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知识产权运营理论 3
第1章 知识产权运营概述 3
1.1 中国知识产权运营的背景 3
1.1.1 中国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的现实意义 3
1.1.2 中国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的政策保障 5
1.2 知识产权运营的基本概念 10
1.2.1 知识产权相关概念及特点 10
1.2.2 知识产权运营的基本概念 12
1.3 知识产权运营的核心要素 13
1.3.1 知识产权运营主体 13
1.3.2 知识产权运营客体 16
1.3.3 知识产权运营环境 17
1.4 中国知识产权运营的基本情况 19
1.4.1 中国知识产权运营发展状况 20
1.4.2 中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 24
1.4.3 中国知识产权运营存在的问题 28
第2章 知识产权运营理论 32
2.1 知识产权运营价值理论 32
2.1.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知识产权运营的理论支撑 32
2.1.2 知识产权的经济功能 33
2.2 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理论 34
2.2.1 知识产权中的知识资本管理理论 34
2.2.2 知识产权投资组合管理理论 36
2.3 知识产权运营市场理论 37
2.3.1 流动性理论 37
2.3.2 融资次序理论 38
第3章 知识产权运营风险分析 39
3.1 专利运营风险分析 39
3.1.1 专利运营的评估风险 39
3.1.2 专利运营的波动风险 41
3.1.3 专利运营的变现风险 42
3.1.4 专利运营的其他风险 42
3.2 版权运营风险分析 43
3.2.1 版权运营的法律风险 44
3.2.2 版权运营的滞后性风险 45
3.2.3 版权运营的不确定性风险 45
3.3 商标运营风险分析 47
3.3.1 商标运营的授权风险 47
3.3.2 商标运营的延伸风险 48
3.3.3 商标运营的淡化风险 49
第二篇 知识产权融资 53
第4章 知识产权融资现状 53
4.1 知识产权融资的类型 53
4.2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研究现状 56
4.3 知识产权其他融资方式研究现状 59
第5章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60
5.1 知识产权质押的流程 60
5.1.1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参与主体分析 60
5.1.2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流程 61
5.2 知识产权质押的典型模式 62
5.2.1 国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 62
5.2.2 山东省具有特色的融资模式介绍 64
5.3 山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典型案例 67
5.3.1 企业情况 67
5.3.2 山东卢斯得机械有限公司与齐商银行合作详情 68
第6章 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 69
6.1 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现状 69
6.1.1 国内外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现状 69
6.1.2 山东省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现状 70
6.2 知识产权证券化运作方案设计 70
6.2.1 设计目标及原则 70
6.2.2 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选择 71
6.2.3 主要参与主体分析 72
6.2.4 运作流程 73
6.3 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方案设计 74
6.3.1 资产池 74
6.3.2 筛选方法 75
6.3.3 SPV 78
6.3.4 信用增级 79
第7章 知识产权融资的新思路 80
7.1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供应链模式 80
7.1.1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供应链模式的背景 80
7.1.2 以大型企业作为核心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 81
7.1.3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供应链模式应用分析 84
7.2 互联网背景下知识产权融资 85
7.2.1 互联网知识产权背景 85
7.2.2 众筹与知识产权融资 86
第8章 知识产权金融交易的规划及监管 88
8.1 知识产权金融交易的规划 88
8.1.1 知识产权金融交易的概念 88
8.1.2 实施知识产权金融交易的意义 88
8.2 知识产权金融交易的监管 89
8.2.1 知识产权金融交易监管的必要性 89
8.2.2 知识产权金融监管的核心原则 91
8.2.3 中国知识产权金融交易监管探析 92
第三篇 知识产权评估 97
第9章 知识产权评估概述 97
9.1 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的目的和重要性 97
9.1.1 知识产权评估的目的 97
9.1.2 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的重要性 99
