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八股文的文化复制是明、清经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1
第一节 八股文研究的现状及《中国八股文史·清代卷》写作的价值 1
第二节 八股文写作是用文化复制来解经 14
第三节 《四书》《五经》及其传注是八股文文化复制的对象 27
第四节 入口气代圣贤立言是八股文文化复制的主要手段 42
第五节 固定的文体格式是八股文文化复制的依托 52
第六节 八股文的经学性靠文化复制得以彰显 68
第七节 八股文的文学性及其对文化复制的干扰 77
第八节 结论 96
第一章 从顺治至康熙初:清代八股文的继承与酝酿转变时期 101
第一节 清初异彩纷呈的八股文存在的社会背景 102
第二节 八股文继承与酝酿转变期的出现是清王朝安抚士心、稳定政权的必然 107
第三节 清初八股文的演进及体式、内容的特点 116
第四节 清初遗民中的反八股文思潮及其代表人物黄宗羲、魏禧、颜元 138
第五节 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八股文的始作俑者明太祖的张岱及其八股文观 142
第六节 顾炎武的八股文观及其对八股文的批判 151
第七节 王夫之的八股文及其八股文观 159
第八节 吕留良以尊奉理学为核心的八股文观 173
第九节 “收前代之终”的八股文大师刘子壮 189
第十节 开清朝八股文之始的熊伯龙 199
第十一节 惊才绝艳之尤王体及其开创者尤侗、王广心 208
第十二节 开清代八股文“温柔敦厚”之风的张玉书 221
第十三节 清初的八股文名家名作 230
一、唐德亮 231
二、张永琪 232
三、蒋德峻 233
四、陆灿 234
五、王庭 235
六、李来泰 237
七、戚藩 242
八、汪琬 248
九、章金牧 252
第二章 从康熙到雍正:具有清代特色的八股文形成并成熟期 257
第一节 政治的需要迫使具有清代特色的八股文形成 258
第二节 清代以清真雅正为标志的主流八股文形成的演进轨迹 264
第三节 “以其辞达理”的八股文大师李光地 292
第四节 开八股文清真雅正之风的韩菼 300
第五节 对具有清代特色的主流八股文做出重要贡献的戴名世 312
第六节 被称为时文“二百年无此”的大师方舟 328
第七节 被称为“吾辈当让之出一头地”的方苞 336
第八节 有清代特色八股文形成的重要推手徐乾学 348
第九节 以追求时文的文学性为首务的何焯 353
第十节 被称为时文“未见有比并者”的大师储在文 359
第十一节 善于“以单行之神作排偶之体”的八股文大师王汝骧 371
第十二节 有四书文“家弦户诵”美称的大家王步青 379
第十三节 “一以古大家神气行之”的八股文名家、文评家张江 385
第十四节 走典丽工雅文路的冯咏 390
第十五节 被目为小题文圣手的曹一士 396
第十六节 康熙、雍正时的八股文名家与名作 402
一、陆陇其 402
二、储欣 406
三、仇兆鳌 408
四、俞长城 409
五、潘宗洛 410
六、杨名时 412
七、陈鹏年 413
八、姜宸英 415
九、汪士鋐 416
十、汪份 417
十一、刘岩 419
十二、柏谦 420
十三、赵炳 422
第三章 乾隆和嘉庆:清代八股文的繁盛期 424
第一节 高度专制的政治与空前繁荣的经济对乾嘉八股文的影响 425
第二节 文化恐怖之下的八股文生态 428
第三节 乾嘉八股文的特点及发展变化 437
第四节 清代游戏八股文 461
第五节 与方舟、方苞齐名的方?如 479
第六节 有“才大心细,颉颃熊刘”之誉的陈兆崙 488
第七节 于时文但直书己意不求工的任启运 494
第八节 奇崛横肆,不作一庸语之胡天游 500
第九节 将“性灵说”用于时文的袁枚 506
第十节 被称为“盛世元音”的管世铭文 514
第十一节 文品与人品俱优的周镐 523
第十二节 “理法一准乎先民,机致不违乎时尚”的状元汪如洋 529
第十三节 乾嘉时的名家名作 537
一、杭世骏 537
二、纪昀 539
三、吴鸿 540
四、吴锡麒 542
五、英和 543
六、焦循 546
第四章 从道光至光绪:八股文的衰亡期 551
第一节 晚清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对八股文的影响 552
第二节 中国近代文化的渗入是八股文衰亡的主要原因 555
第三节 道咸同光时八股文变化的特点及轨迹 572
第四节 与管世铭并称为“时文手”的陈钟麟 602
第五节 “语皆心得,使人感发兴起而有功于经”的姚学塽八股文 608
第六节 为维护清真雅正标准而奋力的路德 614
第七节 雄深奥隽,自成一家的汤鹏八股文 619
第八节 给清真雅正的主流八股文添注些许新意的汪鸣銮 633
第九节 刘熙载及其对八股文的理论阐发 639
第十节 八股文的掘墓人康有为 643
第十一节 道咸同光时的八股文高手及其名作 649
一、郭尚先 649
二、林则徐 652
三、陈继昌 655
四、吴钟骏 658
五、俞樾 660
六、魏源 663
七、许景澄 666
结语 八股文的创制与消亡是历史的必然 670
后记 我的八股文研究历程 679
重要征引参考书目 694