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宋元画史研究与博物学的内在逻辑关系 1
绪论 中国古代博物学研究的相关概述与分析 1
第一节 关于中国古代博物学的整体论述 1
第二节 宋代前后博物学文化的特征 8
第三节 博物学与艺术史的关联 13
第四节 宋元画史中的博物学文化 20
第一编 宋画中的博物学文化 27
第一章 《烟江叠嶂图》、仇池石与青绿之春:元祐年后苏轼的桃源想象 27
第一节 《烟江叠嶂图》青绿卷与桃花源 28
第二节 仇池石与桃源仙境 37
第三节 图像与奇石的共同观想 43
第四节 王诜的青绿画传承与桃源的春景 46
第五节 结语 50
第二章 临济宗与“无声诗”:博物学视域下的《观音·猿·鹤图》寻义 53
第一节 猿与唐宋文人及寺僧的文化互动 54
第二节 佛经中猿猴的本土转变 60
第三节 猿鹤、琴僧与乐舞 66
第四节 牧溪之画与临济宗的“无声诗” 73
第五节 禅宗语境中的“白衣自在观音” 82
第六节 结语 92
第二编 元画中的博物学文化 97
第三章 明月、锦鳞与丝纶:吴镇《渔父图》卷中的禅宗源流考论 97
第一节 禅宗文化在“渔父”文化脉络中的渗入 98
第二节 《渔父图》卷中的题词与禅宗的示法 104
第三节 吴镇的生平交游与禅宗文化 119
第四节 余论 129
文后附录 130
第四章 “双树”何托:元代画家群体的一类独特语汇 140
第一节 以“双松”寄友的曹知白 142
第二节 曹知白的其他相关画题 154
第三节 倪瓒、吴镇等江南文人的“双树”之象 161
第四节 北方出仕文人的“双树”图像 171
第五节 元末呈现的“双树”之象 183
第六节 结语 187
第三编 宋元画史脉络中的博物学文化 191
第五章 朱紫之辩:传钱选《蹴鞠图》的政治隐喻和旨趣转换 191
第一节 图像与题识的错位 193
第二节 《蹴鞠图》的相关文献分析 194
第三节 蹴鞠六人身份考 197
第四节 紫色线索的识别 201
第五节 不同版本《蹴鞠图》的涵义之思 210
第六节 《蹴鞠图》是否为钱选的真迹 217
第七节 吴湖帆先生的收藏情趣 221
第六章 蜀地佛教神通与文人禅:宋元图像中的竹杖渊源 224
第一节 杖的本土源头略述 225
第二节 筇竹杖的佛教神通 232
第三节 竹杖与禅宗智慧 240
第四节 竹杖与蜀地的佛禅文化 247
第五节 佛、道与地方特色融合的竹杖 256
第六节 赵孟頫的“筇竹杖”诗与禅宗信仰 261
第七章 画中之羊与苏武之象:从陈洪绶的两件《苏李泣别图》说起 264
第一节 两件《苏李泣别图》的精工与粗率 265
第二节 《二羊图》传统中的斑点羊形象 278
第三节 宋元视觉文化中的羊画 287
第四节 1635和1646年的两个陈洪绶 301
第四编 早期绘画中的博物学文化与后人的接受 307
第八章 时间与画中的植物(上):“四时花”与“一年景” 307
第一节 “四时”之风与矛盾的显现 307
第二节 花卉与人物的潜在关联 310
第三节 发式与簪花的由来 312
第四节 “四时”与“一年景”装饰风 316
第五节 “唐画宋添”的《簪花仕女图》 322
第九章 时间与画中的植物(下):“雪里芭蕉”原义之辩 330
第一节 三种迥异的“雪蕉”诠释 331
第二节 王维生平中的“卧雪”意象 336
第三节 “一年景”文化与“雪蕉”的冲突 339
第十章 水竹、墨梅与禅境:略论南宋赵葵的《杜甫诗意图》 343
第一节 赵葵的生平与趣味 346
第二节 禅修之境的特质 355
第三节 日本“诗画轴”的类似图式 360
第四节 题跋的梳理与讨论 366
第五节 结语 374
文献征引 376
后记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