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及交通位置 1
一、交通位置及交通概况 1
二、自然地理概况 1
三、工作条件 2
第二节 地质调查历史及研究程度 3
一、地质矿产调查历史 3
二、地质研究程度 4
第三节 任务完成情况 5
一、工作概况 5
二、完成实物工作量 6
三、队伍组织及分工 7
四、附件 8
第二章 地层及沉积环境 9
第一节 中泥盆统 11
第二节 二叠系 12
一、岩石地层单位 12
二、地层时代依据 16
三、沉积环境概述 18
第三节 三叠系 19
一、长高山地层小区 20
二、尖头湖地层小区 26
第四节 侏罗系 32
一、地层划分及沿革 33
二、岩石地层 33
三、地层时代归属及依据 36
四、沉积环境概述 36
第五节 古近系 37
一、地层划分及沿革 37
二、岩性特征 38
三、地层时代归属及依据 39
四、沉积环境概述 39
第六节 新近系 40
一、岩石地层 40
二、地层时代 43
第七节 第四系 43
一、沉积类型基本特征 43
二、羊湖盆地的沉积及环境演化 45
三、关于全新世高湖面期的讨论 64
四、羊湖地区140 ka来地壳抬升速率 64
第八节 非正式特殊地层单位 65
一、尖头湖岩片 65
二、长湖混杂岩岩片(HZ) 66
第九节 沉积相及环境演化 66
一、沉积相的基本特征 66
二、沉积环境演化 69
第三章 岩浆岩 71
第一节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 72
一、分布及产状 72
二、岩石类型及特征 73
三、矿物组合及特征 74
四、岩石化学特征 74
五、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77
六、小结 79
第二节 中酸性侵入岩 81
一、分布及产状 81
二、岩石类型及特征 81
三、矿物组合及特征 82
四、岩石化学特征 83
五、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87
六、小结 91
第三节 火山岩 93
一、印支期三叠纪火山岩 93
二、喜马拉雅期古近纪—新近纪火山岩 107
第四节 岩浆岩组合及其与大地构造演化的关系 110
一、岩浆岩组合 110
二、岩浆演化序列 111
三、岩浆定位机制初探 113
四、岩浆岩与大地构造的关系 114
第四章 变质岩及变质作用 115
第一节 概述 115
第二节 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及变质作用 115
一、部分变质岩的岩石学特征 116
二、变质作用 117
第三节 云雾岭接触变质岩带 117
一、分布特点 117
二、变质岩岩石学特征 117
三、变质矿物相和变质带的划分 117
四、变质作用时期 118
第四节 区域浅变质作用 118
第五节 变质作用与构造演化 120
第五章 地质构造及构造发展史 121
第一节 构造单元划分及依据 122
第二节 各构造单元的构造形迹特征 123
一、羊湖地体(巴颜喀拉地体) 123
二、长湖构造混杂岩带(金沙江缝合带) 128
三、羌塘地体 131
第三节 构造层次及典型构造样式 131
一、构造层次 131
二、典型构造样式 132
第四节 构造平面分带特征及构造序列 133
一、构造平面分带特征 133
二、构造序列 134
第五节 构造运动及大地构造相特征 135
一、构造运动 135
二、大地构造相特征 138
第六节 地质构造发展演化史 140
一、祁秦昆(原特提斯)洋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140
二、南昆仑洋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140
三、金沙江(古特提斯)洋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141
四、陆内造山及隆升阶段 142
第六章 矿产及生态环境 143
第一节 矿产 143
一、铜矿 143
二、石膏矿 143
第二节 生态环境 144
一、雪莲分布区 144
二、丘陵区 144
三、粘土滩—戈壁滩区 144
四、雷雨雪频繁出现区 144
五、羚羊、黄羊成群分布区 145
六、牦牛、野驴、黄羊零散分布区 145
七、牦牛、野驴成群分布区 145
八、淡水区 145
九、云雾岭雪山区 145
十、戈壁滩区 146
十一、火山群区 146
第七章 结论 147
第一节 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147
一、地层及沉积相研究方面 147
二、岩石研究方面 148
三、构造研究方面 148
四、第四纪湖泊环境研究及矿产 149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9
第三节 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150
参考文献 151
图版说明及图版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