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融合教育的历史渊源 2
第二节 了解融合教育 5
第三节 融合班实施融合的成效 16
第二章 融合教育模式介绍 19
第三章 融合班的环境与作息管理 29
第一节 环境安排的原则 29
第二节 教室空间的安排及布置 30
第三节 安排适合的融合环境 32
第四节 作息的重要性 34
第五节 作息的安排 35
第六节 作息和教学结合 39
第四章 融合班的班级管理 43
第一节 制定适当规则 43
第二节 融合式班级气氛 44
第三节 融合式班级的管理原则 47
第四节 分组教学 51
第五节 班级管理策略实例 52
第六节 教师访谈 54
第五章 融合班的行为管理 57
第一节 为何学生无法参与活动 58
第二节 突发性的情绪问题 58
第三节 严重行为 60
第四节 行为观察与分析 61
第五节 提供积极行为支持 66
第六节 制订行为干预计划 67
第七节 教师访谈 76
第六章 融合班的师资管理 79
第一节 融合班教师必备的理念与技能 79
第二节 教师分工与分组 81
第三节 增进教师间合作的策略 82
第四节 教师如何协助普通班中的特殊学生 86
第五节 融合班教师的特质 87
第六节 教师访谈 91
第七章 特殊教育理念 95
第一节 特殊学生融合课程 95
第二节 台湾特殊教育新课标 96
第三节 功能性课程 97
第四节 将特殊学生需求课程融入普通课程 100
第八章 融合班的课程设计 103
第一节 课程设计原则 104
第二节 增进普通班中特殊学生参与课程的原则 111
第三节 教师访谈 112
第九章 增进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的互动 115
第一节 提供互动的环境 115
第二节 增进互动的策略 116
第三节 社会互动课程 120
第四节 教师访谈 122
第十章 初中阶段的融合教育 129
第一节 初中融合实验班的基本理念与目标 130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特色 130
第三节 如何兼顾初中普通学生及特殊学生需求 137
第四节 初中融合教育实施现况 143
第五节 教师访谈 146
第十一章 融合式教学 155
第一节 异质性团体的优点 156
第二节 异质性团体中的教学过程 156
第三节 异质性团体教学常用的策略 158
第四节 融合式教学法 163
第五节 教师访谈 165
第十二章 课程与教学调整 169
第一节 何谓课程与教学的调整 169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调整的必要性 171
第三节 课程调整的原则 173
第四节 教学调整的方式 177
第五节 课程与教学调整实例 181
第六节 家长对教学调整的看法 184
第七节 特殊学生课程与教学调整 187
第八节 教师访谈 188
第十三章 如何在融合班执行个别化教育计划 191
第一节 融合班学习经验 191
第二节 发展及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 193
第三节 执行个别化教育计划 201
第四节 教师访谈 208
第十四章 多元评估 209
第一节 评估的目的 209
第二节 评估的原则 210
第三节 评估的种类 210
第四节 特殊学生评估 222
第五节 考试补救教学 223
第六节 教师访谈 224
第十五章 与家长沟通 227
第一节 家长参与 227
第二节 家庭与学校间的互相合作 233
第三节 教师访谈 235
附录一 针对个人及特殊学生所做的调整 239
附录二 多元智能多层次教学范例 245
附录三 学生对融合班的看法 251
附录四 家长对融合教育的看法 255
参考文献 275
作者简介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