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安徽煤矿瓦斯地质 3
1 煤炭成煤期与区域地质构造 3
1.1 煤炭成煤期 3
1.2 区域地质概述 6
2 煤层瓦斯赋存与煤储层物性特征 15
2.1 煤层瓦斯赋存 15
2.2 煤储层物性特征 19
3 区域瓦斯地质 30
3.1 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 30
3.2 淮南地区区域瓦斯地质 31
3.3 淮北地区区域瓦斯地质 33
4 淮南煤田瓦斯地质 35
4.1 淮南矿区概况 35
4.2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 35
4.3 矿区瓦斯地质规律 47
4.4 矿区瓦斯涌出量预测 61
4.5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78
4.6 煤层气资源量计算 83
5 淮北煤田瓦斯地质 84
5.1 淮北矿区概况 84
5.2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 84
5.3 矿区瓦斯地质规律 88
5.4 矿区瓦斯涌出量预测 101
5.5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106
5.6 煤层气资源量计算 108
6 新集煤田瓦斯地质 109
6.1 新集矿区概况 109
6.2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 109
6.3 矿区瓦斯地质规律 112
6.4 矿区瓦斯涌出量预测 125
6.5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134
6.6 矿区瓦斯(煤层气)资源量评价 135
7 皖北煤田瓦斯地质 137
7.1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 137
7.2 矿区瓦斯地质规律 141
7.3 矿区瓦斯涌出量预测 148
7.4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159
7.5 矿区瓦斯(煤层气)资源量评价 164
参考文献 166
第2篇 煤矿瓦斯防治 169
8 瓦斯灾害类型及特征 169
8.1 瓦斯爆炸 169
8.2 煤与瓦斯突出 171
8.3 瓦斯灾害的防治 175
9 瓦斯治理技术综述 189
9.1 我国煤矿区瓦斯灾害 189
9.2 瓦斯治理技术的发展沿革 190
9.3 深井开采瓦斯治理面临的问题 192
10 地面抽采 199
10.1 地面钻井抽采卸压瓦斯理论 199
10.2 地面钻井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 228
10.3 地面钻井抽采煤层群卸压瓦斯工程实践 240
11 井下抽采 260
11.1 抽放瓦斯系统 260
11.2 抽放瓦斯方法及钻场布置 261
11.3 煤层强化抽采技术 272
11.4 瓦斯管路系统的布置及选择 285
11.5 瓦斯泵及附属装置选择 288
12 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抽采模型 298
12.1 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抽采模型 298
12.2 保护层卸压瓦斯抽采实践 310
13 煤与瓦斯共采 345
13.1 卸压开采煤与瓦斯共采原理 345
13.2 无煤柱开采煤与瓦斯共采原理 357
13.3 无煤柱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 367
13.4 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 384
13.5 煤与瓦斯共采辅助技术 393
13.6 无煤柱工作面瓦斯控制技术 404
13.7 无煤柱工作面采空区防火技术 407
13.8 防灭火措施 409
14 典型瓦斯治理技术集成 411
14.1 顾桥矿单一厚煤层瓦斯治理技术 411
14.2 谢一矿深井低透气性煤层群瓦斯治理技术 415
14.3 新庄孜煤矿高瓦斯煤层群多重卸压瓦斯抽采技术 420
参考文献 432
第3篇 瓦斯综合利用 437
15 瓦斯安全输送与预处理技术 437
15.1 瓦斯储存 437
15.2 瓦斯输配 439
15.3 瓦斯气体净化 442
16 民用瓦斯 451
16.1 民用瓦斯量 451
16.2 煤矿抽采瓦斯储存 452
16.3 煤矿瓦斯输配系统 452
17 瓦斯发电 453
17.1 概述 453
17.2 瓦斯发电方式 454
17.3 发电瓦斯安全输送技术 456
18 低浓度瓦斯富集及综合利用 458
18.1 低浓度瓦斯浓缩提纯技术 458
18.2 低浓度瓦斯综合利用技术 463
19 高浓度瓦斯的资源化利用 466
19.1 高浓度瓦斯能源利用 466
19.2 高浓度瓦斯化工利用 470
20 瓦斯发电余热制冷技术 473
20.1 瓦斯发电余热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 473
20.2 瓦斯发电—余热制冷—井下降温工艺流程 476
21 风排瓦斯利用 478
21.1 国内外主要风排瓦斯(VAM)利用技术 478
21.2 风排瓦斯氧化供热 479
21.3 风排瓦斯氧化发电 479
21.4 风排瓦斯氧化热制冷 480
21.5 风排瓦斯利用案例 480
参考文献 482
附录 瓦斯灾害事故 485
附录1 芦岭煤矿“5·13”瓦斯爆炸事故 485
附录2 谢一矿望峰岗井“1·5”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489
附录3 新集二矿瓦斯燃烧事故 492
附录4 任楼煤矿“3·12”瓦斯爆炸事故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