9.2 影响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因素 101
9.2.1 法律因素 101
9.2.2 技术因素 102
9.2.3 经济因素 103
9.2.4 风险因素 103
9.3 知识产权评估的原则及问题 105
9.3.1 知识产权评估的相关原则 105
9.3.2 知识产权评估中涉及的主要问题 106
第10章 知识产权评估方法 111
10.1 传统评估方法 111
10.1.1 成本法 111
10.1.2 市场法 114
10.1.3 收益法 116
10.1.4 传统评估方法在市场中的应用 124
10.2 其他评估方法 127
10.2.1 经验法则估值 127
10.2.2 实物期权法 128
第11章 知识产权评估实践 132
11.1 知识产权评估的现状 132
11.1.1 中国知识产权评估的现状分析 132
11.1.2 国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情况分析 133
11.2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一般过程 134
11.2.1 确定评估对象 134
11.2.2 分析待评估知识产权的主要特征 135
11.2.3 确定评估目的 136
11.2.4 选择评估方法 136
11.2.5 确定评估参数 136
11.2.6 出具评估报告 137
11.3 知识产权评估的案例分析 137
11.3.1 专利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137
11.3.2 商标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140
11.3.3 版权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142
第四篇 专利组合价值评估 147
第12章 专利组合价值评估理论 147
12.1 专利组合的概念及特征 147
12.1.1 专利组合的概念 147
12.1.2 专利组合的特征 150
12.2 专利组合研究的文献综述 152
12.2.1 专利组合评价研究 152
12.2.2 专利组合应用研究 154
12.3 专利组合评价的对比分析 155
12.3.1 国外专利组合评价研究 155
12.3.2 国内专利组合评价研究 158
第13章 专利组合价值评估体系 165
13.1 专利组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65
13.1.1 专利组合评价目的 165
13.1.2 专利组合价值影响因素 167
13.1.3 专利组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69
13.1.4 专利组合评价方法 183
13.2 目标企业对专利组合的需求分析 186
13.2.1 目标企业对专利组合的需求分析 187
13.2.2 选择目标企业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88
13.2.3 目标企业的特点分析 189
13.2.4 目标企业遴选的基本依据 191
13.3 目标企业承受能力系统的构建 193
13.3.1 目标企业承受能力划分 194
13.3.2 目标企业承受能力的评价指标 202
13.3.3 目标企业承受能力的评价方法 208
第14章 专利组合和目标企业耦合度研究 211
14.1 专利组合和目标企业耦合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212
14.1.1 资源基础观 212
14.1.2 专利组合系统与目标企业耦合发展的理论分析 214
14.2 专利组合和目标企业静态关联度测度研究 215
14.2.1 专利组合和目标企业关联研究综述 215
14.2.2 专利组合和目标企业承受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217
14.2.3 专利组合和目标企业承受能力的灰色关联模型构建 218
14.3 专利组合和目标企业动态耦合度测度研究 219
14.3.1 相关研究综述 219
14.3.2 专利组合和目标企业耦合系统二象特征分析 221
14.3.3 专利组合和目标企业耦合发展的测度模型 223
第15章 专利组合与企业发展耦合案例分析 226
15.1 联想公司的专利组合评价 227
15.2 目标企业承受能力的具体评价 243
15.2.1 层次模型构造 243
15.2.2 计算各因素权重体系 243
15.2.3 对结果进行综合模糊评价 244
15.3 专利组合和目标企业耦合发展的实证分析 247
15.3.1 样本与数据来源 247
15.3.2 专利组合和目标企业承受能力静态关联度计算及实证分析 248
15.3.3 专利组合和目标企业动态耦合测度与实证分析 249
15.4 联想集团专利组合演变分析 253
15.4.1 联想在中国的专利布局 253
15.4.2 联想在国外市场的专利布局 255
15.4.3 专利战略对比——华为与联想 257
15.4.4 联想国际化中以专利组合为基础资源投入及绩效分析 259
15.4.5 联想集团专利组合演变与企业耦合发展建议 261
参考文献 264
附录一: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指南 276
附录二: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 286
附录三:“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294
附录四: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指导意见 312
附录五:关于全面组织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的指导意见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