
(二)省域高等学校绩效指标体系的筛选原则与方法 94
三、省域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97
(一)省域本科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98
(二)省域民办高等学校绩效指标体系 99
(三)省域公办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99
第五章 省域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策略 101
一、构建省域高等学校质量建设管理体系 101
(一)以政府为主导,整合教育资源,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102
(二)加强学校自我监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06
(三)引入第三方评价,加强社会专业评价的组织实施 109
二、省域高等学校绩效评价长效机制建设 113
(一)构建合理的省域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13
(二)省域高等学校绩效评价实施策略 115
(三)省域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结果的管理 117
下篇 实践篇——以X省为例 119
第六章 省域本科高等学校绩效评价及结果分析 120
一、省域本科院校绩效评价的实践尝试 120
(一)评价院校的确定 120
(二)2007年绩效评价分析过程 121
(三)2008年和2009年分析结果 132
(四)年平均绩效得分测算 137
二、绩效评价结果分析与评价体系的应用 138
(一)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138
(二)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 148
三、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151
(一)研究结论 151
(二)未来研究展望 151
第七章 省域公办高职院校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153
一、高职院校绩效评价背景 153
二、省域公办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155
(一)评价对象和指标体系的确立 155
(二)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157
(三)X省公办高职院校绩效评价结果 160
三、省域公办高职院校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166
(一)公办高职院校绩效排名的相关性分析 166
(二)各公办高职院校的绩效总得分情况分析 168
(三)公办高职院校绩效得分年度变化情况分析 169
(四)X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172
第八章 省域民办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179
一、X省民办高等学校发展现状 179
二、评价对象与数据来源 181
(一)评价对象 181
(二)评分依据和数据来源 182
三、X省民办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模型及结果分析 184
(一)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权重 184
(二)数据分析及最后结果 191
附件:国内主要高等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 198
一、国内主要高校评价指标体系分类 198
(一)政府评估 198
(二)专业评估机构评估 206
(三)行业(专业认证)评估 210
二、国内主要高校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212
(一)社会四大评估机构指标体系差异及特点分析 212
(二)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分析 218
(三)行业(专业)认证评估指标分析 219
(四)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评估指标分析 220
(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指标分析 220
三、指标体系结果分析 221
(一)结果的信度分析 221
(二)结果导向性分析 222
四、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分析 223
(一)影响力分析 223
(二)认可度分析 223
五、借鉴与启示 228
(一)高校评价或排名应以高校分类为基础 228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应科学、全面 228
(三)定量数据与主观评价结合 229
(四)指标数量和权重分配应向人才培养倾斜 229
参考文献 230
后记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